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太平洋战争电影大全(含剧透八佰影评)

文丨尘散先生@bigfun社区

注:本文包含剧透!

原定在2019年7月5日上映《八佰》,在几经波折后终于在8月21日重新上映。

美日太平洋战争电影大全(含剧透八佰影评)(1)

早在2016年11月,导演管虎就曝光了《八佰》的筹备进展,从2017年9月在苏州正式开机,拍摄历时230天。作为亚洲首部全程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电影,《八佰》自宣发以来就一直备受期待。而导演管虎在宣发过程的“睿智操作”,让电影还未上映就受到不少人的口诛笔伐,导致现在的口碑两极化。不过本篇影评我不想讨论有关导演管虎的立场问题,只从一个电影观众的角度单纯的讲讲《八佰》这部电影。

先说几个在网上争议较多的问题:

  • 《八佰》是否有给“飞将军”孙元良洗白?

这个问题的起因是:导演管虎与孙元良后人合影,并发到微博上用于宣传。片中并没有孙元良这一角色,他的名字在剧中只出现在字幕中短暂出现,不存在洗白行为。

  • 《八佰》是否美化国军?

这点我觉得也是没有的。电影的主角们“八百壮士”是公认的英雄,这里不存在美化一说。而片中还不止一次的通过人物对话来讽刺国军,比如“这么威胁的事怎么能让长官做,杂牌军呢?”。

  • 是否值得一看?

对于不纠结史实或者不了解这段历史,只是单纯想看一部战争电影的观众来说,《八佰》还是值得一看。画面、配乐、演技给人极强的,前一小时的视听效果和沉浸体验都非常棒。虽然后半段的剧情有些尴尬,但总体还是可以打7分的。

而对于在意史实,或是对这段历史十分了解的观众来说,《八佰》所呈现的这个半架空的故事,可能会让你在观影过程会感到强烈的不满。

故事背景:

电影讲述的一个发生在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孤军奋战4天4夜的故事。四行仓库与英租界只有一河之隔,这场战争也成为了历史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

演员阵容:

《八佰》的主演阵容还是非常豪华的有黄志忠、张俊一、欧豪、张承、王千源、姜武、张译、杜淳、陆思宇、张宥浩、魏晨、李晨、俞灏明、郑恺、黄晓明、姚晨、侯勇、刘晓庆等等。

作为一部群像电影,主演们的戏份都比较平均,其中魏晨、欧豪、郑凯这些年轻演员的发挥让我非常意外,比预期的表现要亮眼得多,这种硬朗的扮相看起来要更加的帅气。

美日太平洋战争电影大全(含剧透八佰影评)(2)


观影感受:

以下内容可能涉及剧透!

以下内容可能涉及剧透!

以下内容可能涉及剧透!

先说优点:

  • 贯穿全剧的两岸对比,极其强烈的反差感

《八佰》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四行仓库与英租界的强烈对比。一条河流分开了天堂和地狱,一边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宛若天堂的英租界;而一边千疮百孔的四行仓库和一群修着防御工事随时准备赴死的战士们。

美日太平洋战争电影大全(含剧透八佰影评)(3)

前一秒我们还看着战士们四行仓库中抵御着敌人一次又一次凶悍的进攻,炮火震天血肉横飞。后一秒镜头一转看到的却是一群洋人坐在阁楼上拿着望远镜看戏,这场战斗在他们眼里不过是个赌博游戏而已;阔太太们坐在屋里悠闲的打着麻将,嘴里还不断的称赞着“有洋大人保护的租界日本人不敢进来,我们洋大人真是太厉害了”之类的话语。这种强烈的反差感让人很难相信这是发生在几乎同一地点的事。租界内国人的态度也让荧幕前的我感到十分的愤慨。

而随着剧情的推进,对比程度开始减缓。英租界的这帮“局外人”被军人们的精神所感动,爱国之情也逐渐复苏。越来越多的人跳出了英租界的庇护,想要加入到四行仓库的战斗中。荧幕前的我们愤懑的心情也得到了缓解。

  • 残酷的战争很写实,懦弱的人性很真实

我记得还是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去看了一部电影叫《举起手来》,还是小学生的我在被潘长江老师所饰演的蠢蛋鬼子抖得前仰后合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疑惑:为什么这样一群蠢货可以践踏我们中华土地呢?后来还接触了一些抗日电视剧剧,虽然没有后来的手撕鬼子那么夸张,但各个都能打得鬼子哭爹喊娘。有这样一群神仙坐镇,抗日战争凭什么打那么久呢?

而《八佰》则给了我们答案:真正的战争远比许多影视作品中呈现的要残酷得多,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影视作品中那般英勇无畏。

美日太平洋战争电影大全(含剧透八佰影评)(4)

电影的开头讲述的是欧豪饰演的端午与弟弟、叔叔三人加入湖北保安团,前往上海支援。本以为是去打扫战场,还能顺便看一眼繁华大都市。没想到刚抵达上海就与日军正面遭遇,这群杂牌军虽然手握枪支,但面对冲杀过来的日军一个个被吓得只顾逃跑,根本不记得自己手里其实也有武器。

后来端午一行人被编入了五二四团,成为本片讲述的八百壮士中的一员。一听“八百壮士”,我们的第一反应肯定是:他们各个都是乱杀鬼子的大英雄。但电影中所呈现的并不是这样,五二四正规军的士兵们确实各个视死如归,但端午这一行半路收编进去的杂牌军其实并不是如此:他们有些是被抓回来的逃兵,有些是滥竽充数没受过训练的农民,在首日与日军交锋后,一个个被吓得只想逃跑。

美日太平洋战争电影大全(含剧透八佰影评)(5)

他们也不像很多影视剧那样拿起枪就能杀人,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打退日军突击后,正规军们绑来了几个没死的俘虏,让那群怯战的杂牌军们拿枪杀掉他们。眼前的日军都以没有抵抗能力,充其量不过是个会吼的靶子,但端午他们还是不敢开枪。有些荧幕前的观众可能回想“这有什么难的?我玩吃鸡、玩CS随随便便杀十几个”,但扪心自问,当一个活人站在你面前,你真的能毫不犹豫的扣得下扳机吗?欧豪在这一段的表演也非常优秀,从拿起枪时的怒吼,到对准日本人时的退缩,再到被老兵李晨把住手强逼着他开枪后的不知所措,将一个普通人第一次杀人时的挣扎和杀人后的惊恐演绎得很到位。

而在对日军战力的刻画上,《八佰》也可以说是非常的用心。做到了不贬低对手,不神化自己。

美日太平洋战争电影大全(含剧透八佰影评)(6)

将日军的实力和残暴刻画得很到位,电影中有这样一段画面,中国记者来到日军军营,日军正练着刺刀、旁边还插着许多人头;镜头再一转,一个体型壮硕的士兵正扛着油桶练着深蹲,另一群赤膊上身的士兵在打着排球。虽然这段画面时长很短,但将日军的军纪严明以及残忍嗜杀的形象刻画得非常鲜明,原来我们的先烈面对的不是一群蠢蛋,而是这样一群杀人机器。端午他们这群没摸过枪的杂牌军,看到这样一群日军时会被吓破胆,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 比起英雄史诗,小人物的故事更具有吸引力

英雄史诗是我们从小到大听得最多的,而像《八佰》这种着力于小角色成长的故事对我来说其实更具吸引力,也更容易收获感动。

虽然故事是以欧豪饰演的端午展开,但全片并没有一个突出的主角,这是一部群像电影,讲述着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

美日太平洋战争电影大全(含剧透八佰影评)(7)

前半段着墨较多的是欧豪饰演的端午的成长。端午只是个没拿过枪的农民,一开始的他只想和弟弟、叔叔来看一眼大城市的繁华。在被卷入战争的初期,他对战争的态度是很抗拒的,他不想打仗也不理解人们为什么要打仗,杀害叔叔的日本人就被绑在他的面前都不忍心下杀手。最初的他从未想过要当英雄,发现能够通往河对岸的水路后,他的第一反应是逃跑。出逃的他发现了日军的夜袭,为了保护还在楼内的弟弟,他大喊提醒了楼里的人们。河对岸的人们不知道他是逃兵,反而称赞他是英雄,这让端午的心理发生了些许变化。在第二天的战斗中,端午被子弹擦破了皮,他失去理智般的大喊着自己要死了,这一段在电影院看的时候既滑稽又可怜,端午他虽然有了参战的想法,但内心里其实还是畏惧死亡的。在后来的战斗中,端午看着战友们用身躯捍卫旗帜的举动,他彻底蜕变了,冲出去拿枪攻击着日军的飞机。从一个怕死的小人物变成了一个英雄,这一次他不再害怕死亡,甚至都没有感觉到那个致死伤口带来的疼痛。

美日太平洋战争电影大全(含剧透八佰影评)(8)

而姜武饰演的老铁则是个颇具反差萌的角色,一开始在正规军面前摆出了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给人一副地痞恶霸的印象。但到打仗的时候,他却变成了一个只会藏匿,连枪都不敢开的“瓜怂”,可以算得上是本片的搞笑担当,帮助荧幕前的我们缓解紧张的情绪。他展现出的是一个自私的平凡人在战争中为了求生的本能反应,面对毒气第一时间抢到数量有限的防毒面具,面对日军冲楼,第一时间将自己埋进麻袋里,虽然很可笑很可耻,但是很真实。

美日太平洋战争电影大全(含剧透八佰影评)(9)

王千源饰演的羊拐是个老兵油子,在前期着墨最多的四人中,他是唯一一个有战斗素养的。最初的他冷漠无情,一副看淡一切的消极模样。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我们也逐渐看到了他柔软的一面。在与记者的谈话中,羊拐一遍又一遍的问着记者“你帮我拍的照片能送到我家吗?”“把XX交给我娘”,一个孝子形象油然而生。从未碰过女人的他,在最后赴死时向老铁问起了:女人胸部是什么感觉。这个片段也给羊拐的形象增添了一丝悲情色彩。

美日太平洋战争电影大全(含剧透八佰影评)(10)

张译饰演的老算盘是四人中最可悲的,和端午他们不一样,他并没有从小人物变成英雄的觉悟,从被编入队开始他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逃走,家里给他订了一门亲事,他连自己未来媳妇的样子都没见过。他是个做文职的,他不会打仗,也不想打仗,他觉得这场仗不缺他这样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废物。河道出逃的计划失败后,他又打算乔装逃走,被心态转变的端午抓到。他跪在地上不停的祈求着端午放自己走,懦弱的样子看得荧幕前的我们恨不得给他来上两巴掌。然而最后,四人中只有成为懦夫的他活了下来,其他三人都以英雄的身份战死,实在是讽刺,这里或许也是映射了那些在抗战时期不战而逃的国军军官吧。

除了这几个着墨较多的角色之外,一些镜头不多的小角色表现得也同样出彩:

郑恺所饰演的陈树生可以说是本片的一大泪点,留下用血写的遗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后,背负一身的手榴弹跳入日军的铁板阵。这一幕深深的触动着租界观战的群众和荧幕前的我们,成为了后来租界人转变的导线。

美日太平洋战争电影大全(含剧透八佰影评)(11)

帮助管理赌场的小混混“刀子”,在日军放芥子毒气波及到租界岸边人民时,他无情的锁上了赌场的门不让别人进来避难。到后来却用刀划破手指签下生死状,用命为对岸的军人们送去电话线。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镜头,但还是给人留下了许久难以平复的感动。

美日太平洋战争电影大全(含剧透八佰影评)(12)

《八佰》描写了众多不同职业、不同阶级角色在战争时期的表现:军人不全是视死如归的英雄,租界里的富人们也不全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旁观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让这场战争显得更加的真实。这一个个角色的心理变化也都值得荧幕前的我们细细品读的。


说完优点后,我们再来聊聊八佰不足的地方:

  • 阮经天戏份被剪有些可惜

美日太平洋战争电影大全(含剧透八佰影评)(13)

阮经天是《八佰》首位曝光的演员,但在正片中却没有他的戏份。根据网上的爆料,有人说他饰演的是一名正义的日本记者,也有人说他是个会说日语的中国人,因为用日语大骂日军,结果被租界里愤怒的群众当成日本间谍吊死。这一段颇具批判性的剧情被删掉实在是有些可惜

  • 重要人物谢晋元的形象过于单薄

如果说八佰前半段可以打9分的话,后半段最多最多只能给6分。

美日太平洋战争电影大全(含剧透八佰影评)(14)

由杜淳饰演的“八百壮士”领导者谢晋元在片中的形象很单薄。由于导演在前半段一直在刻画各种小人物的故事,所以在最为激烈的四行仓库保卫战中,我们几乎看不到这个最重要的指挥官的身影。这样一个在前半段毫无存在感的角色,上来就是一顿豪言壮语鼓舞着大家进行升旗这种会导致大量战士牺牲的事,我本人实在没有什么触动,甚至对指挥官的决策感到质疑和不解。如果这些话从魏晨、李晨所饰演的这些在前半段浴血奋战的角色们口中说出,或许能更好的引起共鸣吧。

  • 后半段强行煽情效果不佳

电影前半段看得我心情十分压抑,那种战争的残酷感许久不能平静。但从升旗开始,这种感觉就慢慢褪去了,随之而来的一脸疑惑,然后便掏出手机找朋友吐槽。

先说升旗这一段,据史料描述,护旗并不是发生在四行仓库守卫战的,而是发生在被英军软禁后。导演为了让电影更具感染力加到这里虽然可以理解,但拍出的效果却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

坚守四天,这是上峰的命令。但谢晋元在看到国旗后,突然觉得升旗比坚守四天更能体现军人的精神。然后就有了后来在楼顶升旗,被日军开飞机疯狂扫射,战士们用身躯护旗的画面。整个过程虽然非常惨烈,但我实在get不到让无数战士白白牺牲的意义所在。

美日太平洋战争电影大全(含剧透八佰影评)(15)

而结局的处理则更加奇怪:白天双方指挥官骑马在阵前约战,晚上战士们洗净身子、听着谢晋元团长慷慨激昂的民族大义战前动员,铺垫出了一副准备殊死一搏的情绪后,却选择了集体撤退。

羊拐等人作为前半段的主要成长角色,担任敢死队殿后却没有了镜头,或许是为了给观众们留点想象的空间?

而谢晋元团长这边一直强调:对面老百姓在看着我们,表现得勇敢点、撤退要有序!结果我们看到的是他们一群人在过桥时被日军当成靶子一顿乱射,场面极其狼狈。虽然导演在这段加入了租界人民纷纷伸手的画面,想营造一种悲情气氛,但这种收尾方式实在让我感动不起来,只有满脑的黑人问号。

美日太平洋战争电影大全(含剧透八佰影评)(16)

总结:《八佰》作为一部运用现代技术拍摄的战争大片,在前半段战争场面的刻画上还是非常精彩的,各种爆炸、断肢、血液飞溅让我们这些从未经历过战争的人可以深切的体验到战争的残酷,能够体会到如今的和平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但结局的处理实在是有些遗憾,核心人物谢晋元的形象过于单薄,导致他在后半段一口一句民族大义家国情怀听起来十分的苍白无力。前半段渲染起来的情绪,到最后却因为狼狈的撤退而毁了个一干二净,实在是可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