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革命对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圈地运动

因当时土地贫瘠,又缺乏有效的积肥方法,所以封建社会的农业体系通常使用三田制,领主将耕地分成三个区(根据土地贫瘠肥沃也有分2区或4区)轮种,其中一个区休耕,以待麦秸腐化和以放养牲畜(放羊为主)恢复地力。领主、地区教会和各农户在三个区各有分成小块均匀散布的收获地,以达到各方肥瘠土地均摊。

因领主对休耕地没有收获要求,在有利于恢复地力的前提下,也放任农户在其上进行有限的牧牛羊之类可加速麦秸转化积肥的副业。在此基础上又产生敞田制,各方在各区中散布的小块收获地分割过细仅具契约意义,实际耕作中没有界限,以村为单位农户联合耕种包括领主、教会的全部耕地,一同收割集中加工,再按地契分配,是为“敞田”。敞田是耕作方式,敞田制进一步规定了领主和农户的关系,领主提供农户的耕地和安全保障,农户有义务为领主和教会耕收,并义务进行一些其它基本劳务如堆积草料。自中世纪以来领主不得无法律许可驱赶农户或以外来劳力取代本地农户,农户也不得任意离开投奔其它富裕地区,如此持续了数百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革命对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

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反对圈地

最早追溯到12世纪,在英国,少数“公有地”被圈起,成为一般民众不得使用的私有田,而这一运动15世纪逐渐发酵,在英国则因大航海的事业,促进了进口小麦,出口羊毛、毛毡的国际化贸易。英国气候不宜,农作物产量有限,将土地用于牧羊的收益高于种植小麦等作物有时近一倍。大的土地所有者,皇室和领主开始废止与农户的地契,将大片土地圈为牧羊,是为“圈地”。土地主要所有权仍属皇室和领主,农户非失去土地,而是失去祖辈以来租种土地的契约,较大的土地所有权变更是皇室因与罗马教廷的矛盾,从天主教会手中没收夺取了大片土地,再将土地转售给出价较高的新兴资产阶级,土地开始在旧贵族阶级外私有化。因而遭到罗马天主教廷的“公开指责”。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革命对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

英国圈地围墙遗迹

16世纪至17世纪,圈地行为被罗马天主教会公开指责,反对圈地行为的法令也被颁布。然而,18世纪欧洲农业的机械化开始,这先决要求宽阔、集成的农田,之前的敞田制成为了业主的瓶颈。之后一系列的国会法案被游说,使英国圈地运动于1801年被合法化[1]。

对农户来说,失去受先前法律保护的传统的租种土地的契约,而皇室和领主在势必的经济转型中,并没有帮助农户找到新的生机,引起两者矛盾。实际运行中有领主付给农户一定补偿,也有皇室修改法律甚至动用军队,农户最终被迫迁离涌入都市寻求生计,其中大部分都经历了一段不乏残酷的阵痛,从当时的文学作品可见一斑。但当农户逐渐转型为工人,并在工业界获得新的稳定的工作,少数更成为资本家,推进了捕鲸(石油业前的动物油业),纺织等近代工业之后,反过来其财富超越仍以农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领主、骑士,又从旧贵族阶级手中收购土地甚至爵位,造成旧贵族阶级中领主、骑士阶层的没落。其中少数领主成功转型后与新兴资产阶级形成新的爵士阶层。

古老敞田制土地犬牙交错互相连在一起,单独小块土地无法改变耕作方式。比如若自己的土地不打算休耕,但也无法避免由于旁边的土地休耕后家畜对其的践踏。圈地运动虽然对许多农民来说并不公平,许多农民被迫分得更贫瘠的土地,也无资本采用新的耕作技术,同时失去了休耕的公共土地放牧家畜的好处。但是土地集中后可以进行彻底的技术改良,生产更多的粮食供养更多的人口,尤其是可以为纺织工业生产大量的羊毛。

按马克思主义观点,不少失去土地的农民,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成为了工厂的工人,也为新产生的工人阶级埋下了伏笔。圈地运动在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发展得比较缓慢,但自光荣革命后的18世纪,开始愈演愈烈,从而引发了众多农民叛乱。为首的一些人则主张把地主和农民二元对立太简单化历史了,他指出当时很多生活有着落的农民同样积极参与圈地。“我们应当小心一点不要把这一切(圈地)归于一个庞大复杂的历史转变的(必然)结果18-19世纪的圈地状况被严重夸大了"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革命对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3)

亨利八世颁布过反圈地法令安抚暴动

圈地运动配合工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工业原材料,以及能供养更多的非农业人口,虽然产生了许多不公和暴动,客观上确实是工业化的一个必要前提,提供了土地集中后的规模耕作增加产量,被驱赶出的农民则投入工商业成为劳动力的来源。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说法,在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的历史进步的过程中,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封建贵族使用各种手段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是明摆着的阶级掠夺”。这种情况在英国、德国、法国、荷兰、丹麦等国家都曾先后出现过,而以英国的最为典型。这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一种说法是在这段时期,羊毛制品的销售量大幅增加,商人们为了增加羊毛的数量以满足市场,因此使用不同方法圈占、合并耕地,而其中的方法包括了把公地私有化、强迫小农民售出土地等,以增大牧场面积。

苏格兰人民起义(主教战争)

1639年至1640年英格兰与苏格兰之间爆发的战争。战争起因于双方就苏格兰教会教政体制产生的争执,而这一争执可追溯到1580年代。保王党普遍支持主教制,而大多数苏格兰人则支持长老制。

1637年,英格兰国王查理一世在圣吉尔斯大教堂要求苏格兰长老宗在举行宗教仪式时必须采用英格兰教会的公祷书,结果遭到苏格兰誓约派抗议。1638年,苏格兰人订立《民族誓约》,对查理一世的宗教政策进行抵制。爱丁堡等地的亲英格兰国王的王党城堡遭到誓约派攻占。1639年,查理一世率领军队来到苏格兰边境,由于缺乏军费,查理一世只好选择与誓约派签署《贝里克和约》后撤军。

后来由于双方就和约产生分歧,查理一世不满,决定再度出兵讨伐苏格兰,于是于1640年3月召开短期国会要求国会拨款,但国会拒绝。查理一世干脆解散国会直接派兵出征,结果却被苏格兰击败,同时苏格兰人反攻至英格兰境内。查理一世被迫召开长期议会,结果又与议会决裂,导致英国内战爆发。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革命对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4)

查理一世的画像

马斯顿荒原战役

长期议会召开后,议会处死了国王的宠臣斯特拉福伯爵温特沃思通过《三年法令》,规定议会应定期召集,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将其解散;废除了星室法院。经过多次的斗争,查理一世无计可施,于1642年1月离开伦敦到英国北部约克郡。8月间在诺丁汉升起王家军旗,宣布讨伐国会,挑起了内战。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革命对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5)

克伦威尔像

1642年的夏天,对战双方都在紧锣密鼓地武装自己的部队,而真正的战斗还没有开始。随后双方进行了一些毫无意义的谈判,查理一世遂于1642年8月22日在诺丁汉竖起王旗然后他在牛津建立了新的政府,当时他的势力范围大体上涵盖中部地区,威尔士,西部乡村和英格兰北部地区。国会方面则仍然占领伦敦,东南部地区和东英吉利。查理根据古老的阵列委托法征召民兵。

1642年10月26日,第一次英国内战开始于刀锋山之战,战争爆发的一段时间内,国会军战绩不佳,为扭转战局,国会决定与苏格兰结盟,于1643年9月与苏格兰签订《庄严同盟与圣约》,英国议会同意以长老宗(喀尔文派)为国教,并提供军费,苏格兰同意出兵支持英国议会,英国议会与苏格兰组建两王国委员会,共同指挥作战。此后局势向国会倾斜。1644年,国王军在马斯顿荒原战役中惨败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革命对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6)

J·巴克所作《马斯顿荒原战役》

1644年7月2日,是1642–1646年第一次英国内战的一部分。利文伯爵指挥的苏格兰盟约者与费尔法克斯勋爵与曼彻斯特伯爵指挥的英格兰议会派联合军力,打败了普法尔茨的鲁普雷希特亲王和纽卡斯尔侯爵统率的保皇党。

1644年夏天,盟约者与议会派正在围攻由纽卡斯尔侯爵主持防守的约克。鲁珀特亲王召集了一支军队,行进穿越英格兰西北部前来解围该城,并在路上征集新兵。军队不断汇集,使接下来的这场战役达到内战的最大规模。

7月1日,鲁珀特用计挫败苏格兰人与议会派联盟,解围了城市。第二天,他不顾人数上的劣势,依然决意求战。他听从劝告,没有立即发动进攻。昼间,双方势力都将全部兵力聚集于约克以西的野草场,即马斯顿荒原。临近傍晚,苏格兰人与议会派联盟自行发动突然袭击。一场持续两小时的混战后,奥利弗·克伦威尔指挥的议会派骑兵将保皇党骑兵从战场上击溃,并歼灭了残余的保皇党步兵。

败北后,保皇党很快抛弃了英格兰北部。他们损失了英格兰北部数郡的大量人力,这些人大多强烈支持保皇党。他们也不能再通过北海海岸的港口到达欧洲大陆。尽管他们在后半年英格兰南部的战斗中似乎有些时来运转,但由于损失了北方,第二年他们无法与蒙特罗斯麾下的苏格兰保皇党取得联系,出现了不可逾越的障碍。

内斯比战役

1645年6月14日在第一次英国内战期间在北安普敦郡的内斯比村附近发生。在此战中,由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和奥利弗·克伦威尔指挥的议会新模范军彻底摧毁了查理一世和鲁珀特亲王领导下的保皇党军队。此战的失败摧毁了保皇党取胜的最后希望,尽管查尔斯直到1646年5月才最终投降。

1645年的战争于4月开始,当时新组建的新模范军向西进军以支援汤顿,随后被命令撤退以围攻保皇党的战时首都牛津。5月31日,保皇党袭击了莱斯特,费尔法克斯奉命放弃围城并与他们交战。尽管寡不敌众,查理一世还是决定与新模范军交战。经过几个小时的战斗,查理的部队被摧毁。保皇党人的伤亡超过1,000人,其中4,500多名士兵被俘并在伦敦街头游行;从此保皇党再也没能组建出一支成规模的军队。

此役后,保皇党还失去了所有的大炮和物资,以及查理一世的个人行李和私人文件。他的私人文件暴露了他试图将爱尔兰天主教联盟和外国雇佣军带入战争的企图。这些都发表在一本名为《国王的内阁解读》的小册子中,这本册子的出版对议会党的崛起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革命对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7)

内斯比战役

6月14日的早上有大雾,使两军在最初无法看到对方。保皇党童军长弗朗西斯·鲁斯爵士被派去寻找议会军队,他向南骑行了约4公里,但也许是由于疏忽,鲁斯并没有发现新模范军的踪迹。鲁珀特王子本人向前移动时看到了一些正在撤退的议会骑兵。由于鲁珀特决心占领纳西比山脊,所以他命令保皇党军队向前推进。

费尔法克斯最初考虑占领纳西比山脊的北坡。克伦威尔认为这个阵地过于坚固,一旦被议会军占领,保皇党人不可能会主动发起攻击。据说克伦威尔给费尔法克斯发了一条信息,说:“我恳求你,撤到那边的山上,这可能会激怒敌人向我们冲锋”。费尔法克斯同意了,并把他的军队稍微向后移动。

保皇党军队直到到达纳西比山脊以北一英里多一点的克利斯顿村时才看到费尔法克斯的位置。保皇党显然不可能在行军路线上不受议会骑兵攻击的情况下撤回到原来的位置,因此处于劣势。鲁珀特将军队部署在其右侧,并准备与议会军决战。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革命对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8)

两军部署(保皇党在上)

费尔法克斯带领议会军于6月18日收复了莱斯特城。随后他立即率军解救汤顿,攻占保皇党控制的西部地区。保皇党军队在康沃尔的特鲁罗投降,而包括霍普顿勋爵、威尔士亲王、爱德华·海德爵士和卡佩尔勋爵在内的主要保皇党指挥官则从法尔茅斯逃往泽西岛。

保皇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在纳斯比被彻底击溃。国王失去了他的精锐步兵部队(包括500名军官)、所有的大炮和许多武器。因此,他缺乏资源来再次组建一支如此优秀的军队,在纳西比之后,保皇党如同任人宰割的羔羊,再也没办法对议会军发起有组织的反击。

议会军还缴获了国王的私人文件,信件表明他打算通过寻求爱尔兰天主教联盟和欧洲天主教国家的支持。通过发表这封信,议会获得了许多将战争打到最后的支持。一年之内,第一次英国内战以议会的军事胜利告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