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散句赏析(经典文言文赏析)

文言文散句赏析(经典文言文赏析)(1)

原文

董遇①,字季直,性质讷②而好学。兴平③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④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⑤。”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⑥’。”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
  1. 董遇:三国时期魏国人,著名学者。
  2. 质讷:质朴木讷。
  3. 兴平:汉献帝年号。
  4. (lǚ):野生稻禾。
  5. :同“现”,显现。
  6. 三余:古时由于条件有限,冬天、夜晚、雨天无法下地劳作,所以有空闲时间。
译文

董遇,字季直,性格朴实不善言辞,但是喜爱学习。兴平年间,关中的李傕等人作乱,董遇与哥哥季中投奔到段煨将军处。董遇和哥哥采集野生稻谷背到集市上去卖,董遇总是带着书,有空闲就拿出书诵读,他的哥哥嘲笑他,但董遇还是照样读书。

有人想跟随董遇学习,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先读一百遍。”董遇又说:“书读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就会显现。”求学的人说:“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利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中空闲的时间,夜晚是一天中空闲的时间,下雨天每时每刻都是空闲的时间。”

文言文散句赏析(经典文言文赏析)(2)

文言知识

文言文散句赏析(经典文言文赏析)(3)

说“余”:“余”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见释义。

  • 指“我”,第一人称代词。如《小石潭记》:“余弟宗玄”。
  • 指“剩下的,多出来的”。如《论语》:“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又如,成语“余勇可贾”。
  • 指“整数后的零数”。如“十余人”。
  • 指“农历四月的别称”。
出处

三国魏·鱼豢《魏略》

启发与借鉴

文言文散句赏析(经典文言文赏析)(4)

我国古代很多求学之人都非常善于利用时间,董遇提倡利用“三余”时间来读书,而欧阳修则说:“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古人云:“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世间万物,皆属身外,唯有知识能够渗入心灵,别人无法夺取。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停不下脚步。但是时间就好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挤,总还是有的,关键就在于愿不愿有所舍弃。

对于学习,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爱文言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