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仁散步:只聊刘亚仁为角色增重30斤

虽然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在看《演员请就位》时,我总是会想到刘亚仁前阵子的新片《无声》。

刘亚仁散步:只聊刘亚仁为角色增重30斤(1)

好吧,《演员请就位》不重要(我们仍然坚持在看这个节目,主要是:找乐)。

而今天这期文章的主角其实是:刘亚仁

实际上,即便节目里这些等待就位的演员们你一言我一语表演得热热闹闹,但比起在《无声》中没有一句台词的刘亚仁来说,大家的演技,似乎都差点儿意思。

刘亚仁在新片《无声》中饰演一句台词都没有的哑巴收尸人,他在这个角色身上展现出的演技,无意中应和了当下从《演员请就位》中延伸出的关于演员和演技的争论。

刘亚仁散步:只聊刘亚仁为角色增重30斤(2)

《无声》中的两位主角是非常边缘的黑道收尸人,正经营生是卖鸡蛋,兼职负责为黑帮处理尸体。

在这两个人物身上,常规黑道片中的好勇斗狠非常少见,反而总是能在他们脸上看到各种各样隐忍、畏缩甚至是害怕的神色。

刘亚仁散步:只聊刘亚仁为角色增重30斤(3)

这两个非常独特的黑帮小人物,在传统的世俗规范之外,黑帮的等级秩序中,被压榨、被忽视、被利用,他们让整个故事的呈现不在于单纯的黑白对立,更在于打通人与人之间的共情。

片中,刘亚仁饰演的泰仁是一个哑巴,故事没有交代这个人物过多的前史,但是从他的眼神和生活状态中,足以勾勒出泰仁生活的概貌:一个并没有受过什么教育、没有足够生活经验的年轻人,靠“收尸人”的微薄收入,带着相依为命的妹妹勉力生存。

刘亚仁散步:只聊刘亚仁为角色增重30斤(4)

整部影片里,增肥30斤的刘亚仁,圆滚滚的肚子和破烂杂乱的房间形成了人物逻辑的完整闭环:一个没有生活、没有乐趣、没有快乐的哑巴收尸人,在离群索居的小木屋里过着极不规律更谈不上健康的生活。

刘亚仁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增肥是自己的主意,“因为看完剧本后觉得那样一个角色应该是臃肿颓废的。”

于是很短时间内,他毁掉了引以为傲的腹肌,从头到脚地胖了起来。

刘亚仁散步:只聊刘亚仁为角色增重30斤(5)

其实,对于演员来说,增肥、瘦身,这都是经常用来塑造角色的方式。我们也见识过太多热衷拿自己身体搞事的演员,比如,“弹簧人”克里斯蒂安·贝尔。

刘亚仁散步:只聊刘亚仁为角色增重30斤(6)

而这次则是:刘亚仁

刘亚仁散步:只聊刘亚仁为角色增重30斤(7)

在此之前,我还是希望大家可以稍微回忆下,曾经那个帅气的、偶像式的刘亚仁。

刘亚仁散步:只聊刘亚仁为角色增重30斤(8)

想当初,早期出道的刘亚仁与宋仲基、金秀贤、李济勋、并称忠武路四小生,单眼皮、高鼻梁、性感的厚嘴唇、清瘦高挑的身材……

在韩式审美下算是比较标准的偶像形象。

刘亚仁散步:只聊刘亚仁为角色增重30斤(9)

但似乎,他并没有太热衷于颜值偶像这个身份,甚至,他会觉得自己并不具备什么优势,还会说出“我并不觉得自己的外形有突出的优势,我的五官并不均衡”这种话。

而随着对他的了解,以及他这些年演艺之路的演化,你会发现,他对自己的定位,其实非常明确。

那就是,作为一位表演者,他始终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演员,而非一个“偶像”。

是啊,又回到了做偶像还是做个演员这个老话题上面。

其实,“偶像”与“演员”,是许多青年艺人入行之后都会面临的选择。这个选择没有高下对错之分,有的只是职业道路的区别。

偶像需要的是艺人对粉丝情感的满足。这意味着偶像要根据粉丝的审美偏向、情感需求、道德要求等做出相匹配的行为反应。在当前的粉丝市场上,所有爱豆,无论男女,颜值,是成为偶像的第一道门槛。所以,做偶像要保有偶像的标准。

而演员,在角色面前,是没有自己的,只有放下一切杂念,才可能进入角色、成为角色,于是,你可能要放弃你的颜值、身材、固有的框架,来成就角色。

所以,这一次刘亚仁放弃“颜值正义”、自毁式增肥以进入角色,对应的,刚好是很多青年艺人必经的职业选择——偶像与演员的职业选择。

而他的选择,就很明显了。

如果我们进一步在偶像标准之下审视他,就会很快发现他与“偶像”之间会有更大的偏差。

刘亚仁散步:只聊刘亚仁为角色增重30斤(10)

前段时间,承包了整个韩国社交热搜榜的那档《我的独居生活》综艺里,刘亚仁先锋独特的艺术范儿从他家各个角落展露无遗……

刘亚仁散步:只聊刘亚仁为角色增重30斤(11)

而抛开他收藏的各式各样的艺术品,有一个细节非常值得一聊,刘亚仁的大豪宅里竟然没有一张自己的照片或是奖杯展柜。

他说自己曾经也会放很多写真在家,但是现在已经过了那个阶段,不太喜欢展示这些照片或是奖杯了。

当然,放不放写真、奖杯倒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细节背后折射出他心态的细微变化。

这种变化,我更愿意把它称为是一种成长。

成长的本质是对独立思考的渴求,是对低龄化审美和顺从式关系的背离。而无论是低龄化审美还是顺从式关系,恰恰都是“偶像”文化的基础。

成长意味着变化,在选择与放弃中,一次次突破舒适区,尝试不曾尝试过的领域。

刘亚仁散步:只聊刘亚仁为角色增重30斤(12)

某种程度上,成长的不确定性与演员角色的不确定性一样,都是一次次新鲜的冒险,不同的是,有的人选择接受冒险与挑战,而有的人则一直犹豫徘徊在自己熟悉的领地。

而刘亚仁,则在这个过程里实现了他对偶像道路的彻底背离。

袒露真实复杂的个性、在诸多争议面前一往无前。他早早认清了自己身上的反叛与乖张,那个动不动就在ins写“千字时评小作文”、不吝与人网上辩论的青年,注定不可能成为为粉丝意愿而活的“偶像”。

刘亚仁散步:只聊刘亚仁为角色增重30斤(13)

带着骨子里难以被驯服的这股劲儿,刘亚仁做出了他的职业选择,早早地向着实力和演技出发,转身走上了演员的路。

2015年,在刘亚仁的职业生涯里,是注定会被记住的一年。这一年,《思悼》《老手》《六龙飞天》为刘亚仁捧回了两座重量级奖杯, 第36届韩国青龙电影奖最佳男演员奖和第52届韩国百想艺术大赏电视类最佳男演员奖,先后颁给了这位年轻人。

刘亚仁散步:只聊刘亚仁为角色增重30斤(14)

这一年,刘亚仁29岁,成为韩国电影史上最年轻的青龙影帝。

他击败了同时提名的宋康昊(《思悼》)、李政宰(《暗杀》)、郑在泳(《这时对那时错》)、黄正民(《老手》),在这些代表韩国表演最高水准的演员之间,刘亚仁拿下的这座奖杯含金量毋庸置疑。

刘亚仁散步:只聊刘亚仁为角色增重30斤(15)

刘亚仁从宋康昊手中接过青龙奖杯的瞬间,被韩国媒体称为是忠武路新老交接的瞬间。

这个曾经“忠武路四小生”之一的年轻人,成为韩国85后演员中最有希望的一员,被诸多行业前辈叫作“忠武路接班人”。

刘亚仁散步:只聊刘亚仁为角色增重30斤(16)

是幸运吗?

当然有幸运的成分,但凑近了去看,每一个幸运里,都是选择、天赋与努力的共同结果。

从2003年到2015年,十多年间,他先完成了从偶像到演员的职业道路选择,而后,在演员这条路上,靠着自己的天赋和努力,一点点成为了今天的刘亚仁。

《思悼》里,刘亚仁饰演的是李氏朝鲜的思悼世子,在韩国历史上,这个思悼世子的知名度大概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刘禅(阿斗)。在历史的假定性中,思悼世子的悲剧人生,有着多种读解的空间。

刘亚仁散步:只聊刘亚仁为角色增重30斤(17)

而刘亚仁的表演,在历史真实与虚妄的缝隙里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让我们对思悼的悲剧感同身受,他对父爱和家庭的渴望让我们看到了思悼在普通人与世子之间的挣扎。

片中有一场思悼向父亲磕头的戏,由于道具问题,本该爆裂的血浆没破,那场戏中思悼额头的鲜血确实是刘亚仁硬生生在地上磕出来的。

刘亚仁散步:只聊刘亚仁为角色增重30斤(18)

很疯狂对不对?

韩国媒体也大肆渲染了刘亚仁的敬业。

但其实用“敬业”来形容,或许并不准确。

说到这里,我忽然想到在《燃烧》上映后,有学者在与李沧东导演对谈中问他对刘亚仁的表演是否满意。

刘亚仁散步:只聊刘亚仁为角色增重30斤(19)

李沧东的回应,或许也回答了刘亚仁在《思悼》中的这段表演。

“我不会提前设定好目标,请演员按此表演,帮忙实现。只要演员的情感是真实的就没问题,因为在那一刻,他就是角色,他只是遵照内心感受而做出举动……只要他把自己当成角色本身,表达出了真实的感情,那我的满不满意并不重要。”

是的,我更相信,那一刻的刘亚仁就是思悼。

刘亚仁散步:只聊刘亚仁为角色增重30斤(20)

他不是出于敬业在进行一场不能停下的表演,而是,就像李沧东导演说的,他把自己当成了角色本身,无法停下不是因为表演仍在继续,而是他必须要表达他当时当下真实的情感。

无论是敬业、努力或是认真,对于一个真正的演员来说,这些字眼的底色都通向同一种热爱。

是因为热爱,才会用尽自己所有的才华和天赋,付出自己所有的努力和心血。

刘亚仁散步:只聊刘亚仁为角色增重30斤(21)

刘亚仁说:“《思悼》榨干了我所有的演技。”

在这种情感大起大落、表演方式大开大合的历史正剧中,刘亚仁完成了倒空自己的过程。

这是一个演员走进角色-诠释角色-走出角色的过程。

而正是在这样一次次对自我的突破与重塑中,刘亚仁走完了从偶像到演员的转型。踏入完全以业务能力说话的新战场。

刘亚仁散步:只聊刘亚仁为角色增重30斤(22)

同是2015年,《老手》中,刘亚仁饰演的赵泰晤被韩国媒体称为“韩国史无前例的反派”。这个人物“无因的邪恶”让人不寒而栗,而刘亚仁本人也在与导演的交流中确定了将人物推向邪恶极致的设定。

在遇到一个合适的角色时,他毫不犹豫地亲手打碎了自己曾经树立的“温暖少年”的形象。

而这种打破自己、走出舒适圈的尝试,在刘亚仁身上,不是惊喜,更多是一种常态。

刘亚仁散步:只聊刘亚仁为角色增重30斤(23)

在《燃烧》筹备期,李沧东导演与刘亚仁的第一次会面中,没有剧本甚至也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梗概,只是李沧东导演关于故事情绪和人物状态的一种描述。

刘亚仁当即就同意了这个项目邀约,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因为他是李沧东导演”。

如果说刘亚仁此前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在选择自己的职业道路、选择剧本和角色,试图甩掉偶像标签,彻底成为一个演员的话。

那从这一次开始,他在向着演员更高处的方向奋力奔跑,有意识地选择能够为演员加持的艺术片大导演。

刘亚仁散步:只聊刘亚仁为角色增重30斤(24)

而这也意味着他要从自己内心寻找更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去呈现一个更复杂内敛的人物。

这一次的角色与刘亚仁此前饰演的大多数角色都非常不同。

既不是《少年菀得》里恣意张扬又自卑敏感的少年也不是《密会》里在禁忌边缘试探的钢琴天才,更不是《芝加哥打字机》里一人分饰两角的鬼才作家。

刘亚仁散步:只聊刘亚仁为角色增重30斤(25)

他就是《燃烧》里的钟洙,外表看起来木讷内敛,实则是不断把情绪向内压紧,在一点点的堆叠中,等待最后的爆发。

李沧东导演的评价是,“那一刻,我感受到了钟洙的真实情感。”

《燃烧》,让戛纳看到了这个年轻演员的才华。而在《燃烧》之后,《#活着》《无声》也展现出刘亚仁对角色的把控力。

刘亚仁散步:只聊刘亚仁为角色增重30斤(26)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剧本本身并不够出彩的基础上,刘亚仁用他对角色的诠释加持了整个故事的可信度。

演员选择剧本当然希望角色和故事尽可能地抓人,但真正优秀的剧本、真正顶级的制作,在整个行业中是可遇不可求的。

刘亚仁散步:只聊刘亚仁为角色增重30斤(27)

行业需要能够把好角色演好的演员,更需要的是能够用自己的职业素养和演技去把原本不够丰满的角色演绎得更加真实动人的演员。

即使整个剧本不是那么的优质,但演员能够通过角色的真实演绎与呈现为整个故事实现加持,这才是演员真正的魅力所在。

在一次次的选择和演绎中,显然,刘亚仁,已经成为了这样的演员。

刘亚仁散步:只聊刘亚仁为角色增重30斤(28)

其实,在当下的演艺圈中,明星制的外壳下,隐藏着关于偶像和演员的双重秘密。

成为明星,对于偶像或是演员来说,这或许可以是一条殊途同归的路。但对于刘亚仁这样的演员来说,明星与否已经不再是他们的追求,享受表演或许是一个演员的最佳状态。

我们看到刘亚仁在每一部戏里凭着当时当下的直觉,进入角色、成为角色,用角色的心境给出真实的反应,那种直觉式、体验式的表演,让他仿佛经历了另一个角色的一生。

这,对于热爱表演的人来说,才是演员这个职业的真正魅力吧。

刘亚仁散步:只聊刘亚仁为角色增重30斤(29)

真正的演员是不需要就位的,因为在表演开始之前,他们早早地就已经先让自己成为了角色。

不同于那些还在等待就位的演员,刘亚仁早已经不需要就位了。

因为,他早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