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高校校长排名(江苏今年共有18所高校换帅)

中国江苏网8月2日讯 8月1日,江苏省政府网站公布最新一批干部任免名单,涉及南京体育学院等江苏16所普通高校,其中南京体育学院、江苏警官学院、常州大学三所学校一把手校长岗位易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十大高校校长排名?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十大高校校长排名(江苏今年共有18所高校换帅)

十大高校校长排名

中国江苏网8月2日讯 8月1日,江苏省政府网站公布最新一批干部任免名单,涉及南京体育学院等江苏16所普通高校,其中南京体育学院、江苏警官学院、常州大学三所学校一把手校长岗位易人。

7所本科院校,11所高职院校换帅

今年以来高校校长调整涉及到的本科院校有7所,分别为盐城师范学院、盐城工学院、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常州大学、江苏警官学院和南京体育学院。

而江苏高职院校今年校长一职变动更为频繁,苏州、盐城、南通、南京、徐州、常州、镇江、无锡等多地高职院校校长均有调整,覆盖8个设区市。具体名单包括:苏州市职业大学、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从年龄上看,41岁的苏州科技大学(原苏州科技学院)新任校长陈永平,是今年18位新任校长中最年轻的一位。

公开资料显示,陈永平是江苏常州人,毕业于东南大学,在东南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以后赴香港、法国深造,主要从事微尺度传热传质、能源利用及系统结构优化等研究工作。2004年,他在而立之年回国任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教授。2011年,陈永平任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履新时也仅有37岁,当时是东南大学最年轻的院长。2012年,陈永平离开东南大学任扬州大学副校长职务,其继任者钟文琪也很年轻,年仅33岁。

此外,在这批新任校长中,较年轻的还有44岁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明和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校长丁钢,为70后校长。

在这批新任校长中,1964年出生的校长最多,达到5人。相比之下,最年长的校长是同为54岁的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应可福和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应可福1962年4月出生,曾长期在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工作,这次人事调整赴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担任院长。熊思东1962年10月出生,曾先后在上海医科大学、复旦大学、苏州大学的重要科研机构担任领导职务。他还是民盟成员,熊思东是国内高校少有的民主党派身份的一把手校长。

在18位校长中,仅有1位女校长,为盐城工学院院长叶美兰。叶美兰是江苏泰兴人,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后又获博士学位。她的工作经历相对比较丰富,1987年至2007年,叶美兰在扬州大学工作,2007年5月任淮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挂职),2007年7月起任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现调任盐城工学院任院长。

新校长接近一半从本校提拔

交汇点记者注意到,这18名校长的擢升和任命模式大致可分为3种。

其中,在本校发展一直到担任校长一职的模式最为常见,有8人之多。这也是高校校长岗位的主要人选来源。

譬如,常州大学校长陈群就出身该校(前身为江苏化工学院、江苏石油化工学院、江苏工业学院),本科毕业后他就留校工作。陈群在常州大学多个岗位任过职,包括江苏石油化工学院设计研究所(精细化工研究所)所长,江苏工业学院化工系主任、校党委委员,江苏工业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等。

和陈群类似的毕业后一直在某所高校工作的“土著”校长,还有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赵驰轩、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姜统华、盐城师范学院院长戴斌荣、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吴学敏等。

此外,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杨劲松、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校长丁钢也在所在学校长期工作,此前均担任学校副校长一职。

还有6位校长是从其他学校直接“空降”任职。比如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蔡飞此前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务处处长;盐城工学院院长叶美兰此前为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

值得一提的是,有4位校长是从机关单位直接到高校任职,这种转型相对比较少见。

南京体育学院院长杨国庆是江苏体育系统的老人,先后在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省体委办公室、省体育局竞技体育处、省体育局训练中心工作。赴南京体育学院任职前为江苏省体育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江苏警官学院院长张兰青同样是从省级机关调任高校,今年年初刚刚被任命为江苏省公安厅副厅长、党委委员,试用期一年。还未到一年时间,岗位再次调整。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院长徐建春曾任江苏煤监局徐州监察分局副局长、江苏煤监局安全监察处处长、江苏煤监局徐州监察分局局长等职务,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专家型人才。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明来自江苏交通运输系统,曾在江苏交通运输部门多个岗位任职,并有三年的援藏及支援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经历。

记者 王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