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风吹开幸福门(文明风尚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明新风吹开幸福门(文明风尚飞入寻常百姓家)(1)

吕厝社区“好厝边”助老志愿服务队为社区高龄老人集中过生日。

一场厝边的“围桌闲谈”,怎样由闲聊家常小事“升级”为热议家国大事?一个社区一角,如何让闽南方言和闽南文化得到传承?一条老街,又凭什么“牵”出10多支志愿服务队造福身边群众?

问题的答案,就是厦门市湖里区江头街道群众津津乐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

作为厦门岛的几何中心,江头街道街区联动、全民参与,每年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文明实践活动1200余场次,参与干部群众、志愿者等6万余人次。潜移默化中,新思想、新风尚的种子播撒进千家万户,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更畅通。

眼下,一场新时代的文明实践正激荡人心。

多元共建

画好文明“同心圆”

“天黑黑,要下雨,阿公仔举锄头要掘芋……”走进吕厝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江头第三小学的吕凯旋老师正教小学员们朗读闽南童谣《天黑黑》,孩子们摇头晃脑唱童谣的样子让居民们纷纷掏出手机拍摄,“实在太可爱了。”

学闽南话,唱闽南歌,了解闽南文化,聆听属于这片土地的文脉声音。吕厝社区的“好厝边”闽南角始办于2016年,坚持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整合优秀师资资源开展闽南方言与非遗传习活动,增强居民对闽南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江头第三小学、江头幼儿园和闽南文化志愿者都是社区闽南文化人才库成员,我们还邀请闽南文化大师开专场讲座,多方合力让‘好厝边’闽南角项目更扎实、更长久。”吕厝社区党委书记林财根说。

截至目前,参与闽南角的居民已达千余人,2021年,“好厝边”闽南角被评为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志愿服务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要形式,江头街道率先在厦门发动机关单位、党组织、爱心企业、社会组织、道德模范、热心市民等各方力量认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常态化。

湖里区政协机关认领《民法典》宣传项目,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把生涩的法条变成百姓容易接受的内容;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游文晃认领扶困助学项目,前几日再次解囊,为厦门贫困生捐26.7万元助学金;霞辉老年社会服务中心认领益邻互助项目,给予湖里区众多老年人朋友专业护理与陪伴。

“点单式”服务

实事办至心坎上

26日,吕厝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闽山闽水物华新——福建足迹》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开展得火热。

相比曾经宣讲遇到的尴尬:准备充分、热情满满,通知了具体时间和地点,可来的人稀稀拉拉,此次宣讲座无虚席。

原来,《福建足迹》一书发行后,居民们都十分渴望阅读,吕厝社区结合居民需求和时政热点,请来集美大学政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杨行健宣讲,当天社区15名党支部书记、若干名支委和居民都前来聆听,实践站热闹非凡。

效果好不好?吕厝社区街道特派专员肖桂芳说:“听完宣讲,我认为基层服务者要有为民情怀,把老百姓的需求时刻放在心上。”边说着,肖桂芳边检查阳光邻里中心项目收尾工作,以便场所尽快开放,便于居民使用。

文明要迈向新高度,就要把贴心的志愿服务送至群众的心坎上。

江村社区是全国科普示范社区,该社区引入第三方社工机构,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比如提高环保知识的爱心公益活动,提高动手能力的“鲁班”小机床、电子百拼小组活动、航模比赛等,促进了亲子关系,帮助儿童青少年提升了综合素质和能力。

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清单化、常态化,今年江头街道还公布辖内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提供的首批百项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清单,便于居民“点单”报名参加。

群众在哪里

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这是我第五年给爷爷奶奶们义剪了。”23岁的美发师刘小新单膝跪地,轻柔地为老人理发,“很幸运成为服务队的一员。”

刘小新所说的服务队,是金尚社区久久爱心志愿服务队,13年里,数千名美发师参与义剪,至今为12000余名老人提供服务,平均每月能为1000多名老人免费理发。团队先后获得“福建省学雷锋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福建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吕岭社区有许多长期居家的慢性病老人,该社区通过购买社工服务,对老人保持健康监测,由医生对高危群体提供健康咨询,指导用药和饮食。仅2021年,社区就有超过6000人次受益,其中入户关怀服务近200次。

如今在江头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百花齐放”——金尚社区打造“135N”议事讲堂,祥店社区打造诚信讲堂与调解讲堂,后埔社区打造“传承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堂,江头社区打造“邻里讲堂”,园山“爱心妈妈”讲堂,蔡塘社区打造“百姓法律”讲堂……这些项目不仅形成了一个个品牌,还便于居民参与。

值得一提的是,居民们在文明实践中提升了家园共治共享能力。如,吕厝社区新景天湖小区成立的“红船”智囊团,成为凝聚小区治理能人的一个载体;国宝新城小区成立“邻里互助”帮帮团,整合社区居民资源,让有困难的居民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便利。

(邓婕 廖丽萍 杨庆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