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里的八个人物形象(让那些主流历史叙事中被隐匿的人物有机会现身)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实习生 李博薇

聚焦保育员这一题材的历史剧《啊摇篮》日前播出大结局,这个剧讲述1940年延安抗大的青年丑子冈突然接到中央任命,成立延安保育院。心怀抱负的丑子冈起初认为这个工作就是当孩子王,但没想到毛泽东第一个把自己的女儿毛娇娇送来了托儿所,从此烈士的遗孤、抗战将士的后代、毛泽东、刘伯承等革命领袖的红色血脉,都交给了文化不高甚至大字不识的乡下婆姨们。

童年里的八个人物形象(让那些主流历史叙事中被隐匿的人物有机会现身)(1)

《啊摇篮》海报

托儿所经历了“大战百日咳”、“刘华北之死”、“更名洛杉矶托儿所”、“敌机轰炸”、“特务逆袭”、“争渡黄河”、“秧歌剧风波”、“中外记者参观团”等真实历史事件。1947年,国民党轰炸延安,毛泽东、周恩来指示,托儿所随第一批中直机关撤退,撤退途中,三百多人,一百多辆马车的队伍遭到敌人猛烈袭击,最终丑子冈带着无一伤亡的孩子们跟随解放大军进入北京。

《啊摇篮》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辗转陕西多地,实地取景取材,走访了众多曾在延安保育院工作生活过的历史见证人。据了解,该剧也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理想照耀中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作品创作展播剧目、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陕西省广播电视局重点跟踪扶持项目,《啊摇篮》由贾轶群担任制片人,林柯执导,王茜编剧,海清、李泽锋、周也、朱锐、徐绍瑛等主演。5月21日,电视剧《啊摇篮》研讨会在京召开。

童年里的八个人物形象(让那些主流历史叙事中被隐匿的人物有机会现身)(2)

研讨会现场

导演林柯介绍:“王茜老师和徐庆东导演的这个剧本打磨了13年。因为徐庆东导演的母亲当时就是保育院所长的秘书,他出生的时候正好赶上大迁徙。他一直想把这个戏做出来,但是老爷子前几年去世了,我们做这个戏也是完成徐导的遗愿。”

《啊摇篮》是由编剧王茜在13年前采访多位保育院在世老人的纪录片改编而来,为了增加剧中所呈现的历史真实感,创作团队在每一集的片尾都加入了一段对事件当事人的采访,这些采访中很大一部分完成于十几年前,而如今被采访者都已经离世。林柯导演表示,自己真的是怀揣着一颗敬畏之心拍这部戏,在全国范围内挑选饰演保育院中孩子们的小演员:“孩子们将近有三大波,小演员是从上万个孩子里一点一点选出来的。”

中国作家协会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范咏戈表示:“重叙红色历史要点是在敬畏历史的前提下,通过艺术再造,让历史中的人和事成为现实中可以讨论的话题。也就是说,要完成红色题材的当代转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历史就是现实。”

“这部剧同样如此,既有题材的开掘,又有主题的深化,同时还有表达的创新。”范咏戈说道,“这部剧作为一个重叙历史的戏,确实严格遵循了历史真实,把握了历史真实和历史想象度很好的结合。尤其是每一集最后接受采访的当事人出镜,越是现实,越是纪实。”

童年里的八个人物形象(让那些主流历史叙事中被隐匿的人物有机会现身)(3)

《啊摇篮》剧照,李泽锋饰演张静平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说:“这个作品前面几集的历史质感可以说是它的生命线。如果没有历史质感——任何的重大革命历史——不管题材多么重要,都会有悬浮性。所有历史剧作品做得不好,都是因为不像历史而跟我们产生距离,像历史不会跟我们产生距离。”

“因为这些孩子本身有历史真实的原型,所以观众能够找到文本开放的空间,会去愿意了解这些孩子是谁。这个文本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开放性增加了这个作品的热度。大家在看作品的时候关心历史,关心历史人物。”尹鸿说,“整体上来讲,这个作品虽然看起来题材没有那么显眼,但我觉得它用有质感的方法表现了理想革命主义时代。而且《啊摇篮》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象征和隐喻:其实那个时候的延安也是一个摇篮。延安面临的处境也像孩子面临的处境一样艰难,从这里就反映出革命理想主义的可贵性。”

中央文史馆馆员、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评价道:“重大历史革命题材,包括一切题材,历史氛围的营造是第一道功夫。如果历史氛围感上有了漏洞,观众就会产生被欺骗的感觉。我们这部作品这个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认为,在坚持现实主义风格、还原真实历史氛围与人物形象之外,《啊摇篮》的可贵之处还在于没有刻意渲染战争的残酷场面,没有刻意凸显革命领袖、英雄英烈的丰功伟绩,而是用普通人的情感世界与家国前途命运的勾连阐述那段历史。

“因为战争中受害最大的是妇女儿童,我们想从妇女和儿童的角度来反映这段历史,也想通过这个作品让现在的年轻人记住这段历史。”导演林柯说,“我们把大的战争作为背景,想通过这个托儿所中具体的人物和孩子以及他们身上发生的事,看到这些鲜活的人物在历史的洪流中如何抉择与自主。让那些主流历史叙事中被隐匿的人物有机会现身,在伟人的身影下,那些默默无闻、不为人知的崇高与奉献同样需要人们知晓和敬佩。”

尹鸿认为:“所有的关键都在人物身上,必须人物鲜活、生动、有主动性,这个戏才能看。这部戏中的丑妈妈,就是塑造得非常成功的一个形象。”

童年里的八个人物形象(让那些主流历史叙事中被隐匿的人物有机会现身)(4)

《啊摇篮》剧照,海清饰演丑子冈

剧中的丑子冈是一个非常坚韧顽强的女性形象,同时也有人性的柔软。第一集开头中的丑子冈就怀着身孕沿着沟壑行走,并向王科长和教务处的薛处长要求辞职去抗大,“上战场打鬼子”。当丈夫张静平被怀疑是特务遭到羁押的时候,前一天刚刚生下女儿的丑子冈又抱着孩子来到了山坡上,望着丈夫被羁押的地方大喊他的名字,虚弱牵挂到泪流满面。演员海清的表演功力在这场哭戏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多年以来,我们看到的男性革命者形象应该说有一些了,但是女性革命者形象比较少有。丑妈妈这个人物又有理想、又接地气、又有革命原则性。所有人物的性格放在战争背景之下,放到那样一个环境里面,你都会觉得是真实的。”尹鸿这样说道。

在女性角色的塑造方面,《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有着相似的看法。他举例《啊摇篮》剧中的虚构女性角色唐素素的塑造:“唐素素这个角色是精心安排的,带有自由发挥的情景和冲突,包括情感的冲突。有的时候感觉素素有点‘作’,但是她的成长过程还是充满戏剧性的,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女性的形象。”

童年里的八个人物形象(让那些主流历史叙事中被隐匿的人物有机会现身)(5)

《啊摇篮》剧照,周也饰演唐素素

制作团队也表示,在虚构角色唐素素的人物塑造上颇下功夫。出生在上海大户人家的少女唐素素并未拥有幸福的童年,因为家中重男轻女的思想,素素母女在生活中吃尽苦头,母亲的委曲求全也造就了素素嚣张跋扈的性格。她为了年少时遇见的爱人只身一人前往延安,亲眼目睹残酷战争与革命战士浴血牺牲的素素也从满怀爱情的少女逐渐长大,变得成熟坚韧。

《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认为:“这部作品表现手法很独特,既有战争的残酷,也有革命浪漫主义的抒情,而且两者相互关照,形成戏剧张力。”她还表示,这部剧应该关注的是它的当代价值,它打通了当代历史情感脉络。“当下很多孩子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苦难。革命战争史的讲述想让他们感同身受,最好的办法是让同龄的孩子说话,这是最有说服力的。”

童年里的八个人物形象(让那些主流历史叙事中被隐匿的人物有机会现身)(6)

《啊摇篮》剧照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丁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