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3-6岁心理发展的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

在幼教资格证笔试中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流派是考试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考试中经常以选择题和简答论述题的形式考察,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会觉得比较困难,今天老师就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流派给大家整理和归纳。

教资3-6岁心理发展的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1)

一、真题回顾

1.【2017年上·单选·3分】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卵双胞胎的智商测试分数很接近,这说明( )。

A.遗传和后天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平行的

B.后天环境对智商的影响较大

C.遗传对智商的影响较大

D.遗传和后天环境对智商的影响相当

2.【2015年上】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3.【2015年下·单选·3分】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 )。

A.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身边人的行为学会分享

B.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儿童学会分享最重要的学习形式

C.儿童能够学会分享是因为儿童天性本善

D.儿童学会分享是因为成人采取了有效的奖惩措施

4.【2014年上·单选·3分】照料者对婴儿的需求应给予及时回应是因为: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在生命中第一年的婴儿面临的基本冲突是( )。

A.主动性对内疚 B.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C.自我统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性对害羞

5.【2018年上·单选·3分】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3岁儿童形成的人格品质是( )。

A.信任感 B.主动性

C.自主性 D.自我同一性

6.【2018年上·单选·3分】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考察的是( )。

A.儿童的深度知觉 B.儿童的计数能力

C.儿童的自我中心性 D.儿童的守恒能力

二、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流派简介

教资3-6岁心理发展的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2)

(一)成熟势力说

“成熟势力说”是格赛尔的观点。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成熟与学习。发展是儿童行为或心理形式在环境影响下按一定的顺序出现的过程。这个顺序与成熟的关系较多,而与学习的关系较少,学习知识促进成熟,只是为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成熟势力说”强调儿童心理的发展取决于个体生理,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成熟,外界环境只为正常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不能改变发展本身的自然的成熟程序。

格赛尔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设计并进行了著名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在研究中发现,无论是胚胎期、胎儿期还是出生后,个体的发展都遵循着严格的顺序,按照他的成熟顺序逐步发展。

(二)行为主义说

行为主义理论观的最基本要旨就是认为心理发展都是量的不断增加过程,是由环境和教育塑造起来的。强调儿童的行为是由环境中的刺激引起的,学习的决定因素是外部刺激。

1.斯金纳的观点

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强化、消退和惩罚。

(1)强化:认为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又称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正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负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刺激来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

(2)消退:消退就是有机体在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会降低,称之为消退。

(3)惩罚: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

2.班杜拉的观点

班杜拉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儿童社会行为的习得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现实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来完成的。班杜拉认为对个体行为的强化方式有三种:一是直接强化,即对个体的行为当场给予正或负的刺激;二是替代强化,指个体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三是自我强化,指个体根据社会对他所传递的行为的判断标准,结合自己的理解对其行为表现进行强化,自我强化参照的是自己的期望和目标。

(三)精神分析学说

考试中经常考察埃里克森的新精神分析学说,埃里克森认为人生发展可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一对危机或冲突。要想顺利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人就必须要先解决好当前所面临的危机。

(1)基本信任对不信任(0—1岁):婴儿必须学习相信别人。如果照顾者常以拒绝的态度或不一致的方式来照顾婴儿,婴儿可能会认为这个世界是个危险的地方,到处充满不值得信赖或依靠的人。母亲或照顾者是最主要的社会化代理人。

(2)自主对羞愧(1—3岁):儿童必须学习自主,自己吃饭、穿衣及照顾自己的个人卫生等。儿童若无法自己独立,可能会使儿童怀疑自己的能力,并觉得羞耻。父母是主要的社会化代理人。

(3)主动对内疚(3—6岁):儿童企图向别人表明自己已经长大,并开始尝试做一些自己的能力尚无法应付的事。他们的目标或所进行的活动常和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相抵触,这些冲突使他们觉得有罪恶感。家人是最主要的社会化代理人。

(4)勤奋对自卑(6—12岁):儿童必须要能胜任社会及学习的技巧。在这阶段,儿童常会和同伴比较。只要勤奋,儿童就能学得社会及学习技巧,就会获得自信;但若不能学习这些重要的特质,则会自贬自卑。教师和同伴是重要的社会化代理人。

(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7)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在考试中以前四个阶段考察最多。

(三)认知发展学说

认知发展理论是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提出,在考试中也是必考的考点。

1.发展的实质: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

四个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即心理活动的结构和组织。我们可以把图式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同化即把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中,使之成为自身的一部分,从而加强和丰富原有图式。

顺应即改变原有图式,以适应环境。

教资3-6岁心理发展的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3)

教资3-6岁心理发展的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