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山村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我爱这土地群文教学实录与评析)

作者/司体忠 王霞

北师大版小山村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我爱这土地群文教学实录与评析)(1)

(转自 群文阅读 微信公众号)

接上篇:教学设计 | 《我爱这土地》群文教学实录与评析(上)


贰丨从文到图转化 凸显意象判择

师:刚才同学们说到鸟的特点是“小”,我们可否修改一下——假如我是一只“鸵鸟”?或者假如我是一头“大象”……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思考。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个话题——假如“我”是一只鸟。(屏显)

师:诗中艾青假设“我是一只鸟”,他有详细刻画这只鸟吗?

生(众):没有。

师:现在思考一个问题,刚才我们觉得艾青的照片选得并不理想,有可能是根本找不到年轻时的照片。假如把这张照片换掉,或者说在书中一个空白角落补一张“鸟”的照片,这是完全可行的。如果你是教材编辑,你会补一只什么样的“鸟”的照片?思考一分钟,选一张什么样的图片放在那个地方才合适?(学生思考)

师:我们听听大家的意见。

生6:我想放一张这样的照片,首先鸟在图片上的占比会很小(板书),然后图片呈现的天气是比较恶劣的(板书),但是鸟儿仍在展翅飞翔(板书)。

生7:其实我想补的和她的类似,但是我会刻意在远处画一个即将升起的太阳,(师追问:为什么?)我是看到“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和诗的最后两句想到的。

师:你说要在远方画一个太阳(板书),一定是“远方”(板书),要有空间的距离感才理想,对不对?(生回应:“对”)这个内容大家可以再想一下,什么时候你们给教材编辑提个建议,在书上补一只“鸟”(众大笑)。这是完全可以建议的。建议好了,那你们对教材建设的贡献就大了,是不是?

今天老师给大家找了几张照片,你们觉得这些鸟放在书中合不合适。

屏显照片

北师大版小山村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我爱这土地群文教学实录与评析)(2)

(众大笑)

师:比如图3这只鸟你们觉得合适吗?如果要选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这只鸟的特点?

生8:坚强的鸟。

生9:一只上进的鸟。

生10:自强不息的鸟。

师:但是好像跟诗中的鸟有些区别,不大契合。我们把几只鸟比较起来看,肯定有的鸟可以用来给教材配图,有的却又不行。因为一节课时间有限,我们没办法给大家呈现个三五十只鸟,这些鸟看完就已经下课了。(众大笑)如果让你们在六张中非要选取一两张,相对来说合适的,你选哪一张?我们思考几秒钟,交流一下。

生11:我觉得我会选图3,就是说要在这6幅图里面选,感觉第3幅和第6幅要稍微纠结一下。然后觉得第6幅有一些问题,鸟的主体不是很明晰的。

师:你的意思是鸟的形象不明晰?刚才大部分同学说要突出鸟的“小”?(众笑)

生11:我觉得第3幅其实也挺小的(比例)。还有应该突出一个特点,鸟是在克服某种困难。第6幅就不知道它在干什么,不是很明确,有多种可能性。而第3幅很明晰,可以看到鸟是在往上爬的,在往上挣扎。

生12:很明显,从第3幅和第6幅当中选择肯定要选图6。刚刚同学说看不出“鸟形”,大家可以看到它的尾巴伸得那么长,就是只鸟嘛。(众大笑)而且鸟的“位置”是符合诗里面说的阴雨蒙蒙的环境,图6恰好符合。再看第3幅,那只鸟明显就是在山坡上遛弯儿。(众大笑)然后呢,那个鸟它是很弱小的,弱小就最好有空间的距离感,中间那么一丁点儿就恰好看得出来是鸟形,这一点也是比较符合的。再看一下鸟处在什么位置,一根尖尖的“光棍儿”,它能站在上面就非常不错了,但是它还要保持“鸟形”,说明它非常的那种……(思索)。

师:(点拨)就是一根针尖儿上我要站稳……

生12:就是比较上进,不甘于堕落,就是一直想要往上飞,想要抗争。

师:一种抗争的姿态,对吗?就是你给我一个“针尖儿”,你不想让我站稳,我就偏要站稳,我要挣扎、抗争。请坐。

生13:我也选图6。艾青在诗中并没有着重描写这个鸟,所以鸟的形象不用特别突出,他重点描绘的是鸟所看到的景象,所以我认为应该突出一下鸟所处的环境,在图6里面就是灰蒙蒙一片看不清楚,可能是像素太低,也可能是因为环境特别恶劣。

师:你也关注到了环境的重要性,其实鸟的特征可能不是那么特别重要,只要具备一些基本要素,比如说鸟表现出欢天喜地的状态肯定不行,很自在飞翔的状态也不行,一定要是比较消沉、低沉的状态,不能是昂扬的状态。鸟的形象,关键在环境,环境很喜庆肯定不行。实际上图3的背景还比较合适,鸟是积极向上、奋力往上攀登的状态,但是跟诗歌内容有些差异。当然这种选择都不是绝对的,合理就行。那你们觉得老师会选哪一个呢?(停顿)

生14:你可能会选图2。

师:图2里的鸟儿表现的很悠闲,它在枝头上散步,就像走钢丝的杂技演员一样,是吧?

生15:我觉得你会选5。因为我觉得它在枝头最尖端,然后它在向上看,就是感觉它是在奋力地站直,在看着希望。另外上面的果实都还是残缺的,怎么说呢?……还要再想一想。

师:好,你把老师的判断分析都已经说得差不多了,其实这一张图片有一点不太理想,就是它的背景太蓝了,稍微处理一下效果会更好,比如灰色的背景或许就好些。你刚刚谈到它在一个孤独的枝头看着残缺的果子,我们读诗就是要有丰富的联想跟想象,如果配到诗的旁边,可以用残缺的果子去比喻什么呢?

生(众):当时的社会……

师:回到“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当时的土地是怎样的呢?

生16:被暴风雨打击……就是破败、残破的状态。

北师大版小山村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我爱这土地群文教学实录与评析)(3)

师:是的,所以相对而言,老师倾向于选这一张图片,图片不是绝对的精确,这些答案并不唯一,只要自圆其说能把道理说通就好。接下来就是考验大家的时候,请大家翻到预习资料。

屏显10余首诗词杜甫《春望》《望岳》《登高》,李白《上李邕》,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王安石《登飞来峰》,寇准《咏华山》,王之涣《登鹳雀楼》,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作品。


接下篇:教学设计 | 《我爱这土地》群文教学实录与评析(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