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川剧人物介绍(四川经典文化川剧)

2000年3月22日,刘德华在北京跪拜川剧表演艺术家彭登怀为师,这不仅在文艺界引起一场轩然大波,也让川剧变脸这门绝技随着刘德华的影响力,更加的广为人知。

尽管这场拜师仪式,给双方都带来了一定的非议,甚至彭登怀不得不跟刘德华约法三章,要求刘德华在他还在世期间,没经过他的同意,不得随意表演变脸,并且要刘德华助其建立中华绝技艺术团。

四川川剧人物介绍(四川经典文化川剧)(1)

刘德华同意后,双方就开始了授学与学习。2008年的时候,彭登怀在一次拜访中说道,刘德华的天赋很高,也很努力,在过去的七年中,他就给刘德华当面上过8次课,称刘德华“一点就通,身段、韵律和基本功在学了两三次之后就像模像样了”。

近些年据说刘德华在工作之余,一有时间就练习变脸,并且随着刘德华的变脸艺术不断进步,现在已经能变十几张了。不过具体他的变脸水平如何,还得等到他公开演出的时候才能知道。

四川川剧人物介绍(四川经典文化川剧)(2)

我们来说说变脸这门绝技的出处——川剧。

川剧是我国西南地区影响很大的一个剧种,主要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当然现在随着变脸的普及,基本上在全国各地,都可以看得到川剧变脸的演出,甚至这些川剧演员还会经常到国外演出变脸。

川剧是一个多声腔的剧种,它是由高腔、昆腔、胡琴腔、弹腔和四川灯戏这五种声腔一起组成的,简单的说,就是同样的一出戏,如果这五种唱腔都会的川剧艺人,可以用五种不同的唱法来唱这出戏。

四川川剧人物介绍(四川经典文化川剧)(3)

高腔是在清代乾隆年间,由江西的弋阳腔流传过来的,那个时候这种唱腔在四川叫“清戏”,经过与当地方言以及秧歌说唱相结合,形成了现有的川剧高腔风格。

昆腔在明末的时候就传入了四川,关于昆腔的流传,我在之前的几篇文章中都有介绍。昆腔也就是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年间,一直都是官戏,影响非常大。在传入四川之后,保留了原有的曲调,但是唱白都改成了四川方言,成为了独特的“川昆”艺术。

胡琴腔又叫丝弦子,是从徽剧、汉剧中流传过来的,里面含有西皮、二黄的特点,不过它的腔调、板式等都跟四川当地风格相结合,用的语言也是四川方言。

四川川剧人物介绍(四川经典文化川剧)(4)

弹腔又叫川梆子,看到“梆子”这个词,估计大家也就猜到了,这种唱腔跟秦腔有关。我在昨天的文章中写到,花雅之争第二阶段结束后,魏长生带领秦腔戏班,到南方各省演出,川剧中的弹腔,就是那时候流传到四川的。值得一提的是,魏长生并不是陕西或甘肃人,而是正宗的四川人。

四川灯戏则是四川本地的一个民间小戏,在没有正式形成剧种时,几乎全国各地都有民间小戏、小调等,只不过后来形成剧种了,这些小戏要么被剧种吸收了,要么就慢慢的消失了。而四川的川剧,则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灯戏。

戏曲界的现如今大部分剧种都是“四大声腔体系”中的,这四大声腔分别是昆腔、梆子腔、皮黄腔、高腔,全国大部分剧种基本上都是以其中某种声腔作为主要唱腔,然后结合当地的特色进行改进。

四川川剧人物介绍(四川经典文化川剧)(5)

像四川川剧这样的,包含了四大声腔的剧种,在戏曲界还是少见,可以称之为戏曲界的一朵奇葩!

其实川剧除了变脸之外,还有不少绝技,比如“藏刀”、“吐火”、“滚灯”等,不过相比之下,还是变脸更为有名。而且这名气已经大到,将川剧中的大部分都掩盖了。

比如现在提到变脸,最常说的话题就是现在的吉尼斯记录是多少张脸谱,特别是有一些学习川剧变脸的人,就是单纯的为了挑战吉尼斯记录,从而也继承传统文化的担当与责任。

四川川剧人物介绍(四川经典文化川剧)(6)

提到川剧,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变脸,同样,变不变脸也成为了人们鉴定是否为川剧的依据。其实川剧也跟其他剧种一样,以唱和表演为主,可是如果不表演变脸,人们似乎都不知道这还是不是川剧了。

川剧在戏曲界呈现出两极化的现状,一方面它的变脸不仅在中国很流行,甚至享誉世界。另一方面,它的传统演出如今已经愈发的不受关注。真不知道有朝一日,这川剧传统演出,会不会要慢慢的消亡了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