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之三(第三章夏商周时代)

3.伊尹辅政商汤死后,上古贤相伊尹成为商朝的重要辅臣,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夏商周之三?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夏商周之三(第三章夏商周时代)

夏商周之三

3.伊尹辅政

商汤死后,上古贤相伊尹成为商朝的重要辅臣。

他的三个儿子,大儿子太丁死得早,于是伊尹扶持二儿子外丙继位。三年后,外丙也死了,伊尹又立他的弟弟仲壬为王。过了四年,三任帝子仲壬又死了。伊尹只好把法定继承人商汤的长孙太甲推上王位,成为商王朝第四任天子。

太甲从小生长在帝王之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即位后都没有反应过来,政务民事从不过问,整天只知道寻欢作乐。

元老政治家伊尹很是担心,怕太甲不能胜任王位。因此,很是用心用力辅助。太甲一继位,伊尹就在祭祀商汤的典礼上,当着百官众臣、各路诸侯,对新天子作了长篇训话,教导太甲继承先志,勤政爱民,努力修身治德,以使商朝的江山永驻——这就是《伊训》。还作了《肆命》,陈述天命无常,劝诫太甲,只有善政才能得到上天支持。不久之后,再作《徂cú后》,以远古君主兴亡之事劝谏太甲以史为鉴,避免亡国命运.....但太甲执迷不悟,根本听不进去。

伊尹眼看劝诫无效,心想这样放纵下去,说不定将来会成为像夏桀一样的人。于是,在和其他大臣商议后,把太甲软禁在汤墓附件的桐宫,让他静心思过。三年后,眼见太甲稚气尽脱,行为简朴,与之前简直判若两人,伊尹非常高兴。亲自携带王冠冕衣,以庄重的礼节,把太甲迎回亳都再登王位,把国政交还太甲。之后,又作《太甲》三篇教育太甲,推行德政。

桐宫三年,太甲悔过向善,好像变了个人。复位后,他早起晚睡,处理政事;宽厚仁慈,关心疾苦,诸侯都来归附,百姓同心爱戴。商朝仿佛又回到商汤党政的时候,进入了第一次中兴时期。

太甲死后,伊尹作《太甲训》三篇,称颂他,并尊其为太宗。

伊尹在太甲儿子沃丁即位后,自觉年老,不再参与朝政,于八年后病死。从汤到沃丁,伊尹辅佐了商朝五世帝王。

沃丁以天子之礼隆重地安葬伊尹,并亲自戴孝三年,报答他对商王朝的贡献。

在以后的几代君主治理下,殷商经历了数次兴衰起伏。其命运似乎一直坎坷,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加上水涝、干旱等天灾不断,原本臣服的少数民族和诸侯国也纷纷反叛。商王们想改变这种局面,曾屡次采取迁都的办法,累计达六次之多,但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比九世乱

历史背景:商朝统治者实行的是多妻制,一个商王如果不是短命,就会有许多儿子。而商王死后,王位则由弟弟继承,一直到没有弟弟为止,然后才会传给儿子,至于是传给最大王子的儿子,还是传给最小王子的儿子,却没有定制。这样,子侄之间就会引起争夺王位的斗争。

沃丁之后,弟弟太庚继位。

太庚死后,他的三个儿子小甲、太戊、雍己相继为王,在王位继承上破坏了嫡长子传承制度,出现了兄终弟及的乱象。

小甲时期,开始了商王朝的第一次衰败。

太戊继其兄小甲之位为王,任用贤臣伊陟(zhì商朝重臣伊尹之子)为相。当时亳都发生了一棵桑树和一棵构树连生在一起的怪现象,而且一夜的时间就长得有碗口那么粗。因为那时候的人认为桑树和构树连生在一起是一种不好的凶兆。太戊感到非常恐惧,就向伊陟请教。伊陟就劝说:“妖魔鬼怪是战胜不了德行的,莫非是你在德政上做的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以后请你注意多行善事。”太戊虚心接受了伊陟劝告,果然那棵连生的怪树很快就死掉了。

因为商王朝人民崇拜祖先,也崇拜鬼魂神灵,连带对鬼神居住的山川河流也格外恭敬。太戊继承了这种意识形态,便命巫咸加倍祭祀活动,巫咸顺便作了《咸艾》《太戊》称赞商王。

当时的车正中衍善御技艺,太戊就命他作寅车(yínchē古代一种兵车名)改革军队。在贤臣的辅佐下,太戊扭转了小甲时期的衰败。至此,五谷丰盛,诸侯归附,商王朝进入了第二次中兴时期。

太戊在位七十五年后死去。

雍己继为王,他在位仅十二年,事迹远不如哥哥太戊,反而让国家落魄,诸侯叛离,商王朝二次衰败。

雍己之后,太戊有中丁、外壬、河亶甲三子相继为王。

中丁乃太戊长子,是商汤第五世孙。在周祭顺序中是太戊之后的直系先王,其王位很可能是从叔父雍己那里争来的。据说他夺位遭到了王朝内部其他统治势力的反对。元年,诸侯侵犯京畿(jī),中丁被迫放弃经营多年的都城——亳,东迁于嚣,由此保住了王位。

后来,东土边境的蓝夷部落(起源于山东半岛的东夷族的一支,以种植蓝靛染蓝衣料、习惯穿蓝衣而得名)兴起,趁机作乱,被丁击退。逃至河南、湖北、湖南等地,与当地瑶族融合,形成为瑶族大姓之一。

丁在位十三年就死了。之后,王室贵族争夺王位愈演愈烈,兄弟之间、叔侄之间,甚至父子之间,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动乱的结果,使得国力锐减,边境诸侯内侵,带来了商王朝的又一次大衰落。

这段历史,又被称为“比九世乱”。

盘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继哥哥阳甲死后作了王。

(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