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马踏匈奴名将(续龙腾匈奴马踏匈奴)

@二十四史名家精讲、

马踏匈奴之断臂计划

正当罗马人成为地中海霸主,向东占有昔日强国迦太基等的属地,间接地控制埃及和叙利亚等国的政治局势的时候,汉也正盘算着如何向西寻找共同打击匈奴的盟友。

秦人向西的脚步很可能只是到了临洮,临洮以西是怎么回事,他们就不知道了,尽管秦穆公在梦里去见了西王母。建元年间,汉军从抓到的许多匈奴俘虏口中听到了一个国家的名字:月氏(《史记正义》:氏音支。凉、甘、肃、瓜、沙等州,本月氏国之地。《汉书》云本居敦煌、祁连间是也)。他们都讲到一件事,说匈奴攻破月氏,月氏国王的脑袋被单于做了饮器(《史记集解》:韦昭曰:饮器,椑榼也。单于以月氏王头为饮器。晋灼曰:饮器,虎子之属也。或曰饮酒器也。《史记正义》:《汉书·匈奴传》云:元帝遣车骑都尉韩昌、光禄大夫张猛与匈奴盟,以老上单于所破月氏王头为饮器者,共饮血盟。)。月氏逃了,去了更远的西方,他们怨恨匈奴,但他们找不到人伸冤,也找不到帮助他们报仇雪恨。

于是,正在考虑对付匈奴的汉朝有了一个设想:派出使者,联合月氏,先断匈奴右臂。

所谓“断匈奴右臂”,就是向西强行介入匈奴传统势力范围的西域,联合与匈奴有深仇大恨的月氏,斩断来自匈奴右面的支援,并最终从西面包围匈奴。在理论上这是一个非常完美的计划,完美到可以媲美二战德国的“曼斯坦因计划”(进攻欧洲的计划。德军伦斯德集团军群参谋长埃里希·曼施坦因制定,内容为把主攻方向从传统的比利时中部转到易守难攻的阿登山脉。利用强大的坦克部队经过比利时南部和卢森堡,直抵色当,突破该区内的马其诺延长防线,直插大西洋海岸而将法国一分为二),而且比曼斯坦因计划更宏伟、更大手笔,因为它不只是单纯是军事计划,而且涉及到外交,后来实际上还涉及到文化,涉及到后来中国。

但是,要出使月氏必然经过匈奴,谁敢担当这个危险的使命呢?

一个叫张骞汉中城固的人说,他能。

汉朝马踏匈奴名将(续龙腾匈奴马踏匈奴)(1)

敦煌莫高窟初唐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

于是,建元中(汉武帝即位时所使用的年号,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年号,共6年:公元前140年—前135年)的某一天,张骞带着他的仆人堂邑氏胡奴甘父(《史记集解》:《汉书音义》曰:堂邑氏,姓;胡奴甘父,字。《史记索隐》:案:谓堂邑县人家胡奴名甘父也。下云堂邑父者,盖后史家从省,唯称堂邑父而略甘字。甘,或其姓号)和一百多个随从出陇西,向那个传说中的月氏走去。

这个事情发生在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这绝对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毫无疑问,就对人类历史的影响而言,该年度世界史上没有任何事件可以与之相比。

他们肯定曾想过侥幸躲过匈奴,但他们没有那么好的运气,最后还是遭遇了匈奴,被抓到了单于那里。单于调侃他们,说月氏在我的北面,你们怎么能够达到月氏呢?我想派出使者去南边的越国,你们会同意吗?

如果匈奴人也像汉人一样写历史,他们的历史里一定包含着对这位单于的愚蠢的谴责,他怎么就没有想到张骞通西域这个事件所引发后果,一定会承认他脸上调侃的笑容愚蠢到极致。

张骞被扣留了,这一留就留了十多年。其间,匈奴给了他妻子,妻子又为他生了儿子;这说明匈奴并不是野蛮人,他们也有人性的关怀,或者高超的政治智慧。但即便这样,也没有挡住张骞心里出使月氏的脚步,他手里始终握着那杆代表汉使身份的符节。日后这支符节和苏武的那支符节共同成为了汉民族文化中气节的象征,出现后世的文学、绘画、戏剧等艺术作品里,在国事艰难时,激励过多少志士仁人。

十三年后(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的某一天他终于回到了长安。根据他的报告,我们知道了在大汉的西边不只有那个叫月氏的国家,还有着整整一个西域。

匈奴对张骞的防范越来越宽松时,他逃走了,带着他的家人和仆人,一直向西。数十日后他到了大宛(位于帕米尔西麓,锡尔河上、中游,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大宛人原本早就听说了汉的富饶,充满了向往,很想与汉交往,可惜没有可通的途径。当大宛人见到张骞,知道他来自汉时,喜出望外,问他想去哪里?他回答说他是大汉的使者,出使月氏,中途被匈奴截留,现在才逃出来,希望大宛国王能够送他去他要去的目的地。并保证,如果能够到达目的地,他回到大汉后,大汉必将重谢大宛。大宛人听了他的话后很高兴,欣然派人把他送到了与月氏相临的康居(今哈萨克斯坦南部及锡尔河中下游。东起楚河流域,西抵咸海。王都卑阗城。北部为游牧区,南部为农业区)。康居人又把他送到了大月氏(汉文帝时期,月氏大部分人从敦煌祁连间迁徙到塞种地区,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带,史称大月氏。后因遭乌孙攻击,又西迁大夏,今阿姆河上游。国内分休密、双靡、贵霜、顿、都密五部翕侯。大约在西汉后期,贵霜翕侯兼并其他四部,建立贵霜王朝。《史记正义》:此大月氏在大宛西南,于妫水北为王庭。《汉书》云:去长安万一千六百里)大月氏国王被匈奴杀害后,这时太子(《汉书》说是夫人)被匈奴人立为了国王。它所在的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少有侵害,人民安乐,已经消泯了报仇雪恨的雄心。而且又自己以为离汉很远,得不到汉的真正帮助。所以,张骞到月氏后呆了一个多月,也没得到明确的答复。

过了一年多,张骞开始踏上返回的征途了。也许是因为他出发时走北路被匈奴抓住了,回来时他选择了循着南山(新疆南部喀喇昆仑山脉;一说,阿尔金山、祁连山。《史记正义》:南山即连终南山,从京南东至华山过河,东北连延至海,即中条山也。从京南连接至葱岭万余里,故云并南山也。《西域传》云其南山东出金城,与汉南山属焉)走,经过羌人(当时羌人主要活动在今青海、甘肃地区。《史记正义》:《说文》云:羌,西方牧羊人也。南方蛮闽从虫,北方狄从犬,东方貊从豸,西方羌从羊)区,绕开匈奴,结果还是被匈奴抓住并扣留了。一年多后,匈奴军臣单于死,左谷蠡王攻打单于太子,自立为单于,匈奴国内大乱,他趁机带着妻子和仆人逃回了汉,被拜为太中大夫(官名,掌管议论,属郎中令),仆人堂邑父也被拜为奉使君。

汉朝马踏匈奴名将(续龙腾匈奴马踏匈奴)(2)

王可伟油画—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为人性格坚韧,心胸开阔,极有亲合力,容易让人信任,所以匈奴及西域各国人都喜欢他。而他的仆人堂邑父善于射箭,在食物极度匮乏的时候,就他靠猎取鸟兽维持主仆的生活。这是他们能够活着回来的原因。出发时,张骞带了一百多个随从,十三年后回来就只剩下他们俩了。

中国历史上,可以和张骞相比的,或许只有后来的苏武、班固。

除了大宛、大月氏外,他们还去了大夏和康居,而且根据传闻,还了解到其他五六个大国。回来后,他把这些国家的情况向汉武帝一一做了介绍。

大宛在匈奴西南,汉正西,距离汉大约一万里。人民定居,耕种,主要的作物是稻麦。酿制葡萄酒。出产名马(《史记索隐》:案:《外国传》云:外国称天下有三众:中国人众,大秦宝众,月氏马众),那种马奔跑中流出的汗水呈血红色,它们的祖先是来自天上的天马(《史记集解》:《汉书音义》曰:大宛国有高山,其上有马,不可得,因取五色母马置其下,与交,生驹汗血,因号曰天马子)大宛人也像汉人一样有城郭屋室。整个国家拥有大小七十余城,民众大约数十万。他们的军队使用弓矛骑射作战。他们的边境北接康居,西接大月氏,西南接大夏,东北接乌孙,东接扜鳁于窴。于窴之西,水西流,注入西海;之东,水东流,注入盐泽(《史记索隐》:盐水也。《太康地记》云:河北得水为河,塞外得水为海也。《史记正义》:《汉书》云:盐泽去玉门、阳关三百余里,广袤三四百里。其水皆潜行地下,南出于积石山为中国河。《括地志》云:蒲昌海一名泑泽,一名盐泽,亦名辅日海,亦名穿兰,亦名临海,在沙州西南。玉门关在沙州寿昌县西六里)。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是黄河源头(《史记索隐》:案:《汉书·西域传》云:河有两源,一出葱岭,一出于窴。《山海经》云:河出昆仑东北隅。郭璞云:河出昆仑,潜行地下,至葱岭山于窴国,复分流岐出,合而东注泑泽,已而复行积石,为中国河。泑泽即盐泽也,一名蒲昌海。《西域传》云:一出于阗南山下,与郭璞注《山海经》不同。《广志》云:蒲昌海在蒲类海东也)。那里出产玉石,黄河流经中国。楼兰、姑师两个国家都有城市,靠近盐泽。盐泽离长安大约五千里。匈奴右方居盐泽以东,至陇西长城,南接羌,挡在汉通往西域的道路上。

乌孙在大宛东北大约二千里,是个游牧国家,逐水草而居,与匈奴同俗。军队数万,敢于作战。

  康居在大宛西北大约二千里,也是个游牧国家,与月氏大同俗。军队八九万人。与大宛邻国。国小,南面臣服于月氏,东面被匈奴牵制。

奄蔡(原居咸海或里海以北,公元前 2世纪左右占有里海北岸至顿河间草原,并南徙高加索。据《后汉书·西域传》,奄蔡后改名阿兰聊﹐一般认为后者应即《魏略·西戎传》所说的阿兰,亦即古希腊﹑罗马史籍所见Alani。这里是汉人史籍中匈奴最后消失的地方,也是西方史籍中huns最初出现的地方。日后的huns正是从这里进入顿河平原,然后进入南欧、西欧的)在康居西北大约二千里,也是个游牧的国家,与康居大致同俗。军队有十余万人。

大月氏在大宛西大约二三千里,居于妫水(阿姆河)之北,其南接大夏,西接安息,北接康居。也是个游牧的国家,与匈奴同俗。军队大约有一二十万,所以它强大的时候连匈奴也不敢藐视。冒顿单于攻破了月氏;老上单于即位后,杀了月氏王,把他的头颅做成了饮器。最初月氏居于敦煌、祁连间(《史记正义》:初,月氏居敦煌以东,祁连山以西。敦煌郡今沙州。祁连山在甘州西南。时间可能是在公元前 2世纪以前),等到被匈奴打败后,西迁,经过大宛,征服了大夏。原来住在敦煌、祁连间没能走脱的那部分月氏人,和羌人融合,死守南山,号小月氏。

安息(其范围大致相当于今伊朗的呼罗珊地区)在大月氏西大约几千里。人民定居,耕种,作物以稻麦为主,酿制葡萄酒。城市跟大宛相似。国内有小大数百城,地方几千里,是西域最大的国家,濒临妫水。兴建有市场。人民和商贾用车、船作为交通工具,远行别国可达数千里。以银为货币,币面铸有国王头像,国王一死就重新铸造钱币,在币面上铸上新国王的头像。在皮革上由左向右记录文字,作画(《史记正义》:《地理志》云:安息国京西万一千二百里。自西关西行三千四百里至阿蛮国,西行三千六百里至斯宾国,从斯宾南行渡河,又西南行至于罗国九百六十里,安息西界极矣。自此南乘海乃通大秦国。《汉书》云:北康居,东乌弋山离,西条枝。国临妫水。土著。以银为钱,如其王面,王死辄更钱,效王面焉。《史记索隐》:《汉书》云:文独为王面,幕为夫人面。荀悦云:幕音漫,无文面也。张晏云:钱之文面作人乘马,钱之幕作人面形。韦昭曰:幕,钱背也,音漫。包恺音慢。《史记集解》:《汉书音义》曰:横行为书记。《史记索隐》:画音获。小颜云:革,皮之不柔者。韦昭云:外夷书皆旁行,今扶南犹中国,直下也。)安息的西面是条枝,北面是奄蔡、黎轩(可能是日本白鸟库吉﹑法国伯希和等说的埃及亚历山大城。《史记索隐》:《汉书》作犁靳。《续汉书》:一名大秦。按:三国并临西海,《后汉书》云:西海环其国,惟西北通陆道。然汉使自乌弋以还,莫有至条枝者。《史记正义》:上力奚反。下巨言反,又巨连反。《后汉书》云:大秦一名犁鞬,在西海之西,东西南北各数千里。有城四百余所。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火浣布、珊瑚、琥珀、琉璃、琅玕、硃丹、青碧,珍怪之物,率出大秦。康氏《外国传》云:其国城郭皆青水精为,及五色水精为壁。人民多巧,能化银为金。国土市买皆金银钱。万震《南州志》云:大家屋舍,以珊瑚为柱,琉璃为墙壁,水精为礎舄。海中斯调上有木,冬月往剥取其皮,绩以为布,极细,手巾齐数匹,与麻焦布无异,色小青黑,若垢污欲浣之,则入火中,便更精洁,世谓之火浣布。秦云定重参问门树皮也。《括地志》云:火山国在扶风南东大湖海中。其国中山皆火,然火中有白鼠皮及树皮,绩为火浣布。《魏略》云:大秦在安息、条支西大海之西,故俗谓之海西。从安息界乘船直载海西,遇风利时三月到,风迟或一二岁。其公私宫室为重屋,邮驿亭置如中国。从安息绕海北陆到其国,人民相属,十里一亭,三十里一置。无盗贼。其俗人长大平正,似中国人而胡服。宋膺《异物志》云:秦之北附庸小邑,有羊羔自然生于土中,候其欲萌,筑墙绕之,恐兽所食。其脐与地连,割绝则死。击物惊之,乃惊鸣,脐遂绝,则逐水草为群。又大秦金二枚,皆大如瓜,植之滋息无极,观之如用则真金也。《括地志》云:小人国在大秦南,人才三尺。其耕稼之时,惧鹤所食,大秦卫助之。即焦侥国,其人穴居也。)。

条枝(唐代条枝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一带,唐曾设条枝都督府)在安息西面数千里的地方,濒临西海。气候暑湿。耕种,作物以稻为主。出产大鸟,鸟卵大如甕(《史记正义》:《汉书》云:条支出师子、犀牛、孔雀、大雀,其卵如甕。和帝永元十三年,安息王满屈献师子、大鸟,世谓之安息雀。《广志》云:鸟,鵄鹰身,蹄骆,色苍,举头八九尺,张翅丈馀,食大麦,卵大如甕。)人口众多,但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只有分散的小国,这些小国都是受安息奴役的附属国。国内有人擅长吞刀、吐火、殖瓜、种树、屠人、截马等魔术。安息长老传说条枝有弱水、西王母,但没有人见过(《史记索隐》:《魏略》云:弱水在大秦西。《玄中记》云:天下之弱者,有昆仑之弱水,鸿毛不能载也。《山海经》云:玉山,西王母所居。《穆天子传》云:天子觞西王母瑶池之上。《括地志》云:“昆仑弱水乘龙不至。有三足神乌,为王母取食。《史记正义》:此弱水、西王母既是安息长老传闻而未曾见,《后汉书》云:桓帝时大秦国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来献,或云其国西有弱水、流沙,近西王母处,几于日所入也。然先儒多引《大荒西经》云:弱水有二源,俱出女国北阿耨达山,南流会于女国东,去国一里,深丈余,阔六十步,非毛舟不可济,南流入海。阿耨达山即昆仑山也,与《大荒西经》合矣。然大秦国在西海中岛上,从安息西界过海,好风用三月乃到,弱水又在其国之西。昆仑山弱水流在女国北,出昆仑山南。女国在于窴国南二千七百里。于窴去京凡九千六百七十里。计大秦与大昆仑山相去几四五万里,非所论及,而前贤误矣。此皆据汉《括地》论之,犹恐未审,然弱水二所说皆有也)。

大夏(主要指阿姆河,古希腊称Oxus以南,兴都库什山,古希腊称Paropamisus,以北地区。如果大夏是吐火罗人,那么大夏故地在中国西北地区,西元前2000年大夏伊朗族土著大夏人生活中心大致在今新疆和田一带,属东伊朗人种,是斯基泰人和塞种的近亲)在大宛西南二千余里的妫水南面。人口大约一百多万,定居,有城郭室屋,首府蓝市城,与大宛同俗。没有统一的政权,各城市自有首领。军队弱小,畏惧战争。大夏人善于做生意,首府蓝市城就有大市场卖有各种商品。大月氏西迁后,征服了大夏,大夏各城市都接受月氏统治。大夏的东南面是身毒国(印度,其领域有时亦包括印度河以东的南亚次大陆地区。《史记集解》:徐广曰:身,或作乾,又作讫。《史记索隐》:身音乾,毒音笃。孟康云:即天竺也,所谓浮图胡也。《正义》一名身毒,在月氏东南数千里。俗与月氏同,而卑湿暑热。其国临大水,乘象以战。其民弱于月氏。修浮图道,不杀伐,遂以成俗。土有象、犀、玳瑁、金、银、铁、锡、铅。西与大秦通,有大秦珍物。明帝梦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至中国,画形像焉。万震《南州志》云:地方三万里,佛道所出。其国王居城郭,殿皆彫文刻镂。街曲市里,各有行列。左右诸大国凡十六,皆共奉之,以天地之中也。《浮屠经》云:临兒国王生隐屠太子。父曰屠头邪,母曰莫邪屠。身色黄,发如青丝,乳有青色,爪赤如铜。始莫邪梦白象而孕,及生,从母右胁出。生有发,堕地能行七步。又云:太子生时,有二龙王夹左右吐水,一龙水暖,一龙水冷,遂成二池,今犹一冷一暖。初行七步处,琉璃上有太子脚迹见在。生处名祗洹精舍,在舍卫国南四里,是长者须达所起。又有阿输迦树,是夫人所攀生太子树也。《括地志》云:沙祗大国即舍卫国也,在月氏南万里,即波斯匿王治处。此国共九十种。知身后事。城有祗树给孤园。又云:天竺国有东、西、南、北、中央天竺国,国方三万里,去月氏七千里。大国隶属凡二十一。天竺在昆仑山南,大国也。治城临恆水。又云:阿耨达山亦名建末达山,亦名昆仑山。水出,一名拔扈利水,一名恒伽河,即经称河者也。自昆仑山以南,多是平地而下湿。土肥良,多种稻,岁四熟,留役扆马,米粒亦极大。又云:佛上忉利天,为母说法九十日。波斯匿王思欲见佛,即刻牛头旃檀象,置精舍内佛坐。此像是众像之始,后人所法也。佛上天青梯,今变为石,没入地,唯余十二蹬,蹬间二尺余。彼耆老言,梯入地尽,佛法灭。又云:王舍国,胡语曰罪悦祗国。其国灵鹫山,胡语曰耆阇崛山。山是青石,石头似鹫。鸟名耆阇,鹫也。崛,山石也。山周四十里,外周围水,佛于此坐禅,及诸阿难等俱在此坐。又云:小孤石,石上有石室者,佛坐其中,天帝释以四十二事问佛,佛一一以指画石,其迹尚存。又于山上起塔,佛昔将阿难在此上山四望,见福田疆畔,因制七条衣割截之法余此,今袈裟衣是也。)

汉朝马踏匈奴名将(续龙腾匈奴马踏匈奴)(3)

张骞在讲述到大夏时,牵出了一条重要的信息。

他说:“我在大夏时,看见了邛竹杖和蜀布(《史记正义》:邛都邛山出此竹,因名邛竹。节高实中,或寄生,可为杖。布,土芦布。)。我问哪里来的这些东西?大夏国人说是他们的商贩从身毒贩来的(《华阳国志·南中志·永昌郡》中记述永昌郡内民族时,明确指出永昌郡内有“身毒”人生活。公元1994年,位于德宏段古道上的盈江县旧城发现一个墓葬。文物部门初步推测墓主人应是沿西南丝绸之路至印度经商的商人)。身毒在大夏东南大约数千里的地方。人民定居,国土面积大小跟大夏差不多,气候卑湿暑热。军队乘象以战。国内有条大河。我想,大夏距离我们大汉一万二千里,位于大汉西南。而身毒国又位于大夏东南数千里,而且有蜀地的物品,说明这个国家离蜀地不远。现在我们出使大夏,要经过羌人的地盘,路途多险,而且羌人又不友好;再往北面,又容易被匈奴抓住;不如另外开辟一条从蜀地通往大夏的道路,更直接,也更安全。”

汉武帝在听了张骞的介绍后,眼前一亮。既然大宛、大夏和安息等都是大国,有许多奇物,人民定居,有很多方面与中国相似,而军力弱小,羡慕大汉财物;既然北面有大月氏、康居等国,军力强大,可贿赂收买,假设它们真的都能够归属于大汉,再教之以大义,那么,大汉的疆域就可以向西扩张万里,把不同语言、不同风俗的民族,尽收版图中,而大汉的威德也就可以远布于四海。

想到这里,汉武帝的心中一定是一片浩荡久久不息。于是,他毅然同意了张骞的建议,下令:张骞以蜀地的犍为(今四川宜宾市西南)为大本营,派出四路使者,同时出发:出駹(古族名,秦汉时分布在今四川松潘等地),出厓(《史记正义》:茂州、向州等,厓、駹之地,在戎州西北也),出徙(古族名,秦汉时分布在今四川大全县一带,《史记集解》:徐广曰:属汉嘉。《史记索隐》:李奇云:徙音斯。蜀郡有徙县也),出邛(古族名,秦汉时分布在今四川峨眉山西北方一带)、僰(古族名,秦汉时分布在今四川宜宾市西南一带。《史记正义》:僰,蒲北反。徙在嘉州;邛,今邛州;僰,今雅州:皆在戎州西南也),每路各行一二千里。但是,出师不利,北路使者受到了氐、筰(《史记集解》:服虔曰:皆夷名,汉使见闭于夷也。《史记索隐》:韦昭云:筰县在越巂,音昨。案:南越破后杀筰侯,以筰都为沈黎郡,又有定筰县。《史记正义》:氐,今成州及武等州也。筰,白狗羌也。皆在戎州西北也)的阻隔,南路使者受到了巂、昆明(巂,古族名,秦汉时分布在今云南保山一带;昆明,古族名,秦汉时分布在今云南下关市一带。《史记正义》:巂州及南昆明夷也,皆在戎州西南)的封杀,昆明等族都没有统一的首领,经常侵扰汉的边境,动辄杀略汉使,最终各路使者都以失败告终。后来,又听说向西走一千余里有乘象国,名叫滇越(古族名,秦汉时分布在今云南腾冲一带。《史记集解》:徐广曰:一作城。《史记正义》:昆、郎等州皆滇国也。其西南滇越、越巂则通号越,细分而有巂、滇等名也),蜀地的不法商人常常走私到那里、于是派使者出使滇国。

其实在这之前大汉就着手过通西南夷的工作,因为耗资巨万也没有打通,就停了下来。张骞说可以通大夏后,打通西南夷的工作又重新启动了。

张骞这次出使实际上没有完成联络大月氏共同打击匈奴的既定任务,但是,他带回的情报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当初任务的重要程度。今天,中国西部的疆域能够到达现在的位置,他立了首功。确实,由于匈奴的阻隔,他回来晚了,汉对匈奴的战争在他回来之前早已打响,但他带回的情报和经验仍然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斩断匈奴右臂的计划仍然执行了。由于他丰富的草原经验,打击匈奴的汉军就很少出现因为不熟悉水草而断水断粮的局面。不仅如此,张骞对中国交通、贸易、农业、畜牧业和酿酒业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此,中西方之间的那条丝绸之路开始热闹起来,中国有了葡萄、苜蓿等作物,以及乌孙马、汗血马等畜类。不仅如此,他的经验还为后来中国地理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学科提供大量的资料。

他是古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由于张骞的任务是出使大月氏,他必须在第一时间回来复命,他不可能长时间地滞留在西域,所以《史记》记录的他对西域的介绍是不完整的。真正比较完整的介绍,要等到一百年后班固《汉书》的出现。

汉朝马踏匈奴名将(续龙腾匈奴马踏匈奴)(4)

西域三十六国地图

《汉书·西域传》对西域就有了个大致的画界:西域共三十六国,后来演变为五十余国,全部在匈奴的西面,乌孙的南面。南北都有大山,中央有河流。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是一个狭长地带。东面与大汉相接,以玉门关、阳关为界;西面以葱岭为界。南山向东绵延,出金城,与汉之南山相连。河流有两个源头:一个在葱岭,另一个在于阗。于阗南山下,河流北流,跟葱岭河汇合,向东注入蒲昌海。

蒲昌海,就是盐泽,离玉门关、阳关三百多里,面积方圆三四百里,湖水平静,冬、夏水量没有增减,大家都认为它的下面有地下河,向南在积石这个地方冒出,成为黄河的源头。

班固说的是狭义的西域,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等地区。

从玉门关、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汉书·匈奴列传》: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因居汉与匈奴之间,首鼠两端,常杀汉使,阻交通。元凤四年,汉遣傅介子斩其王安以归,另立尉屠耆为王,更名为鄯善。距今约1600年前楼兰古国消失,只留下多处古城遗迹,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境,罗布泊西)傍南山北,波河西行到莎车,为南道,南道向西翻越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从车师前王庭,跟着北山走,沿波河向西到疏勒,为北道,北道向西翻越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焉。

汉朝马踏匈奴名将(续龙腾匈奴马踏匈奴)(5)

楼兰古国

西域各国大多是定居民族,有城市可居住,有田地可耕种,有牛羊可放牧,跟匈奴、乌孙风俗不同。他们因为分散而国力弱小,都受匈奴控制。匈奴西边的日逐王还设置了僮仆都尉,专门管理西域事务,常居焉耆、危须、尉黎间,收取西域各国的赋税,掠夺这些国家的财富。它们不仅与匈奴结成政治、军事联盟,而且是匈奴随时可以掠取财物的聚宝盆。

漠北之战结束后,汉武帝多次向张骞了解大夏的情况。那时,张骞已经在河西之战中因为误期而丢了爵位,渴望找到机会再立新功,好重新恢复爵位。于是,趁汉武帝下问,建议由他出使,联合乌孙打击匈奴。乌孙是匈奴西边小国,匈奴曾经攻杀了乌孙王难兜靡,把乌孙王子昆莫扔在旷野上。鸟飞衔着肉飞到王子的身边,喂他肉;用翅膀覆盖他,给他温暖。狼也走向他,给他喂奶。听上去这很像周人祖先后稷的故事的草原版本。匈奴单于惊讶得以为他是神,于是又把他抱起来,抚养他成长。他长大后,单于让他带兵,他多次建立了功勋。单于又把他父亲的臣民还给他,令他永远为匈奴看守西方。他召集乌孙散失的人民,积聚起力量,攻打周边小城,发展出一支多达数万人的武装力量。当时的军臣单于已死,昆莫就率众远徙(事情可能发生在汉文帝后元三年至后元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61年-前160年间),不再臣服于匈奴,拒绝朝会匈奴。匈奴派兵袭击,打了败仗,更以为昆莫是神了,只得远远地看着他,给他些简单的约束,不敢大举进攻。

介绍完乌孙后,张骞建议说,现在伊稚邪单于为汉所困,而从前的浑邪地区空乏无人。蛮夷都贪恋大汉财物,如果真能在这个时候对乌孙行以重贿,把他们招回东方,安置在从前的浑邪之地,让他们与大汉结为兄弟,他们必然听从大汉的旨意;只要听从,就是断了匈奴右臂。如果这样联合了乌孙,那么位于它西边的大夏等国就全都可以招来作为外臣了。

汉武帝觉得言之有理,于是拜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每人两匹马,同时还带着数以万计的牛羊,以及价值数千巨万的金银财宝,配备多名持节副使,准备在可能的情况下,让他们分别出使乌孙周边各国。

张骞到乌孙后,乌孙王昆莫对他居然用了接待匈奴单于的规格,弄得张骞十分惶恐。他知道蛮夷性贪,于是说:“天子给予大王的赏赐,大王不拜谢就请归还。”昆莫连忙站起来拜谢,但接待中的其他环节仍然没变。张骞传达大汉的旨意说,如果乌孙能够东迁,居于从前匈奴的浑邪之地,那么大汉就派遣翁主为昆莫夫人。当时乌孙国已经分裂,乌孙王昆莫年老,而大汉又离他们太远,他不知道大汉到底有多大,再加上他们已经习惯了服从匈奴的统治,而且匈奴是他们近在的威胁,大臣们都怕匈奴,不想迁徙,昆莫不能独自做主。张骞再次陷入了出使大月氏时遭遇的尴尬境遇,不得要领。昆莫有十多个王子,其中有个儿子叫大禄,十分强悍,善于带兵,率领着一万多骑兵驻扎在别的地方。大禄的哥哥为太子,太子有个儿子叫岑娶,太子早死。临死前对父亲昆莫说,我死后,务必让岑娶即太子位,不能让其他人代替了他。昆莫很伤心地答应了,让岑娶接任太子。对此,大禄很生气,他召集多位兄弟,挟持部队,发动了叛乱,准备攻击侄儿岑娶和父亲昆莫。昆莫老了,拿他们没有办法,常常担心大禄会攻杀岑娶,给了岑娶万余骑兵,让他另外找地方驻扎,而昆莫自己也留了万余骑兵在身边担任警卫。国家一分为三,名义上还是昆莫统治,但是他已经不能一个人说了算,也就不敢私自与张骞缔结盟约。

张骞派遣副使出使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窴、扜鳁及周边各国。乌孙派出翻译送张骞等回大汉,张骞带领乌孙使者数十人,马数十匹回到长安向汉武帝复命,目的是让他们瞻仰大汉的辽阔与富裕。

  这是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虽然他仍然没有完成既定任务,但同样别有收获。如果说,张骞是古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话,那么,他也是让古代世界睁眼看中国的第一人。汉武帝正是在他的基础上,继续了对匈奴的断臂计划。

张骞带回的乌孙使者在汉大开了眼界。天啦,天下居然还有土地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国家如此富裕的国度。回去后,他们所报告的在汉见闻,让乌孙人益发敬重大汉。一年多后,张骞所派出的出使大夏等国的使者大多带回了其出使国的回访人员。于是,西北诸国开始通使于汉。因为是张骞开创了打通西域的工作,此后,凡出使西域的人都自称为博望侯,以表明自己像张骞那样诚信。

博望侯张骞死后,匈奴听说了大汉与乌孙的勾结,大怒,准备起兵攻击乌孙。等到大汉使者出使乌孙时候,匈奴骑兵已经出现在乌孙的南面,直抵大宛、大月氏等国了。乌孙害怕,马上派出使者向大汉献马,希望能够迎娶大汉的翁主,与大汉结为兄弟,给自己找到一个强有力的靠山。汉武帝问群臣有何计议,都说必先纳聘,然后才派出翁主。于是,乌孙以良马千匹作为聘礼,大汉就派遣宗室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为乌孙王妻。乌孙王昆莫把她封为右夫人。当时,匈奴也派女嫁给昆莫,昆莫以之为左夫人。昆莫年老,公主在乌孙又言语不通,内心非常凄楚,据说曾作歌抒发自己的内心说:“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汉武帝听到歌词后非常怜悯她,隔年就派使者给她送去帷帐锦绣。

后来,昆莫说他老了,用不着这样好的女人了,要让大汉公主嫁给他的孙子岑娶。公主无法接受,上书汉武帝汇报这个情况。汉武帝回信说:尊重该国习俗,我们与之和亲的目的是共灭匈奴。岑陬终于娶了江都公主细君,生了个女儿叫少夫。公主死,汉又派楚王刘戊孙女解忧公主嫁给岑陬。

汉朝马踏匈奴名将(续龙腾匈奴马踏匈奴)(6)

解忧愁公主

金钱,美女,强大的国力,大汉终于用这三样当时最厉害的武器,以乌孙为桥头堡敲开了西域的大门。张骞的两次出使虽然没有直接达到既定目的,没有在大汉对匈奴动手前断匈奴右臂(应该说直到北匈奴远走阿兰前,汉都没能彻底斩断匈奴右臂),但是,它在客观上利用匈奴的猜忌,离间了匈奴和西域的关系,拉近了大汉和西域的关系,让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和中亚地区逐渐成为了大汉的疆域或势力范围,对中国最终把匈奴挤出中亚地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以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尽管西域在中国出现内乱的时期,由于内外各种势力的影响,时时会游离出中国的控制,但绝大部分时间里,是中国的一部分,或者势力范围。只要中国结束动乱,西域各国就会要求回归。

唐代,自征服高昌之后,唐朝政府就对西域进行了比较彻底的行政管理。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军占领高昌,于该地置西州,又于可汗浮图城(今吉木萨尔)设庭州;同年在高昌设安西都护府,后迁至库车,改置为安西大都护府。在之后的二十年间,唐军发动了对西突厥的一系列远征,公元657年西突厥彻底投降,公元670年安西四镇被吐蕃攻占,公元693年武周发起反攻,夺回四镇。公元702年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后又升为北庭大都护府,管理天山北麓及新疆东部地区的军政事务,而安西大都护府则主要管理天山南部和葱岭以西的广大地区。唐玄宗开元年间,曾在两大都护府之上设碛西节度使,是当时全国八大节度使之一。非汉民聚居区,则设置羁縻府州。

七世纪中叶,安史之乱的爆发,给了阿拉伯势力可乘之机,伊斯兰文化进入西域,改变了西域的文化和信仰格局。尽管这样,由于汉以来的政治、历史格局,新疆已然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它的文化元素中增加了什么。

公元1697年,清军击败了准噶尔,控制了新疆东部。公元1755年,清军攻占固勒扎;公元1757年,清军彻底征服了准噶尔政权。乾隆皇帝取意“故土新归”,把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公元1759年,清朝又平定天山以南回部,即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大小和卓反叛势力,从此完全确立了清朝对新疆的稳固统治。公元1762年,清朝在固勒扎设立伊犁将军,统一行使对天山南北各地的军政管辖。

不管西域/新疆历史上有多少次游离出控制,只要中央政权有能力,就会排除内外各种势力的干扰,顺应新疆各族人民的要求,重新收复它。这说明这个地区的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由于汉、唐、元、清等王朝对新疆/西域的有效控制或强大影响,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才能长期的、成规模的进行。而这条道路存在的意义甚至持续到今天。这条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的经济带,仍将继续造福沿途各国人民。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作为军事、政治策略,在中国历史上,当面临强大的外族威胁时,汉武帝发明的这个断臂计划都会被想起。比如,当孙权面临曹仁大军的威胁,就想起了联合蜀汉;当宋面临辽人的威胁,就想起了联合金人;当金面临塔塔尔人威胁的时候,就想起了联合林子边缘的蒙古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