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思道描述雍正的面相(雍正王朝中雍正的)

看过《雍正皇帝》的人都知道,雍正之所以能继承康熙的皇位,主要是因为他有一个好谋士邬思道。但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邬思道这个人虽然在一些非主流文献中出现过,不过他一直都是田文镜身边的谋士,他和雍正的交集,就只有雍正顺嘴问田文镜的一句“师爷安否?

邬思道描述雍正的面相(雍正王朝中雍正的)(1)

而据一些人考证,《雍正皇帝》中的邬思道,很可能是雍正曾经的奴才戴铎。值得一提的是,奴才在清代不算是贬义,反而是一种亲近的称呼,一般的非满族官员,是“没有资格”在皇帝面前称奴才的。

戴铎这个人先上来是雍正府里的奴才,后来外放做过官,但是正史对他的记载少之又少。那么为什么还会有人认为他是《雍正王朝》中的邬思道的原型呢?

原来在流传下来的资料中,有十封他进呈雍正且雍正都回复的奏折,后世也有人称这些资料为“戴铎十启”,在这些奏折中有一些端倪。

公元1716年,据康熙龙御归天差不多还有六年的时候,已经外放的戴铎给雍正去了一封信。在这封信中,除了一些闲事之外,戴铎还提到他遇到了一位“语言甚奇”的道士。雍正回复说,自己对道士的话很感兴趣,让戴铎细说。

邬思道描述雍正的面相(雍正王朝中雍正的)(2)

结果戴铎很快回了第二封信,说他曾让这个道士给雍正算命,结果道士只给了一个“”字。雍正收到信后很高兴,回复的文字也多了不少抚慰戴铎的话。

从这两封信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出,戴铎是知道雍正这个“天下第一闲人”,对皇位其实是有想法的,而且还一直在找“依据”。

不过这封信只能证明戴铎是雍正的心腹,还不能证明他具有“邬思道”的那种能力。

“戴铎十启”中,真正证明戴铎能力的,是一封清朝版的“隆中对”,戴铎在这封信中主要提到了三个观点:

第一,如何对待还活着的康熙皇帝。戴铎的建议是,要侍之以忠孝,也要示之以孝。康熙虽然算是明君,但是他到了晚年一样会贪恋权位,一样会担心皇子威胁他的位置,而已他当时的能力,他是绝对有实力来“消除隐患”的,所以戴铎建议雍正不能像太子等人那样高调;

但是,康熙未来选的继承人又不可能是一个乖宝宝,所以戴铎建议雍正还要在“低调”的同时,展现出自己的能力,你可以不争,但你要让你爹看到你具备争的能力。

邬思道描述雍正的面相(雍正王朝中雍正的)(3)

第二,如何对待那些已经是竞争对手的兄弟。当时对皇位有想法的皇子很多,甚至有“九子夺嫡”之称。这些人都是雍正的亲兄弟,如何对待他们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戴铎给出的建议是,太子你就别指望了,我得到的消息,就没有说他好的,所以不用把他当成未来。而对于你的那些如狼似虎的兄弟,我们要坚持一个原则,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要把朋友搞得越多越好,敌人能没有的话最好没有

戴铎这一点建议的核心,其实还是让雍正不要过早冒头,要韬光养晦,要当一个在表面上不让兄弟们起戒心的暖男,毕竟康熙这个爹,也不愿意选一个会大杀四方的儿子继承皇位。

邬思道描述雍正的面相(雍正王朝中雍正的)(4)

第三,如何经营自己的势力。竞争皇位绝对不能光靠面子工程,你一定要有硬实力,而这个硬实力就是专属于你自己的力量。那么这个力量怎么来呢,四爷你要多提拔培养我这样的人,我们都是你的奴才,和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你培养我们,就是在加重自己赢得皇位的砝码。

看过《雍正皇帝》的可能都知道,戴铎此时提出的“隆中对”,几乎和剧中邬思道提出的谋略一样:不要相信太子,要对康熙有发自肺腑的尊重,并通过一定形式表现出来,不要让你爹有戒心;要团结同志,不要过早出头,要坐山观虎斗;要培养嫡系,既能给自己增加权重,又可备不时之需......

正是因为这封“隆中对”的纲领非常正确,而雍正后来基本上也是靠着它拿下的皇位,所以有人就推测,当年雍正身边的“邬思道”,应该就是戴铎。

邬思道描述雍正的面相(雍正王朝中雍正的)(5)

可这是真的吗?恐怕未必。

在“戴铎十启”中,这封信的含金量最高也最长,而其它的几封信都比较短,而且内容几乎都千篇一律,几乎全是:我在地方上混的很不好,四爷能不能给调个岗,我现在手头紧的,都没什么孝敬您了。对于这类信件,雍正的回复都比较厌烦。

此外,戴铎竟然还十分露骨地提出,想让雍正把他调到军方。戴铎的这个想法,无论是于私(可以捞好处),还是于公(帮助雍正拉拢军方的势力,掌控南方的小岛当退路),在当时都是很不妥的,因为这种书信一旦暴露,雍正的野心也就暴露了,这不是一个智士的作为。

其次,戴铎竟然在雍正当了皇帝之后,拿着这些来往的书信跑到年羹尧面前炫耀。

邬思道描述雍正的面相(雍正王朝中雍正的)(6)

虽然现在已经找到了康熙让雍正继位的诏书,好像雍正的继位是合法的。但是也有人提出,当时雍正已经控制了京城,他无论是事前还是事后,都能想办法造一份诏书出来,所以诏书并不十分可信。而从雍正继位之后,删减了很多当时的敏感信息来看,他的继位可能还有一些疑点。

因此戴铎如果真是那个心思细腻的“邬思道”,他怎么可能会去揭雍正的老底呢。而且如果他真的有能力,雍正又怎么舍得不用他呢?想当年道衍和尚帮助朱棣夺位,朱棣登基后是怎么对他的。而反观戴铎,几乎一直都没被重用过。

有人可能会问,戴铎如果没有真本事,那么他为什么能整出那份含金量颇高的“隆中对”呢?

如果我们再仔细研究“戴铎十启”就会发现,他的“隆中对”算是这封信中最早的,而在这封含金量高的信写完之后,他后来的信含金量就直线下降。

邬思道描述雍正的面相(雍正王朝中雍正的)(7)

因此我们是否可以推测,那封“隆中对”并非他自己的手笔,而是出自他身边的“邬思道”。而到了后来这个“邬思道”不知道怎么不在了,于是戴铎的真实水平也就暴露了,戴铎的真实水平并不怎么样,所以雍正才没有重用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