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的优点和缺点(听书真的不能替代阅读)

原创 C妈 前几天,有闺蜜咨询我:,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听书的优点和缺点?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听书的优点和缺点(听书真的不能替代阅读)

听书的优点和缺点

原创 C妈

前几天,有闺蜜咨询我:

“放暑假后,孩子每天在家里就是听书,早上听,晚上听,特别上瘾。

听的倒也都是有用的,成语、古诗、上下五千年、小学必读书目之类,可孩子这样沉迷「听」故事,会不会不太好呢?”

闺蜜的心情我特别理解,打开手机,经常能刷到 “听书谋害孩子”的类似言论,比如:

听书限制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

“孩子都十岁了,还不愿意自主阅读。这都是因为听书听多了,孩子不愿意向更深层次的阅读迈进了。”

听书不利于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

“听书就相当于坐公交车,你只能跟着司机的节奏来。前进的速度是挺快,可中途没有时间停下来进行深入思考,眼前的风景也就一掠而过,走个过场。

孩子的思考能力、感受能力、理解能力都得不到充分开发。”

这些言论,听起来挺有道理。可我还是真心觉得一些高品质的听书资源是每个孩子都必需的。

在家里,午睡时间、晚上睡觉前,父母吼破嗓子,孩子还是闹腾,神经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这时候放个故事,先别说能不能催眠,至少孩子能立马安静下来了。

带孩子出去玩,火车上、餐厅里、游玩的排队等待时间,这些碎片化时间,让孩子听会故事,不仅能打发无聊时间,还能让孩子安静一会,还能让他学点知识、开拓下眼界。

在我家,CC大概是5岁的时候开始听故事,第一个听的就是西游记。

那时候她已经开始读桥梁书了,但她不太识字,没有强大的自读能力,但是她又有强烈的获取知识的欲望,我跟C爸每晚一个小时的讲书时间,根本满足不了,最后我俩还口干舌燥。

尤其是我那年又怀DD,孕吐严重,也确实精力跟不上。听书资源真的是人类之光,救我于水火之中。

好的资源内容非常丰富,也非常的优质,比我们日常选书内容的覆盖面要广,是非常好的阅读补充。

说到底,听书软件只是一种工具,工具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看我们怎么用!

到底该怎么用呢?

3岁之前,不要给孩子听书

0-3岁的孩子正处于感知运动思维阶段,他们通过感官和动作认识周围世界,太需要大量的真实生活和体验了,而声音这种媒介对他们来说,看不见摸不着,真实性很差。

同时,因为大脑中没有大量的背景知识储备,他们很难理解听到的内容。

这个阶段的孩子和父母之间有很深的情感牵绊,他们最需要的是亲子阅读。

父母用语言、表情、动作让孩子看懂图像,听懂词语,建立图与字之间的联系,中间遇到孩子不理解的地方,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该详细解释的就用他们能听懂的语言详细解释一下。

这个过程中,孩子能直接感受到阅读乐趣,建立听觉和视觉的最佳连接。

这是再好的听书内容都替代不了的。

4-6岁,孩子可以多听书

之前读过冰心的故事。她7岁时听舅舅讲三国的故事,特别上瘾,可舅舅每次讲半个小时就要去忙工作。

小冰心等的抓耳挠腮,最后干脆自己拿书来读。

当时她只认得“天地日月山水土木”这些很简单的字,《三国演义》里的字大部分都不认识,字音都读得不对,内容也一知半解。可读着读着,她居然越看越懂,就这样学会了阅读。

听读是引领孩子阅读入门的一个重要通道。

一是,它能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二是,它能让孩子在早期接触更多更丰富的内容,逐渐形成对文字、语言、书籍的思考。

在孩子无法自主阅读前,听读最好的方式当然是亲子阅读。

可是以我的经验,5、6岁左右的孩子,阅读欲望太强了,动辄1万字的绘本,全靠家长读的话,真得讲到眼冒金星。引入听书就显得非常必要。

另外,听书还有助于锻炼孩子的听觉注意力。

爸妈读书,哪里没听到,随时可以停下来,也可以翻回去。

听书软件可没“妈”这么人性化,走思了1分钟?抱歉,整条音频从头听一遍吧。

不自觉地,孩子会更加专注,听觉注意也会越来越长。

4-6岁,还无法自主阅读的孩子,我们可以这样安排:

三个建议

1.每天保证30-60分钟的亲子阅读,其他可以交给听书app。2.给孩子选择优质的听书内容,广度要够,以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深度可以稍高于孩子的认知,不至于听半天只听个乐,也不至于孩子听不懂,不想听。3.每次听完,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一下听到的内容,引导孩子调动自己的思维和语言,把听到的内容讲出来,这可是培养孩子记忆力、理解力和想象力的大好时机。

7岁后,阅读为主,听书做补充

所谓阅读能力,就是先通过视觉将文字映入脑海,再通过大脑去识别和思考,然后将文字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再强化,进行记忆和理解。

锻炼孩子的阅读能力,唯有看书,听书是无法替代的。

7岁左右,孩子进入小学,开始过渡到自主阅读阶段,如果孩子一直停留在“只听不看”的状态,固守在舒适区里,就很难发展起阅读能力,以后的写作也会受到影响。

这个阶段,应该以阅读为主,听书为辅:

1.碎片时间,可以让孩子听书。有阅读条件的话,就让孩子大量阅读。

实际上,开始自主阅读的前三年,是孩子阅读兴致最高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把握住机会,给孩子选点好书,给他创设好的阅读环境,多鼓励孩子。

孩子会很有成就感,并不断获得正向激励。

2.难以理解的书,听书加阅读配合起来,效果会更好。

有研究表明,孩子的听力理解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到八年级的时候才能持平,在这之前,都是听力理解能力比阅读理解能力要强。

也就是说,孩子能听懂的书,不一定能看得懂。听书和阅读的配合就很有必要。

最近,C妈在坚持给孩子们读古诗。单单读的话,孩子对古诗的内容可能理解不了,但先听了我的解读,再去看书,他肯定就容易理解多了。

高年级后,孩子会有《三国演义》、《西游记》这类大部头的阅读要求。

家长就可以让孩子先听书。

这些著作经过专业人士的声音、音效等“演义”后,孩子会很乐意听。

很多不错的音频内容也加入了对故事的解读、对人物的分析,对感情的披露,这很利于孩子理解。

等孩子听过之后再去读书,他理解起来会更轻松一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