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三年级语文书课本内容(小学三年级课文花的学校可以移出课本吗)

近来,部分师生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课《花的学校》有不同的意见。笔者自己读了几遍,也感觉到不尽如人意,有继续修改、甚至用更好的课文取而代之的必要。

这篇课文出自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著《新月集》,译者郑振铎。泰戈尔生于1861年,逝于1941年,享寿80岁。泰戈尔认为,爱创造了世界,世界的本质就是爱;而母爱、孩童之爱则是人类最真诚最纯朴的情感。《新月集》大多以儿童的视角和口吻,表达儿童的纯真、自由和对母爱的渴望。

在实际学习中,部分教师和学生均感觉到这篇《花的学校》比较难学。许多老师按照参考书,将《花的学校》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不但让学生感觉不到散文诗的意境美,反倒让自己和学生如坠云里雾里,不知其所以然。许多学生学《花的学校》也感到吃力,有同学感慨说“课文读起来觉得好美,却又说不出来到底讲了什么!”有的学生干脆就没有读懂,只是跟着老师的分析走,死记硬背。

我经过认真思考,感觉这篇课文存在以下不足,值得商榷:一是翻译跟不上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如“雷云”“碰触”等词语现代人基本不用,在此文中显得突兀,学生不易理解,有的句式也不符合当代人的阅读方式。二是读者感觉场景跳跃性太大。“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地下学校”“雨一来就放假了”“家在天上”等,让读者读得眼花缭乱,思维也跟不上作者节奏。三是和学生对现实的理解不一样。“在地下关了门做功课”“雨一来会放假”“站墙角”“他们的家在星星住的地方”“他们扬起双臂”等等情景,学生总感觉和现实离得太远,难以理解,找不到通感,感受不到“爱”。

我认为,此文处理方式有三种:一是直接取掉,选用更加通俗易懂、语言优美的文章。二是进行重新翻译,尽量修改成更美更通畅的语言,让学生易于理解。三是变成课后阅读材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去阅读理解。

泰戈尔是我的偶像,郑振铎也是我的文学前辈,首先向他们致敬。但是为了让他们的作品能更加打动孩子,他们如果还在,应该不会反对编者下大力气修改这篇作品吧?

【附】

《花的学校》课文原文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草地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它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它们的站墙角的。

  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小学生三年级语文书课本内容(小学三年级课文花的学校可以移出课本吗)(1)

小学生三年级语文书课本内容(小学三年级课文花的学校可以移出课本吗)(2)

小学生三年级语文书课本内容(小学三年级课文花的学校可以移出课本吗)(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