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并非久旱逢甘雨)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并非久旱逢甘雨)(1)

五十九岁的杜甫,在湖北长沙遇到好友李龟年,四十年前的翩翩少年,早已不在,是重逢,无喜悦,道不完满怀伤心事,相怜相惜,感慨万千。

宋代的神童诗人汪洙 ,说“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他乡重逢,是多么的令人高兴。唐朝诗人白居易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都是沦落天涯之人,遇见就是缘分,都是高兴的事情,不在乎是否曾经相识与否。杜甫和李龟年,两人都曾出入于朝中大臣和王爷府中,才华横溢,少年得志,重逢时候,年事已高,白发苍苍,体弱多病,已是两个漂泊,落寞之人。又如何高兴得起来,倒是五味俱全,“凄凄惨惨戚戚”,可以称得上,是绝版的“他乡遇故知”。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并非久旱逢甘雨)(2)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诗圣杜甫,一生穷困潦倒,却忧国忧民,世人皆知,无不钦佩。杜甫参与过应试,想走仕途之路,后来,又任过几个职务,但为何他总是辞职,可能是很多人心中都有的疑问,从这首诗里,也许,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并非久旱逢甘雨)(3)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笔者先介绍三个人物:岐王,指李隆范,是王爷,皇亲国戚。崔九,指崔涤,是中书监,大臣。李龟年,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者,经常在豪门为贵族唱歌。从开元元年(713年)开始,唐朝进入最为昌盛时期,国土辽阔,国泰民安,万国来朝,朝廷之中,更是莺歌燕舞,一派歌舞升平景象......此时的杜甫,虽然只有十几岁,但已是才华非常出众,深得达官贵人的喜爱,经常出入豪门。他在岐王和中书监的家中经常遇到李龟年,也经常听到他的吟唱,成为好朋友。

杜甫年少时候,家境殷实,四处游玩,因才华出众,出入上流社会之中,骄傲和自豪不言而喻,那时的他,是何等的风流人物。“安史之乱”带来的苦难,殃及全国人民,也改变了他的人生,朝廷的腐败无能,官吏的强取豪夺,让他越来越关注百姓的生活和生存。他在动荡之中,先后几次涉政,任过小官,但哪里受得排挤,做得受气之事,过去的得意,和后面的失落,诗人如何受得,他的几次主动辞职,便是可以理解的了。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并非久旱逢甘雨)(4)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前两句回忆过去,过去的少年,英俊潇洒,才华横溢,过去的国家,昌盛安宁,过去的生活,顺风顺水,蒸蒸日上,无不让人留恋,永远难以忘怀。后两句,笔锋一转,写见面时候的情形,心情。在江南这样美好的春天里,两个落魄之人的相逢,让这春天,都仿佛进入了落花的季节,哀自己,怜故友。国破家亡,民不聊生,伤透诗人的心,也伤了春色啊!这是770年的春天,江南的春天,异乡的春天;花草不知诗人恨,生机盎然年年新。身在春天的诗人,已经看不到百花齐放的生机,热情和希望,眼里看到的,是树下的落叶,花瓣。战争给人民造成的苦难,无处不在,无人幸免。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并非久旱逢甘雨)(5)

这个春天,也是杜甫的最后一个春天。他与李龟年的重逢,可以算得上,是他有生之年,最后一件喜事了。他本是从湖南到的湖北,遇上臧玠在长沙作乱,杜甫只好又逃往衡阳,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到江水暴涨,被迫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不得已,只好顺流而下,折回长沙。大历五年冬天,杜甫在由长沙开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

一代伟人,北还不得,南下不得,含恨而逝。悲之切切啊!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并非久旱逢甘雨)(6)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