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汛情预测(鄱阳湖区迎战汛期反枯)
成片的芝麻田里,有些发黄的叶子已经提前落下,株间更显稀疏。节节拔高的芝麻梭子,有些干瘪。另一边的棉花田里,用于抽水灌溉的水带,软软地搭垂在沟渠旁。
这是8月25日鄱阳湖边的江西省湖口县大垅乡花尖村村口。村民说,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近两个月。
今年7月以来,长江流域持续高温少雨,长江、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长江出现“汛期反枯”。8月27日,长江湖口站水位仅9.15米,较多年同期平均值低7.18米。鄱阳湖水面收缩,较往年提前100天进入枯水期。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气象卫星监测结果发现,鄱阳湖的湖水面积较6月已缩小四分之三。
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严重影响着江西省的生产生活。据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消息,截至8月23日,旱情已导致江西240.3万人受灾。
旱情紧急,包括湖口在内的江西各地,通过水库调水、人工降雨和开挖机电井等手段,抢水抗旱,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8月25日,湖口县大垅乡坡地上的黄豆,已经枯黄落叶。新京报记者 聂辉 摄
IV级响应
8月25日,湖口县大垅乡花尖村,今年已经66岁的村民施东佑坐在自家院子里,身前是刚收割的玉米,还未来得及剥皮晾晒。施东佑撕开玉米皮,随手将玉米棒子分类。带玉米粒的玉米棒子抛到右边晾晒,没有玉米粒的玉米棒子丢到左边,准备晾干烧柴。
玉米棒子上稀稀拉拉的玉米粒,让施东佑有些无精打采,“正常年景,亩产一千斤,今年能有200斤就不错了。”
相较于玉米,施东佑更担心正逢生长关键期的水稻。他告诉新京报记者,水稻的开花期只有五六天,也是用水最多的时候,稻田里要保证8厘米左右的水深。缺水会减少水稻的花量,还可能干枯死亡。“人可以一天不喝水,稻田里一天都不能断水。”
眼下,部分中稻刚刚进入开花期,细碎的稻花挂在稻穗上,等待着水分从田间输送到顶端。
但围在水塘周围的稻田里,只有一两厘米深的水。稍远的稻田则已经干涸,呈现一片刺眼的枯黄,水稻根部裂出一条条一两厘米宽的缝隙。田埂土壤干燥,踩过甚至会带起灰尘。
一位村民拉出二十多米长的电线,把抽水泵放入村外的水渠中,试图抽水灌溉稻田。但因积水太浅,抽水泵也抽不出水,只能暂时停用,停在水渠中等水来。
掰开已经弯曲的稻穗,施东佑说,开始低头的稻穗就进入了灌浆期,缺水将直接影响水稻的收成,稻田未能顺利灌浆,收割时就成了空有稻壳的秕谷。
村里几处地势稍高的坡地,黄豆已经提前枯黄,豆叶落满田埂,豆秧上只有少量干瘪的豆荚。已经进入采摘季的棉花,枝条稀疏,棉株上只有十几粒棉桃。
几个年纪稍大一些的村民,正在烈日下挑水浇灌坡地的庄稼。
“这样的大旱,在以前是会饿死人的。”施东佑记忆中,从未经历过七八月间的长期干旱。
花尖村只是湖口县干旱的一个缩影。
湖口县双钟镇月亮村今年流转了300余亩土地种植水稻和棉花,发展集体经济。然而受干旱影响,水稻受灾三成,棉花受灾85%以上。
舜德乡兰新村种植大户徐明细介绍,往年头茬再生稻亩产1200斤左右,今年收成只有八九百斤。大旱之下,尽力抽水保产二茬水稻。
随着连续的高温天气,湖口全县出现较为严重的旱情。据湖口县农业农村局的统计,当地受灾人口34450人,受旱面积3588.23公顷,农作物受灾面积3537.84公顷。
九江市应急管理局监测分析研判组的分析报告显示,截至8月24日,九江市修水县、瑞昌市、九江城区、柴桑区、德安县、湖口县等地气象等级为特旱,其余所有县市均为重旱。
从8月25日9时起,湖口县启动抗旱IV级应急响应。立足防大旱、抗久旱,要求各地各部门做好防旱抗旱工作。
8月25日,大垅乡村民施东佑晾晒玉米,玉米受干旱减产严重。新京报记者 聂辉 摄
过半水库无水抽调
湖口县毗邻鄱阳湖,全县有50座水库,往年抗旱压力并不大。
7月上旬之前,汛期防汛更让当地人关注。按照要求,汛期到来前,所有水库要提前放水,保留蓄水空间防汛防洪。没想到的是,今年防汛工作刚结束,湖口县就进入抗旱工作。
据湖口县气象局台长孔祥胜介绍,自7月份以来,湖口县降水异常偏少并持续晴热高温。湖口县降水量只有82.6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102.3毫米。无降水日数42天,连续无降水日19天。截至记者发稿日,8月份气象显示降雨量为零。
对照自1991年以来的记录数据,孔祥胜表示,湖口县还没有经历过这种天气。
据湖口县水利局的统计数据,截至8月26日,全县50座水库已有27座水库水位降至死水位,无水可以抽调。全县9179座山塘,蓄水量不足四成。
8月23日以来,新京报记者走访了湖口县大垅乡多个水库。花尖村附近的三个水库近乎全部干涸;陡壁水库在7月至9月的防汛限定水位为63.5米,目前水库内蓄水已经见底,水库边随处可见晒干的小鱼。跃进水库水位下降后,库底的水草和淤泥全部露出。
独山水库的蓄水,已经低于水位标杆的底部。附近村民称,“按标杆,现在水位应该算负的。”
8月25日,湖口县独山水库水位已经低于标杆底部。新京报记者 聂辉 摄
早在6月底,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湖口县水利局要求各乡镇对各自所属小型水库加强蓄水管理,确保后汛期农业灌溉需要。湖口县两座中型水库加强蓄水管理,7月初增加蓄水近260万方。旱情显现后,两座中型水库成了下游乡镇灌溉的主要水源。
常年种植水稻的村民,对干旱更敏感。从7月中旬水稻开始开花,村民就陆续到村委会反应情况,请求村干部关注旱情,及早放水防旱。
8月25日,村民刘荒朋还到乡政府反应干旱情况,希望能引水到距水塘较远的稻田。村干部的手机相册中,还保留着村民转发的稻田图片,田间已经干涸,局部水稻开始干枯。
村民的焦虑不断汇集到村委会和相关部门。湖口县农业农村局与水利局沟通协调后,分时段、分片区对农作物种植地片进行放水抗旱。群众全员参与抗旱和田间管理,将能用能调的水源最大限度地保障农作物生长期水源供应。
水库按照乡镇布局分批放水,尽可能满足每一个乡镇的粮食作物的灌溉。
湖口县农业农村办主任阳少羊告诉新京报记者,全县有3000多亩棉田和8000多亩水田,都急需灌溉水源。村内水塘有少量蓄水应急,但部分水塘被村民承包进行水产养殖,抽调水塘水源需要和承包村民协调,保证承包户的养殖,“先从水塘抽水灌溉。水库放水时,再给水塘补充水。”
阳少羊说,小型水库干涸后,县水利局又协调远距离中型水库放水,错峰保证每个村庄都能获得一天供水。对于地势较高的农田,农业农村办组织村民使用电机抽水灌溉。同时,组织各乡镇在有条件的地区打机电井,抽取地下水缓解旱情。
按照阳少羊的预测,至少需要水库放水两次,才能保证水稻不至于绝收。“丰收是不敢想了,肯定会减产。”
平均分配也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因为每个村庄的人口和面积不同,蓄水量也不同。花尖村是附近较大的村庄,据花尖村村支部书记刘少凡介绍,村里会根据实际情况向水利部门申请,比其他小型村庄延长几个小时水库放水时间。
7月和8月下旬,花尖村获得了两次放水时间,每次放水,村干部组织村民到水渠上游巡视,村民通宵在草地和田间守着水渠,查看沿途是否有漏水点,尽量保证所有的水都流入稻田。
水库放水日,几乎成了村里的节日。每户村民都会来到田间,看着水流漫过自家的稻田。
8月19日,是又一次上游水库放水的日子,稻田用水得到了补充,水塘也灌满了水。刘少凡说,水库放水之前,水塘即将见底,一天都不能再等,他一直担心水塘干涸。
8月25日,大垅乡村民用水泵抽水渠水灌溉农田。新京报记者 聂辉 摄
打井是往年的五倍
除了利用水库有组织地中远距离调水,湖口县水利局还指导各乡镇打深水机井,解决因旱情加重导致的部分群众饮水困难问题。
目前,湖口县投入抗旱泵站20处,机动抗旱设备900台,打机电井49眼,调度机动运水车辆34辆。
黄成龙是一支打井队老板,在江西湖口县等地承接打机电井业务。今年七八月间,他组织的打井队已在湖口县打了200多口机井,仍有多个乡镇排队等着打井。
黄成龙说,今年打井的数量至少是往年的五倍。打机电井都有应急和地质部门的特批手续,以缓解农田灌溉的燃眉之急。
黄成龙发现,打井队的现有设备不足应付突增的业务,他又从外地临时租赁设备送到湖口县。
8月26日,打井队的四名工人在大垅乡花尖村口打机井作业。机器轰鸣,将泥水从地下抽出,下入不锈钢管构筑井壁,两天时间打出一口260米深的水井。
刘少凡出差两天回到村里,都是要先查看打井的进度和水塘的清淤情况。打好了机井,基本可以满足村里承包大户的棉田灌溉,也让刘少凡有了抗旱的底气,“至少有井了,可以应急。”
一口机井的抽水量有限,灌溉能力不足,刘少凡计划在村里不同方位再打三口机井。
另外,花尖村附近的水库多年未清淤,蓄水能力下降。“满足了防汛要求,就满足不了抗旱要求。满足抗旱要求,就超过了防汛要求。”刘少凡说,今年干旱强度大时间长,水库蓄水抗旱能力不足的问题就浮现出来。
水塘和山塘干涸之后,附近几个水库的蓄水也很快用完了。水塘清淤能扩大水塘蓄水能力,在刘少凡看来,为未来的防汛和抗旱做好准备。
村委会的窗外,远处坡地上的水稻和棉花,在中午的阳光下闪着光。水库放水和打好的机井,虽然能满足大部门农田的灌溉,但在整体供水有限的情况下,坡地上的庄稼依然无水浇灌。“按现在的条件,只能先保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刘少凡望着坡地上的农田,面露难色。
刘少凡低头自言自语,“下次水库放水前,要把所有水塘全放空。”重新装满水的池塘,似乎能让他和村民蓄满抗旱的信心。
8月26日,刘少凡到机井地查看打井进度。新京报记者 聂辉 摄
鄱阳湖的水面、滩涂和青草
鄱阳湖水位随季节变化明显,每年4至9月为丰水期,10月至次年3月为枯水期,“高水是湖,低水似河”,在鄱阳湖湖口县水域更为明显。
鄱阳湖大桥横跨鄱阳湖水道,从大桥向北,3公里外是鄱阳湖入长江口。8月25日,湖口出现大面积滩涂,航道变得狭窄,但仍有货轮往来于长江和鄱阳湖间。
据湖口县政府工作人员介绍,鄱阳湖主航道在旱情之下尚能通航,但航运能力受到很大影响。湖区通江水体面积仅为525平方公里,约为常年的五分之一。
江西省湖口县水文监测大队大队长欧阳庆说,7月中旬后,鄱阳湖的水位每天都以10多厘米的速度下降。湖边滩涂的推进,记录着湖水水位的下降。
长江重点水域进入十年禁捕期,8月26日,鄱阳湖面看不到捕鱼的渔船。游轮驶过湖面,不时有鱼跳出水面,鳞光在阳光下一闪而逝。
鄱阳湖水位下降,也压缩了鱼群的生存空间。湖水退去留下的滩涂上,被困在浅水坑中的小鱼,成了白鹭群围猎的对象。
远处滩涂上的青草连成片,随着水位下降,日趋向湖面推进。水面、滩涂、青草,在鄱阳湖边形成三条颜色差异分明的色带。
鄱阳湖边的石钟山,因北宋苏轼考察闻名。山下多洞穴和石缝,水浪拍打石壁,山体发声如钟。随着鄱阳湖水位下降,石钟山露出山脚石洞,已难现石钟的响声。
8月26日,鄱阳湖鞋山岛全部露出水面,鄱阳湖底龟裂,长满青草。新京报记者 聂辉 摄
鄱阳湖口南侧湖中的鞋山岛,是百余里湖面的唯一大岛,也是鄱阳湖中的著名景点。据石钟山鞋山景区市场部经理杨帆介绍,往年8月,鄱阳湖处于丰水期,鞋山岛底部没于水下,游船可以直达岛上的大门。但今年由于干旱,鄱阳湖提前三个月进入枯水期,游船只能停在湖滩边。
湖中水面下降后,鞋山岛露出底部的溶洞,附着一些贝类。周围龟裂的地面上,荒草丛生,远望似一片青青草原。
岛东侧的滩涂地几乎完全露出,可以在鄱阳湖底驾车通过。杨帆说,以前,一般12月份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与鞋山岛遥相呼应的鄱阳湖落星墩,往年也只有在枯水期时才会展露全貌。而今年,落星墩早在8月就已露出湖底。
8月26日,鄱阳湖水位下降,湖边露出大面积滩涂。新京报记者 聂辉 摄
“抢云”
8月26日,按照湖口县气象局的预测,湖口县短期降雨仍将偏少,旱情将进一步蔓延加剧。
截至当天,湖口县气象局已连续发布多个干旱橙色预警信号。按照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气象干旱等级标准,橙色预警指“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重旱(气象干旱为25~50年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4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
大垅乡距离水库较远的稻田已经干旱枯死,田里土地龟裂。新京报记者 聂辉 摄
根据规定,有关部门要根据预警启用应急备用水源,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牲畜饮水,优先经济作物灌溉用水。
同时,气象部门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孔祥胜告诉新京报记者,自7月份以来,湖口县气象局已开展20多次人工降雨作业,每次产生小雨到中雨量级。
8月26日,在湖口县气象局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气象工作人员盯着卫星云图变化,寻找湖口县上空具备人工降雨条件的云团。
孔祥胜解释说,操作员要24小时监测卫星云图,呈现红色的云团有可能实现人工降雨。
但云团积聚和消散的速度快,运行路径也会随时变化,人工降雨机会稍纵即逝。气象局人工降雨作业车和作业员保持待命状态,在湖口县上方形成云团后,操作员会赶往发射点作业,追着云团四处奔波。
当天下午3点半,卫星云图监测显示,湖口附近空域并无大块云团,距离最近的云团也在湖北黄石地区。
由于云团路径变化,相邻区域气象部门还会出现“抢云”。湖口县气象局工作人员说,由于多个地区同时出现干旱,降水更显珍贵,各地方气象局工作人员都希望把握人工降雨机会,实现本地区的降雨。“看着云团走过来,过一会儿就消失了,这就是被半道劫走了。”
下午5点左右,湖口县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员戴泽武和同事赶到湖口县南北港附近站点待命,等待作业条件。
8月26日,湖口县气象局工作人员到作业点人工降雨作业。受访者供图
皮卡车上装载有增雨防雹火箭弹发射架,4枚七十厘米长的火箭弹,依次填入碗口粗的发射轨道。发射器通过信号线连接发射平台,延伸到50米外,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南北港附近的多云天气逐渐变化,云团在空中聚集成墨色积雨云。
火箭弹发射高度一般在七八千米高,发射前气象部门必须向军区空管部门申请报备。孔祥胜介绍说,进入人工降雨作业窗口期后,气象局通过电话专线联系空管部门,报备发射地点坐标及影响范围。空管部门确定附近空域安全后,回电批准发射。
“从空管部门到气象局,到人工降雨作业员,保持通信畅通,直到完成发射,上传全部发射信息。”孔祥胜说,多个地区同时进行人工降雨,时常出现电话占线。等待批准的时间显得格外漫长。
接到同意发射的指令后,戴泽武和同事按下发射键,四枚火箭弹依次激发斜插入云层。湖口县周边迎来半个小时的小雨,湿润了县城街道。
“雨虽然小,有总比没有强。”王斯村村民刘荒朋没指望人工降雨能缓解稻田的干旱。按照往年经验,湖口地区9月初会有一场降雨,他期待着大雨的到来。
新京报记者 聂辉 编辑 袁国礼 校对 陈荻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