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古城在哪里 让历史告诉未来之古邑如皋

第四章 如皋城池

城池什么意思?城为城垣、城墙,池为护城河。

汉字里面“城”字的大篆是这样的。城为“土”“成”,也包括用砖、石筑城;成什么样?少不了楼阁;还有斧钺类兵器,以象形守护、保卫。

如皋古城在哪里 让历史告诉未来之古邑如皋(1)

“城”字的大篆

据《如皋市志》记述,元代以前,如皋县治在运盐河北岸,店铺、民宅沿河而建,既无城墙,也无城河。明朝初年,县衙移建于运盐河之南。这才开启了如皋古代城池的历史。

一、如皋古城的内城

首先出现谯门谯楼。宋庆历初(1041—1043年),县令许元始建县治正厅谯门;元末,谯门毁于战火;明洪武元年(1368),知县宗行简重建县衙谯门;明嘉靖九年(1530)知县吴宗元再修谯门,次年改建成谯楼3间。

然后出现内城城池。明成化十七年(1481),知县胡昂浚治西、南和西北角小沟,与运盐河及其支流连成环抱县衙的市河,形似玉带,开始先有了内城的护城河。如皋内城城池整体形态大致呈方形。同时,移东、西两座惠政桥之石,建丰乐、集贤二桥。

接着内城构筑城门。时隔53年后,明嘉靖十三年(1534),知县刘永准在内城建城门六座:东门叫先春,在先春桥(今迎春桥)西;西门叫丰乐,在丰乐桥东;南门叫宣化,在南闸桥北;北门叫北极,在西惠政桥(后改名范家桥)南;东南门叫集贤,在集贤桥(今名冒家桥)北;东北门叫拱辰,在东惠政桥(后改名贾家桥)南。那时的城垣,只有城门没有城墙。

至此,如皋内城城池,维护社会治安的功能基本实现,而要抵御外敌入侵则远远不够。

二、如皋古城的外城

《如皋市志》记载:明嘉靖三十三年,邑人李镇等倡议筑城防倭。巡抚都御史郑晓奏,发帑银2.8万两,建环形城垣,知县陈雍主持施工建设,一年竣工。明万历《如皋县志》载:“城凡七里,总长一千二百九十六丈,高二丈五尺,上阔五丈,下阔七丈。城门四座:东曰靖海,南日澄江,西曰饯日,北曰拱极。外凿濠河,东、北各建水关一座。”

方志的这段文字,有几点需要提个醒:

一是,抗倭需要外城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内城建六座城门的二十年后,即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倭寇抢掠沿海城市。农历五月,倭寇劫东陈。击退后,邑人李镇等倡议筑城防守。都御史郑晓上奏,政府拨款二万八千两。

这里要特别说明:据史料记载,与如皋城池同时代兴建或加筑的城池,在扬州府属地,有“扬州府城池、瓜洲镇城;外州县城池有仪真县、泰兴县、高邮州、兴化县、泰州、如皋县、通州、海门等。”这方面有专题研究成果。

二是,督造外城抗倭的郑晓不是巡抚。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时任兵部右侍郎兼副都御史总督漕运。他领导抗倭斗争取得成功,屡获表彰,两次增加俸禄,三次被赏赐银两丝绸。不久被召为吏部左侍郎,升为南京吏部尚书。后以右都御史代理兵部尚书。《明史·郑晓传》里面没有他任巡抚的经历。倒是明代有时人们常常把“总督”恭称作“巡抚”。

三是,外城的周长只是一个概数。“城凡七里,总长一千二百九十六丈”。城凡七里,即3500米;但是根据明代的制度,“营造尺”一尺为31.1厘米,则城墙全长为4030.56米。这里的差异非常明显。难道用的不是“营造尺”?是裁衣尺?抑或量地尺?都对不上!

如皋古城在哪里 让历史告诉未来之古邑如皋(2)

明万历(1618)如皋县城图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筑城的同时,绕城挖掘濠河,宽15丈,深1.2丈,“内穿北水关,绕市河出东水关。”表明内外城河在东、北二水关处相通。濠河(护城河)整体形态呈圆形,周长4208米。

同时构筑城门4座:东门叫靖海,南门叫澄江,西门叫饯日,北门叫拱极。靖海门北有东水关,拱极门西有北水关。四城门外各建可放可收的吊桥。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知县陈雍为防倭寇进犯如皋城,塞东水关;明万历十一年(1583),知县马晨复开东水关。

明万历二十年(1592),知县王以蒙在四城门外加筑月城,形成大小两道城门的瓮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知县张星于城垣增设敌台13座。

清雍正十二年(1734),大风暴雨冲坏城墙多处。乾隆三十三年(1768),重修加固城墙,费银35967.3两。此后多次修补。

1951年7月,因城墙多处倾塌,城门窄隘,交通不便,报经苏北行政公署批准,派劳动改造人员拆除,仅留东水关。

这是一段大致的如皋外城城垣兴废的历史。

这里要指出的是,上面这张图与历史上提到的东水关、北水关文字不符。从图上可以看到,两个水关分列城墙东西,基本对称。那又为何称东水关、北水关?不是应该称作东水关、西水关吗?而且,图纸上河道也已理清,从内城河东北和西北的拐点各叉一支向北,分别经过东、西水关,穿过城墙,与外城河相连。但是,如皋历史上从无“西水关”的记载,也无西水关的实物印记。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三、如皋城池的修复和保护

1991年,如皋县人民政府,在水绘园内,在原城墙地基之上复建城墙一段。

2001年,如皋市人民政府,组织对内外城河进行疏浚、清淤、集污、驳坡。其间对历史遗存东水关保护性护坡驳岸。2006年,如皋东水关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如皋古城在哪里 让历史告诉未来之古邑如皋(3)

如皋古城东水关内侧 杨建军 摄

2005年,市建设局在定慧寺南复建“文昌阁”,笔者作为业主代表委托设计。整体看来,楼阁仍置于城墙之上,也称“文峰阁”“望江楼”。

如皋古城在哪里 让历史告诉未来之古邑如皋(4)

定慧寺南侧文昌阁 杨建军 摄

2006年,市建设局复建古城东门靖海门城墙城楼。

如皋古城在哪里 让历史告诉未来之古邑如皋(5)

如皋古城东门靖海门内立面 杨建军 摄

2008年,笔者主持水绘园风景区匿峰庐景区规划建设,安排沿1991年复建的一段城墙,西延城墙56米,为后续移建动物园和儿童乐园划出一道界限。城墙的外面,是一片欢乐的天地。

2008年,在对靖海门河段两侧坡岸进行绿化景观建设时,复建敌台一座。

如皋古城在哪里 让历史告诉未来之古邑如皋(6)

集贤门和集贤街牌坊之代表 杨建军 拍摄

2009年,在对集贤里古民居进行抢救性保护时,复建“集贤”牌坊一座。位于冒家巷南端、冒家桥北侧,让出文昌路的通行空间。作为历史上的集贤门和集贤街北端集贤牌坊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老家如皋丨让历史告诉未来——第四章:如皋城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