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河砂坑工人被埋(夺命大坑谁来填)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鑫 鲍福玉 刘玉凡

   近日,家住平度市田庄镇的王老汉一直沉浸在悲痛中。9月5日,就在他家不远的矿坑内发生悲剧,他的老伴儿和同村一名妇女在捡拾废渣中的铁块时,矿坑突然坍塌,两人被埋在废渣中。经过紧急救援,两人最终被救出,但还是不幸失去了生命。采访中记者获悉,发生事故的是一处废弃的矿坑,由于没有及时回填,矿坑像张开的一张大嘴,成为悬在村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些工厂也趁机在此倾倒工业废渣,不仅污染了周边环境,还为此次事故埋下了隐患。目前,警方已排除刑事案件,事故善后事宜正在处理中。

陆河砂坑工人被埋(夺命大坑谁来填)(1)

悲剧>>两村民被废渣“活埋”

  “我们这有一个废弃矿坑发生坍塌,埋了两个村民!”9月7日,市民李先生致电半岛都市报热线96663反映,在平度市田庄镇玉石头村发生一起意外。李先生说,事情发生在9月5日的早晨,当时一辆自卸车刚刚在村子附近的一个矿坑倾倒废渣,有两名村民去废渣里寻找铁块,结果没想到突然发生坍塌,将两人都埋了进去。

   事发后,很快有人拨打了120和110,同时也组织挖掘车辆进行施救,但由于被困时间过长,救上来的时候,两个人都失去了生命。李先生告诉记者,发生事故的两人,家都离着矿坑很近,她们平时也经常捡拾铁块售卖,可是没想到那天却发生了意外。

  “可能是最近一段时间雨水太勤,把下面的废渣泡软了,所以才发生了坍塌!”李先生说,但是不管怎样,矿坑一直存在着,对村子时刻都是一个隐患,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处理一下。7日下午记者来到田庄镇玉石头村,说起这件事,村里人都知道。“真是太可怜了,一个60多岁,一个50多岁,都是女的!”一名村民告诉记者,发生事故的村民都居住在村子的后头,其中一个的遗体已经火化了,另外一个还没有拉回来。

现场>>废矿坑如同“大峡谷”

  9月7日下午,经过辗转寻找,半岛全媒体记者在玉石头村北侧找到了事发矿坑。记者注意到,矿坑长达数百米,宽度也有百米上下,两侧的矿渣堆积如山,长时间的开采让地表出现一道深达数十米的“伤疤”,仿佛“大峡谷”一般,里面的积水深不见底。

  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大坑周围围了一圈一人多高的绿色铁丝网。在靠近村民房屋一侧,记者发现有两段铁丝网是刚刚安装的,底座的水泥尚未完全干透。铁丝网上还挂有一块“矿坑危险 请勿靠近”的警示牌。

陆河砂坑工人被埋(夺命大坑谁来填)(2)

  村内一位知情人士介绍,这两段铁丝网所处的位置正是事故发生的地点,透过铁丝网记者看到下面就是数十米深的大坑,靠近铁丝网一侧还有倾倒不久的工业废渣。“这个地方是一个缺口,一直有大车在这个地方倾倒垃圾,我们村有人在废渣里捡废铁卖。”这位知情人士透露,村里都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意外。

陆河砂坑工人被埋(夺命大坑谁来填)(3)

救援>>挖掘机“筛”被困者

  正当记者在现场采访时,玉石头村村委的工作人员王先生也来到现场。他告诉记者,事发地点所在的石墨矿已经很多年不开采了,原来矿坑有铁丝网防护,但后来被拆开了,用于村里的人倾倒建筑垃圾。铁丝网被拆开后,有人在晚上将工业园的工业垃圾从这个缺口倾倒在矿坑里,因为垃圾里面有铁,有村民开始捡拾垃圾。

  事发当天得知两名村民掉进矿坑的消息后,村里立即组织救援,两台挖掘机、一辆铲车来到现场,120救护车、派出所民警也都赶到了现场。“当时第一时间找了二十多个人下去营救。”王先生介绍,上面一个挖掘机,下面一个挖掘机,从工业垃圾中“筛”出了被困的村民。遗憾的是,两人最终还是没有抢救过来。

  对于事发经过,王先生说附近的一处监控探头记录了全过程,记者在王先生的手机上看到,事发时一辆蓝色的大货车正在倾倒废渣,其中一名受害村民站在大货车旁。“这些废渣都是偷偷倾倒的,村民就是在这里等着找里面的铁块!”王先生介绍,就在这辆车离开后不久就发生了意外。

  王先生介绍,事发后为了消除安全隐患,村里也安排人员在附近添置了围栏,将缺失的部分补齐,并在上面设置了警示标志。涉事的这辆大货车,目前也已经被找到。

陆河砂坑工人被埋(夺命大坑谁来填)(4)

善后>>家属正协商赔偿事宜

  随后,半岛全媒体记者来到其中一位遇难村民家中,72岁的村民王老汉告诉记者,其中一位遇难者是他的老伴矫女士,今年69岁。说起事发经过,王老汉面色沉重,声音低沉,据他回忆,9月5日早上五点多,老伴去屋后的大坑捡拾铁块。当时东面的邻居也想去捡,去打招呼的时候突然发现人不见了,吓了一跳,于是赶紧找人救援。此时王老汉才得知老伴被埋在矿坑的废渣里。

陆河砂坑工人被埋(夺命大坑谁来填)(5)

  王老汉得知消息后心头一惊,赶忙往矿坑处跑去,但眼前的景象让他感到绝望,不仅人不见了踪影,任他怎么呼喊也没有回应,更不知道人被埋在了哪里。于是,村民赶紧报了警,村书记也赶到现场救援,并找来挖掘机,连续挖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在上午九点多将被困的两人救出来。

  记者注意到,老伴的不幸去世,让王老汉一家人陷入悲痛之中。王老汉介绍,自己的孩子目前在平度市区,还养育了两个孩子,再加上老伴还有一个哥哥需要救助,一家人的经济负担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老伴的意外离世,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陆河砂坑工人被埋(夺命大坑谁来填)(6)

  “我们的房子离矿坑太近了!”王老汉指着房子内的裂纹说道。半岛全媒体记者发现,王老汉的家距离矿坑直线距离在100米上下,虽然石墨矿近些年停止采矿,但由于矿坑太深,王老汉说自家的房子出现了下沉的情况。

  王老汉表示,同村另一户遇难的村民姓王,今年52岁。事发后相关部门与两个家庭协商赔偿事宜,但赔偿方案难以令人满意。他表示不管赔多少钱,老伴永远回不来了,对于家庭的创伤,多少钱都无法弥补。记者了解到,目前,相关赔偿事宜正在协商中。

陆河砂坑工人被埋(夺命大坑谁来填)(7)

进展>>排除刑事案件,移交环保部门

  矿坑发生事故的原因和事故性质是什么?7日下午,记者联系到了平度市公安局田庄派出所相关负责人,他告诉记者,接到报警后,民警立即赶到了现场进行调查,经过走访调查,他们确定这是一起意外事故,不是一起刑事案件。

  “当时货车倾倒垃圾后,这两个村民去垃圾堆捡铁时发生的意外,可能这些垃圾经过日积月累堆积在一起,垃圾堆滑坡形成了坍塌。”此外,关于倾倒垃圾这种行为是不是构成犯罪,究竟属不属于他们管辖,警方调查了解到,这些生产垃圾是货车倾倒的铸造沙,按照常理有相关的处理程序,不能随意到处倾倒。

  警方表示,经过咨询平度市公安局食药环侦部门,倾倒铸造沙不属于公安部门管辖的范围,这种情况应由当地环保部门调查,他们按照程序将移交到当地环保部门。

陆河砂坑工人被埋(夺命大坑谁来填)(8)

警惕>>“夺命坑”坑人谁来整治

“真是太可惜了,惨剧的发生令人震惊,我们几个村村民都在议论此事。”记者在平度田庄镇采访的时候,村民李女士告诉记者,两个村民不幸殒命让人痛心,提及此事,大家都非常惋惜,“身边的危险”其实随处都在,类似深坑在平度其他地方也有不少,都非常深,看起来十分惊人和危险,威胁着周边村庄孩子和大人的生命安全,“大人还好些,孩子根本意识不到危险,人要是栽到里面后果可想而知。”记者在采访的时候,村民张先生告诉记者,这些深坑看起来都很害怕,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好好整治一下,相关部门也要起到监管责任,也希望大家自己增强安全意识。

半岛记者调查发现,在即墨、胶州等地也有类似大坑,有的还存有积水,四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在即墨北赵线记者看到,这些深坑不仅有乱石,还有深水,四周几乎被挖成悬崖峭壁,看起来很惊人,采访中不少居民告诉记者,这些深坑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别说孩子,就是大人掉下去也很危险,深不见底的深坑是一个大大的隐患,光设置警示牌显然不够,还要加装防护栏。”采访中市民孙先生告诉记者,这些大坑都是采石或者挖土挖沙形成的,存在巨大安全隐患,采访时不少市民呼吁政府部门应该重视起来,消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避免悲剧发生。

  对于此事,山东诚功(城阳)律师事务所马维永律师在接受半岛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该石坑周围虽然设置警示标志,但该石坑的防护网存在漏洞,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导致了事故发生。根据《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该石坑的管理者应该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死者家属可向人民法院起诉,具体责任比例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划分。为减少诉累,家属也可与石坑的管理者进行协商,在基层调解组织的主持下,达成调解方案。

>>记者手记<<废弃矿坑不能一废了之,别让悲剧再次重演

  一个矿坑两条人命!一个上午,两个家庭支离破碎,发生在5日的悲剧令人痛心和惋惜,这次无疑是记者最近采访心情最沉重的一次,发生在平度市田庄镇的这起悲剧,说是意外更像是一场人祸。大货车可以随便倾倒废渣,废弃矿坑迟迟得不到回填,日积月累的隐患没有得到及时重视,最终引发了这场“意外”。

  大坑吞噬生命,在平度绝非第一次发生,早在2013年8月,54岁的村民郑先生上山抓蝎子,不料却掉进了一个深约40米的废弃金矿,等到获救的时候早已失去了生命。2019年6月,也是在平度,一个10岁的男孩在矿坑里溺水,虽然经过全力搜救,但仍然没有换回男孩的生命。前车之鉴历历在目,但并没有阻止悲剧的发生。这些田间地头的废弃大坑,仍然长着可怕的“大嘴”,随时会吞噬往来的生命。

  生命只有一次,远离夺命矿坑!要警惕身边随处可在的危险,采访时,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夺命坑”已存在多年,由于矿坑遗留问题严重,想要彻底消除这些废弃矿坑,并非易事,只凭设置警示牌简单提醒根本不能消除安全隐患。废弃矿坑不能一废了之,监管、整治这些废弃矿坑刻不容缓,他们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将“夺命坑”安全隐患消除,别让悲剧再次发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