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的菌种制作与栽培管理(探访种质资源库)

四川在线记者 史晓露 文/图

1月4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的食用菌研究中心,省农科院土肥所副研究员何晓兰博士走进食用菌种质资源库,查看菌种保存情况。

这里堪称食用菌的宝库,存放着6000多株食用菌种质资源,每年为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羊肚菌栽培地区提供种源,四川一半以上的毛木耳栽培种源也来自这里,菌种保存时间可达15年以上。

羊肚菌的菌种制作与栽培管理(探访种质资源库)(1)

虽然我国的食用菌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使用的菌种受制于人,如白色金针菇,几乎完全靠从日本购买菌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知的食用菌有900多种,但能大面积人工栽培的不超过50种。

从野外生长到商业化栽培,需要经过驯化栽培、品种选育等漫长的过程。食用菌菌种资源库为野生菌驯化和育种提供丰富的材料。

保存菌种并不容易。“菌种在保存过程中会自然退化、衰老。”何晓兰介绍,超低温下,菌种的代谢变慢,可以延长菌种生命。

羊肚菌的菌种制作与栽培管理(探访种质资源库)(2)

液氮罐

食用菌保存库内存放着几个液氮罐,打开其中一个盖子,一股白烟飘散开来。何晓兰说,放置于液氮中的菌种,保存期可达15年以上。但保存前,需要对菌种实施特殊保护。“直接放进液氮,可能会因为水分升华导致细胞冻伤,需要在冻存管内加入甘油、蔗糖等制作的保护剂,之后经过程序梯度降温,才能放入液氮罐中。”

目前只有生产上最重要的菌种,才能享受到这种“特殊”待遇。“菌种保藏非常重要,但它是一项公益性的工作,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实验室人员场地有限,目前只有比较重要的食用菌菌种通过超低温保存,下一步将逐步增加液氮保藏的数量和种类。”

羊肚菌的菌种制作与栽培管理(探访种质资源库)(3)

4℃左右的冷藏室

目前,种质资源库大部分菌种只能通过冷藏冰箱短期保存。在另一间冷藏室内,一支支试管用牛皮纸袋密封后,整齐地码放在冰箱内。何晓兰取出一个纸袋,试管的斜面布满了菌丝。“这根试管装的是平菇类菌种,冷藏温度在4℃左右,为了避光,所以要用牛皮纸袋装起来。”何晓兰解释道,因为保存期短,所以每隔3—6个月,就要对这些菌种进行继代培养,“也就是将这些菌种进行转接,换到新的试管中。”

羊肚菌的菌种制作与栽培管理(探访种质资源库)(4)

存放于4℃左右的冷藏室,用试管保存的食用菌种质资源

继代培养次数过多会增加菌种退化的几率。因此,还有一部分菌种被放进了温度可以低至-80℃的超低温冰箱保存。

羊肚菌的菌种制作与栽培管理(探访种质资源库)(5)

一部分食用菌种质资源被保存于-80℃的超低温冰箱

这些沉睡的菌种一旦被唤醒,可能就会按下产业发展的加速键。

羊肚菌的菌种制作与栽培管理(探访种质资源库)(6)

超低温冰箱

距离省农科院300公里之外的甘孜州康定市金汤镇江坝村,村民杨晓波通过种植羊肚菌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经过农科院专家技术指导,鲜菌亩产可达200公斤。”杨晓波说,他联合9户贫困户成立合作社,种植羊肚菌近20亩,年产值达40多万元。

作为国内最早实现羊肚菌商业化栽培的单位,省农科院已将羊肚菌栽培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开。“食用菌栽培周期短、见效快。”何晓兰说,羊肚菌的经济价值很高,鲜菌售价在100——200元/公斤,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不过,食用菌驯化栽培任重道远,大量的菌根食用菌还未实现商业化栽培。下一步,我省将加强食用菌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助力食用菌产业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