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也篇精读论语(雍也篇6.19子曰人之生也直)

雍也篇精读论语(雍也篇6.19子曰人之生也直)(1)

6.19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注释】

▲直:指直道而行。人生要走正道,办事要公正。

▲罔:不正直,不诚实,欺骗,蒙蔽。如:欺君罔上。“罔之生”与《雍也篇》6.14“行不由径”意思相反。

▲幸而免:指幸免于难,侥幸得以避免。

【译文】

孔子说:“人生在世要走正道,不走正道的人生纵然有时会有好的际遇,也是侥幸避免了灾祸。”

【学而思】

“人之生也直”参读《中庸》“射有似乎君子”,“罔之生也幸而免”参读《中庸》“小人行险以侥幸”。

《中庸·第十四章》: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gǔ],反求诸其身。”

(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处于边远地区,就做在边远地区应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做的事。君子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是安然自得的。处于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处于下位,不攀援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所以,君子安居现状来等待天命,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孔子说:“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直道而行。射不中箭靶的中心,要回过头来从自身寻找原因。”)

钱穆《论语新解》:“人群之生存,由有直道。罔者,诬罔不直义。于此人生大群中,亦有不直之人而得生存,此乃由于他人之有直道,乃幸而获免。正如不仁之人而得生存,亦赖人群之有仁道。若使人群尽是不仁不直,则久矣无此人群。《左传》曰:‘民之多幸,国之不幸(心存侥幸的百姓越多,国家越是不幸)’,即谓此。”

臧克家的《有的人》中写到:“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心存正直的人,即使人死了,也能名垂青史,活在人民心里。虚伪狡诈的人,即使还活着,也是行尸走肉,必定遗臭万年。

参读:

《公冶长篇》5.24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乡党篇》10.16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子路篇》13.18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卫灵公篇》15.7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卫灵公篇》15.25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季氏篇》16.6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微子篇》18.2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