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斯人也还是于斯人也(于是人还是于斯人)

两千年多前孟子写下了著名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不想于今引来热议,许多网友认为,在自己的记忆中,应该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其中“是”与“斯”一字之别,使无数人对自己的“记忆”产生怀疑。

于斯人也还是于斯人也(于是人还是于斯人)(1)

当然,“斯”和“是”在古文中,意思基本相同,皆指“这(些)”。今天笔者就以“于是人”和“于斯人”在古文中的运用频率,运用现代网络数据采集比对,来看“于是人”还是“于斯人”哪句话用得比较多一些。

经过比对,我们发现,在历代(清及清代以前)古典文集中,“于是人”应用于经典文集(明确作者、文章题目)中,出现有1530次。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应用,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有“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于斯人也还是于斯人也(于是人还是于斯人)(2)

而“于斯人”应用,则出现648次,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应用,是宋大文豪苏轼《滟滪堆赋》中,有“以余观之,盖有功于斯人者。” 

于斯人也还是于斯人也(于是人还是于斯人)(3)

 综上所述,古人在“于是人”与“于斯人”运用中,多倾向于“于是人”,但我们也发现“于斯人”的运用频率也不算少。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在意“是”与“斯”用的正确与否,在阅读或引用时,尊重作者的原文即可。(作者:徐厚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