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宫中太子公主贵妃地位排名,贵妃婕妤才人


古代宫中太子公主贵妃地位排名,贵妃婕妤才人(1)

我们常说,古代帝王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享尽齐人之福。实际上,三宫六院的说法,出自元·无名氏《抱妆盒》楔子:"兀那三宫六院,妃嫔彩女听者:明日圣驾亲到御园,打一金弹,金弹落处,有拾得者。"

这三宫,指的是后妃居住的中宫和东西两宫,六院则是后妃所居宫院,代指后妃。所以,三宫六院,泛指帝王的妃嫔,并不是说,当皇帝就有七十二个妃子。

古代宫中太子公主贵妃地位排名,贵妃婕妤才人(2)

根据《礼记·昏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那么,这些称号是怎么来的了。

首先,六宫本义是指古代皇后的寝宫,后用来代指皇后。到了唐代,六宫就泛指后妃了。

妃子始于黄帝,史载黄帝立四妃,分别是嫘祖 、嫫姆 、彤鱼氏 、方雷氏,其中,嫘祖为正妃,后三位为次妃,也就是三夫人,次妃的排名历代有所争论。到了唐时,四妃分别是有贵、淑、德、贤四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古代宫中太子公主贵妃地位排名,贵妃婕妤才人(3)

九嫔始于夏朝,是帝王之妾,次于四妃,所以既可与妃合称"妃嫔",也可与其他侍妾合称为"嫔御"。

九嫔的名称历代都有所不同,比如晋朝时,为: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隋以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为九嫔,唐初则是以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

到了宋朝,又有所调整。明朝初期,有妃无嫔,直到嘉靖十年,才依古礼设立九嫔。

古代宫中太子公主贵妃地位排名,贵妃婕妤才人(4)

夏朝之后,到了商朝,在妃嫔的基础上,增加了二十七人,称之为二十七世妇,又称为世妇。按周朝礼法,为二十七位地位相当的中等嫔妃,位在九嫔之下,八十一御妻之上。

周朝之后,这个制度一度被废除,直到王莽“新朝”时期重设,称之为美人。东汉时又被废除,西晋再设,皆称才人。

到了唐朝,将其分为三组,婕妤、美人、才人,其中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唐朝以后,不再设立。

我们所熟知的武则天,唐太宗时是才人,属于世妇级别,而且是最低的一级。到了唐高宗时,升为昭仪,是九嫔之首,后来又成为皇后,最终当上了女皇帝。

古代宫中太子公主贵妃地位排名,贵妃婕妤才人(5)

周朝建立后,又增加了八十一御妻。和二十七世妇一样,一度被废除,王莽时重设,皆称御人,东汉废除,西晋再设,称作中才人,北魏时承做御女。

隋唐时,分为三组,分别为:保林(唐改称宝林)、御女、采女。御妻是嫔妃里面最低的一级,历朝历代都不太重视,时存时废,只有北齐一朝,御妻81人皆各有名号。

古代宫中太子公主贵妃地位排名,贵妃婕妤才人(6)

历朝历代,妃嫔的名号中,魏明帝第一个设立淑妃,为九嫔之首,唐代以后改为四夫人之次。贵妃则是南朝宋孝武帝刘骏于孝建三年始设,地位次于皇后,自隋至清多沿置。

德妃大约北周时则出现,张岱《夜航船》中记载为隋炀帝初设。唐朝时有了贤妃,是四妃之一。婕妤是汉武帝设立的,昭仪则是汉元帝设立的。

汉光武帝时,开始设贵人,次于皇后,清代置贵人于嫔位之下。晋武帝设立才人,是二十七世妇的称号。

古代宫中太子公主贵妃地位排名,贵妃婕妤才人(7)

图片文字,综合整理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