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进农村绿色安全放心的菜(小康路上齐鲁纪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李静 于芊文 王帅 王琳 通讯员吕宣龙

秋分将至,天气转凉,早上五点天蒙蒙亮,刘向东穿过大田走进玻璃温室,他的裤腿已被露珠打湿。回村建设近10年光景,每天早上五点到园区转一圈,看看果蔬的长势,是刘向东繁忙一天的开始。路过泉边,刘向东感慨,“这里真是一把辛酸泪”。面对“几顾茅庐”的村民,面对村民亟待走出困境的期盼,他在2011年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从企业家转行,回到洼里村接了一个“乱摊子”。那一年,他每天超两万步,一年穿坏12双鞋,从180斤掉到140斤,惹得村里老人忍不住心疼落泪。脚下沾满泥土,心里惦记的就是一件事,让老百姓吃上有机蔬菜,让洼里村富起来。

带你走进农村绿色安全放心的菜(小康路上齐鲁纪事)(1)

俯下身子办实事

从企业家转行当村书记

车开到洼里村村头,就看到老人在泉边摇着扇子乘凉,再往里走仿佛进入了一个大花园。洼里村因地势而得名,三面山坳,地势低洼。今年85岁的李中兰是村里的老党员,曾是洼里村的妇女主任。李中兰告诉记者:“俺村里以前全是土路,坑坑洼洼,村委办公室也没有人修,哪能想现在大喇叭广播评上美丽乡村呢。”聊起刘向东,李中兰说,“十年了,眼见着村里大变样,都是向东带着干的。有一次刮大风,为了保住蔬菜,向东爬大棚顶上去压棚膜,太危险了,真是怪心疼啊。”

村民王大爷带领着五六名妇女清理街道旁的杂草,他坐在马路牙子上讲起洼里村的历史。“以前都是靠着种两亩地过日子,后来村里修路,改电,打机井,户户通,俺村里才喝上了自来水。”王大爷家里也有几亩地,现流转出去成了大棚基地,一年也有几千块钱的收入。王大爷告诉记者,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生日都会收到刘向东送上的蛋糕。王大爷说:“不在那点钱,给每个过寿的老人送蛋糕,是向东心里想着老人。”王大爷指着村北头正施工的建筑,骄傲地竖起大拇指,“俺马上就都住上楼了”!

2011年以前,水不通、路难走、电压低,是长期以来困扰洼里村的老大难问题。没有就业渠道,村民不得不外出打工,洼里村眼看着走向“空巢”,大伙儿想到了在外搞企业的“大老板”刘向东。1970年出生的刘向东是土生土长的洼里村人,青年时离家创业,成立了潍坊市天峰建材厂,公司逐渐在建筑行业有了响当当的口碑。一边是自己一路打拼的企业,一边是给予厚望的父老乡亲,要做出选择太难了。“回去!”刘向东说。

回去,就意味着俯下身子收拾“乱摊子”,就意味着要面朝黄土背朝天,就意味着承担起更重的责任。2011年,刘向东以560名选民527票赞成高票当选为村主任,后又以全票通过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带你走进农村绿色安全放心的菜(小康路上齐鲁纪事)(2)

一颗有机菜的“22天”

哪能想象农民现在这样种菜

进入园区,刘向东带记者参观了种着有机黄瓜、有机西红柿的果蔬大棚。刘向东说:“刚开始就是从这19个普通大棚开始的,缺技术、缺资金、缺人才、缺销路,一个字‘难’!”2011年,刘向东回到洼里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他做了一个看上去很“冒险”的决定——发展有机农业。说起来容易干起来难。村民的不信任和投资风险大,让大部分村民都犹豫了。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刘向东开始挨家挨户做工作,最后签订协议:成立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刘向东投资建大棚,村民只管种植,如果亏本,刘向东家负责返给农户一年2.6万元工钱,这才让村民们吃了定心丸。当时他们流转了412亩土地,建成了19个大棚,刘向东家投资了600多万。从此,田间地头、大棚内外到处都能看到刘向东夫妻俩的身影。

在有机红心火龙果大棚里,72岁的马良花正在清除杂草。由于高度机械化作业,马良花一个人就可以照管两个大棚,“不累,就当是锻炼身体了,还有一份不错的收入,给我们邻村也拉动了就业”。马良花自2012年开始在洼里村的果蔬大棚工作,像她一样来自邻村务工的人员不在少数。她逐渐打开了话匣子:“刘向东不容易啊!我是最早来这里上班的,眼见着洼里村一步一步就跟画蓝图似的!”

在温室玻璃大棚里,刘向东摘下西红柿,用水冲洗后便咬了一口。他开玩笑道:“放心吃,咱这里没有农药!”没有农药的有机西红柿产量并不低于普通西红柿产量,这不禁引起记者们的好奇,难道没有害虫吗?原来刘向东刚才卖了个关子:“不打农药肯定是有害虫的,但是我们通过以虫治虫进行生物防治,既保证了果蔬的品质,还保证了它的产量。”

要走出传统农业,必须向科技要答案。在二层,我们看到种在“床”上的蔬菜。这种床长23米、宽1.8米,上面铺了厚厚的一层“黑色土壤”。刘向东说:“可别小看了这张‘床’,这是我们利用三年时间研发成功的‘智能种植床’,一年可以种菜16茬,亩产量达100多万元。”16茬,就意味着蔬菜平均生长期在22天,而普通蔬菜正常生长期为45天左右,这里面有什么“猫腻”?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向刘向东“索要”了答案。这些蔬菜最初是在穴盘里育苗,育苗23天左右,再挪到智能种植床上,在“床”上生长22天。“实际生长周期45天并没有改变,我们只是合理地利用了空间,而所有的基质又能够提供足够的营养。”

5600平方的大棚内,我们只见到一个工作人员正熟练地操作着机器给蔬菜浇水。计师傅是东北人,皮肤黝黑,三年前跟妻子来到洼里村,便就此扎了根。这样一个普通农民聊起技术来开始侃侃而谈:“有机种植的秘密就在这些黑色的基质中”。作物生长的这些基质是在密封条件下,把泥炭土、玉米秸秆加生物菌种揉丝发酵研制成的,为蔬菜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该模式采用物联网设备配合人工,能很好地控制作物生长时间和产量,实现精准生产。计师傅笑谈:“我们以前就是种大田的,哪能想到这样种菜呢!所以说呀,传统农业必须转型!”

带你走进农村绿色安全放心的菜(小康路上齐鲁纪事)(3)

牛场也走有机的路子

既寻不见“堆粪池” 也闻不到丝毫臭味

刘向东告诉记者,十年前从温室大棚有机种植起步,建设沼气池和有机肥厂,搞生态养殖,每一步都坚持走“有机”的路子。2018年,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建设了崭新的养牛场,并从新西兰进口了232头奶牛。

有别于不少小型养牛场低矮的牛舍,洼里村养牛场的牛舍如同厂房般宽敞,并且采用了水帘、风机、空调等进行降温,让奶牛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当中。进入牛场,便看到奶牛正排着队等待挤奶,“纪律严明”。机械化极大地节约了人力,整个养牛场平时只需三名工作人员——厂长、兽医、管理人员。牛场内,既没有堆粪池,也闻不到丝毫臭味。刘向东告诉记者,奶牛脚下踩的厚厚的稻壳,就是养牛场没有异味的原因之一。原来养牛场采取了“发酵床”技术,不出牛舍就处理了粪便,这样就不怕下雨天粪便随着雨水流出而污染环境了。

生态循环,是刘向东一直提倡并且付诸行动在做的事情。“发酵床”要发挥处理粪便的作用,还需要半年喷洒一次特制的生物菌。这时,洼里村发展有机农业产生的根、茎、叶、果实就有了用武之地。“我们利用自己园区果蔬的根、茎、叶、果实等发酵成有机酵素,通过喷洒机器将生物菌均匀地喷洒到稻壳上。这样‘发酵床’就可以发挥作用了。”

牛场共有四个“发酵床”,其中三个已经使用了一年,再过半年到一年时间形成的有机质可以直接作为生物菌有机肥为洼里村园区里的有机蔬菜提供肥料。刘向东说:“园区一点东西都浪费不了,我们形成了一个种植 养殖的闭环的生态循环体系。”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还在村里建设日产40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池,利用园区产生的秸秆、畜禽粪便及邻近村庄废弃秸秆生产沼气,供应园区以及周边村民使用,使得农业废弃物得到无害化循环利用。

带你走进农村绿色安全放心的菜(小康路上齐鲁纪事)(4)

日子有奔头

可复制的发展模式 未来可以有无数个“洼里村”

刘向东说:“别人搞的,我们就不搞了,我们要探索新东西,要搞有机种植革命。”合作社吸引更多农户加入发展蔬菜大棚的队伍中来,按照“党支部 合作社 园区 基地 农户”的模式建立了玉泉洼生态观光园,成为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重点项目之一。如今,园区已投资1.6亿元,占地2000多亩,建成大棚60多个,合作社年产有机果蔬6000多吨,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吸纳村民到园区打工等形式,带领村民实现了勤劳致富。

到底收入有多大提高。刘向东告诉记者:“2011年人均不到两万块钱,现在将近四万块钱了,也就是整个人均收入翻了一番。”村里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临近村庄村民增收,留住了想外出打工者就业,还吸引了外来人员“筑巢”。以前在外地打工的夫妻俩,现在在洼里村开了小饭馆,把园区的有机蔬菜直接“端上桌”,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据刘向东介绍,合作社目前有十余名大学生就业,后续力量也将不断强大。

刘向东说:“农村老龄化问题使劳动力减少,我们要发展,农民必须转型,农业必须转型。”已经掌握技术规范的玉泉洼又开始搞起了立体化种植,建设起一个投资3200万元占地20亩的智能化温室大棚,棚内搭建10层智能种植床,并配备自动化种植、育苗、移栽等设备。刘向东告诉记者:“我们与以色列LR集团、中国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专家科研团队等进行技术合作,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数字化。我们很快就要推出家庭盆栽种植,在阳台、小院就可以种植,在家随时吃上有机菜。”

十年前,刘向东碰钉子得罪人是家常便饭。十年后,他用“办实事”成为村民认可的“领路人”。 如今的洼里村焕然一新,从“难点村”转变为“明星村,”成为2020年美丽休闲乡村。刘向东说:“洼里村是一个可复制的发展模式,乡村振兴可以有无数个洼里村。”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