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收入增长跑赢gdp的原因(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

前言

2015年中国经济“成绩单”今日公布,呈现出诸多看点:居民收入增速大幅跑赢GDP增速、基尼系数连续7年下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物价水平保持低位。为何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居民收入还能保持较快增长呢?基尼指数7连降,我们的贫富差距又变小了多少?

居民收入增长跑赢gdp的原因(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1)

居民收入是如何跑赢GDP的?

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GDP同比增长6.9%,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

可见,居民收入增速再次大幅跑赢了GDP增速。

居民收入增长跑赢gdp的原因(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2)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表示,去年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就业形势不错,劳动力成本保持上升。此外,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较快,多数地区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这都有助于居民收入保持上涨。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国至少有28个地区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上调的地区数量大大超过2014年。

基尼系数缩小但还不够

在过去的七年间,官方公布的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曾现下降的态势,2015年更是落到了近15年来的最低点。但非官方的数据却显示中国社会财产不公平的程度在加深。

居民收入增长跑赢gdp的原因(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3)

居民收入增长跑赢gdp的原因(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4)

基尼系数是反映收入差距的指标。一般数字越大,则反映贫富收入差距越大,反之则越小。0.4被国际公认为收入差距的警戒线。

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近年来居民收入的上涨,且居民收入上涨幅度连年高于GDP的增速,不仅在职人员收入上涨,退休人员养老金也是连年10%的上调。

由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受到样本数量、样本质量和调查方法等的限制,官方的基尼数据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对于真正的基尼系数到底是多少,不同的机构得出的调查结果不同,业内普遍认为官方的数据偏低。

对于微观个体而言,阻拦消费的因素仍在于收入。

根据2015年12月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和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消费趋势报告》,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消费市场新增2.3万亿美元,其中中产阶层及富裕消费者将贡献81%的消费增量。

但如今,中国中产的比例和人均财富远低于美国和日本。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日前的数据显示,当前中国中产阶级成年人口占成年人口比例为20.1%,要远低于美国的37.7%和日本的59.5%;同时中国中产阶级的人均财富为13.9万美元,也远低于美国的18.4万美元和日本的15.7万美元。

“目前我们以中产阶级为主的橄榄形结构并未形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差距是在扩大。”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消费研究室主任陈新年分析,“光是去年几次股灾就让中产阶级财产缩水了不少。”

农民收入跑的最快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此前为“农民纯收入”)突破1万元,而且,农民收入不仅再次跑赢GDP,也又一次快于城镇居民收入。

从城乡收入差距来看,2015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73:1,连续两年在“3”以内,这也是自2001年以来15年最低的城乡收入比。

居民收入增长跑赢gdp的原因(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5)

和上年9.2%的增速相比,今年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微降0.03个百分点。观察过去十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2005年,农村居民纯收入首次达到3000元以上,2007年达到4000元,2009年达到5000元,2014年为9892元,接近万元关口。十年间,农民收入增长了三倍多。

居民收入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

长时间以来,当政府公布一些涉及民生的数据譬如城乡居民收入后,坊间总是弥漫着或多或少的争议,那些热议的话题也往往直指统计部门。

事实上,城乡居民收入,就是这样一个备受质疑的领域。不少百姓纳闷,统计部门公布的收入数据,究竟是怎样统计出来的?为何统计数据缺乏“认同感”?这些数据能否反映经济生活运行的真实走向呢……

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总队长刁满庆表示:

城乡居民收入数据主要来源于记账户,之后需要对记账户的记账进行收账、审核、编码、录入、汇总和上报,然后通过程序汇总生成人均收入。而记账户的抽选工作也相当复杂:首先进行一次性的大样本调查,也就是确定一定范围的调查户;其次从大样本调查中抽出一个小样本,也就是作为经常性调查的记账户。

记账户也绝非随意抽取,他们的家庭收入水平、收入结构、家庭类型、职业分布等,是统计部门着重验证和比对的内容。只有被认为能够代表一个地区城乡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才会最终确定。

百姓为什么缺乏认同感?

为何有不少百姓觉得,自家的收入与这个统计局公布出来的数字相差很远,从而无法对此有“认同感”。

公布的调查收入水平属于一个平均数的概念,它掩盖了居民家庭收入的差异性。如果居民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这种感觉会更加突出。刁满庆说。从统计数学角度看,应该有超过50%以上的家庭低于平均数。

譬如有4个三口家庭,年人均收入分别为5000元、8000元、13000元、27000元,那么平均收入水平就到了13000元,其中有2户家庭未达到这个水平,1户家庭感觉刚刚触及。

可支配收入不仅仅是工资收入,它应该还包括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以及转移净收入。诸如炒股、租房挣来的钱,存款的利息等。绝大多数人往往把收入简单地理解为每月从单位得到的工资、奖金、津贴和各种补贴等,没有把单位代扣代缴的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水电气暖等各种杂费计算进来。

记者采访获悉,仅就财产性收入来说就包括两部分:一是以虚拟资产为主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二是以固定资产为主的不动产,如房产、汽车、艺术收藏品等。同时,出让财产使用权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以及财产运营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也在可支配收入范围内。

“如果每个家庭都把这些收入算进去,可能就比较接近我们的统计数据了。当然,统计部门也会不断创新统计方法,努力使统计结果更贴近老百姓的感受。这是我们未来的方向。”刁满庆说。

周柯言、胡潇/制图

北京商报综合中新网、中国经济网、21世纪经济报道、一财网报道。

在线订报开通啦

长按下图,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轻松订阅!

居民收入增长跑赢gdp的原因(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6)

精彩回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