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本质是怎么产生的(真正的普通群体和经济个体)

#创作挑战赛#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277篇原创文章

这篇文章,写在2022年9月初第一个周末时间,不谈什么宏观大词,也没有什么博弈分析,按照惯例,准备和各位读者朋友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基于当前经济现实,交心聊一点具有实操意义的行动策略和心态认知层面的东西。

不管是长期关注支持我的老朋友,还是第一次看到本人文章的新朋友,这样的内容,都是值得大家花费一点时间,一些思考去阅读的。

虽然是周末思考记录和分享,但是不会煲鸡汤,不会灌水,更不会陈词滥调,老调重弹,要聊,就聊点有意义的话题,要看,就看点有价值的东西。

这也是本人长期以来的风格保证。

开篇先问大家这么一个问题:

一个最普通的人和家庭,要想实现跨越财富等级,改变命运,阶层跃迁,是在岁月静好,经济繁荣的阶段中容易实现,还是在环境动荡,经济转折调整,甚至是所谓的“寒冬”荒年阶段过程中容易实现?

这是一个好问题,当然也比较扎心。希望每个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先好好想一想在开头提出过的这个问题,因为这将是这篇文章展开讨论和深入分析的认知基础。

如果看文章的人,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而日常已经习惯只会人云亦云地怨天尤人,被舆论和环境情绪所裹挟,不是附和一下寒冬,就是吐槽一下经济不行,戾气爆棚,怨天尤人,整天抱怨国家,政府,社会,经济环境,无时无刻都在盼望着国家应该做点什么,最好直接把钱发到手上,把饭喂到嘴边,把房子免费送给自己……

这样的人很多,年龄可能已经成年,但是心态就是巨婴,

建议这样的群体赶紧关掉这篇文章,顺便取消关注,这个号的内容并不适合这样的群体去看。

见识决定认识,我去过很多国家,体验过不同的社会体制,客观来说,作为管理着当下全球人口最多的中国国家和政府,长期以来,方方面面,做的算很不错的了。

这不是彩虹屁和无脑吹,这是事实,小问题和一些毛病无法避免,但是整体来说,中国这个国家在复杂的全球经济博弈大环境,以及国内层出不穷各个维度的复杂挑战之下,能让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长期以来过的安宁稳定,安全有保障,这不是一般的水平。

岁月静好有盼头的日子过得太久了,就容易养巨婴。而很多人以为等靠要就是应该的,就是巨婴心态。

回到开篇的问题来看,放到当下中国的经济现实环境和主流舆论情绪氛围下来讨论,其实非常应景。

事实上,不管是复盘经济周期的案例,还是结合现实中的情况来看,伟大的企业都诞生于经济萧条艰难时期,乱世才能出现英雄,包括我个人接触和观察到的绝大部分成功实现财富积累和跨越的人,其实现主要的财富积累和跨越,都不在经济繁荣时期,而更多的依赖于抓住经济下行期所带来的机会。

这个结论很反人性,正常不应该是“繁荣追求效率,萧条讲究保守”的说法才是主流吗?

嗯,随主流最大的确定性是安全,但是除了安全,就没有别的价值了。

这篇文章,就将从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本质逻辑分析入手,抓住关键,回答这么一个核心问题:

真正的普通群体和经济个体,该如何理性科学地面对经济特殊的阶段?并且对照自身,指导行动,把握机遇和风口,实现突破?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 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经济的本质是怎么产生的(真正的普通群体和经济个体)(1)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绝大多数普通人都不知道的一个关键:经济周期的转折,本质到底是什么?

西方经济学非常发达,但是有一个硬伤,那就是从来都没有真正意义上把“经济危机的爆发”的本质解释清楚。

原因很简单,西方经济学刻意规避了人性,全面服务于资本,高度依赖模型和公式,来解释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无法解决正在发生的问题。

经济繁荣和萧条的切换,经济周期的更迭和重复,甚至包括了不同阶段的经济环境的起伏变化,本质都是资本扩张泡沫产生,到全面崩盘的循环过程导致的,没有例外。

经济持续增长,经济环境繁荣热闹,就是资本泡沫产生的过程;

经济发生转折,经济环境开始承压,资本泡沫的风险显露出来;

经济进入下行,出现衰退,表现萧条,这是资本泡沫破碎的必然结果。(这个观点很重要,建议留意一下,下面会再用到)

泡沫永远都会产生在收益高于社会平均收益的行业和市场中,不过这又引发了另外一个矛盾:不管在哪一个领域,只要有足够多的钱进去,就必然会把其投资收益率拉低到社会的平均水平。

这叫均值回归,饱和竞争,什么行业赚得多,就会有大量的资金和资源下场竞争,然后蓝海变红海,大家都不赚钱。

任何国家和经济体,都不可能去接受一个花费大量时间、精力、金钱,然后得到一个只有社会平均收益的结果。

要超越社会的平均收益,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人为地大幅提高各种资产的振幅。

用大家都能理解的话来说,就是需要一个财富蓄水池,一个可以承载各路资金的载体,来扮演信用扩张的角色和起到一国货币信用放大的渠道工具作用。

对于国家和经济体的管理而言:

货币的数量和流通管理,从来只是一个影响市场的方面,对人性中恐惧和贪婪的把握与操控,才是一切的核心。

脱离人性管理,照本宣科用西方经济学那一套理论去管理一国经济,结果就是津巴布韦的结果:经济环境失控,货币失灵,人性之恶被极致放大。

对于经济管理的阶层来说,逻辑并不复杂:

激发出大众的贪婪,把那些在高位的资产卖给他们;再利用他们的恐惧,顺利在低位拿回那些优质的资产,然后在下一轮泡沫之后卖出去,如此循环往复,才能得到超越社会平均水平的收益。

所以,不管什么规模的经济危机,其实都是管理阶层主动而为之的周期收割管理手段。这个本质,够清晰了吧?

所以大家回想一下,就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来看,是不是每一次经济过热的时候,就会有各路专家教授这样的KOL,告诉普通群体应该继续加杠杆疯狂地投资,而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又恐吓大家应该节衣缩食,保守躺平?

如果完全按照他们所说的去做,那就永远都逃不掉被周期收割的命运。

这些都是资本驱动,利益关联的舆论工具,拿好处的。不一定说得完全不对,但是肯定有夹藏私货,利己私心的成分存在。

能被忽悠的还真的就是最普通的群体,想要逆天改命,实现突破,第一件事,就是要意识到自己也是普通群体中的一员,这并不丢人,就和小孩子光着屁股跑,直到接受了教育和启蒙以后才认识到这是不对的,产生愧疚和害臊的认知了,知道该遮羞,关键部位要保护的过程一样,这是一种成长。真正的成长没有什么快乐可言,就是痛苦相伴的。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这里还没有到大家看清本质就知道应该怎么做才合适的阶段,而是对经济周期转折,不同经济阶段的本质认知,奠定基础。

基础打不好,或者不愿意花心思,就像一步到位,是典型急功近利,浮躁危险的心态,这样的人,没办法讲道理,只能现实教育和毒打才能成熟。

经济的本质是怎么产生的(真正的普通群体和经济个体)(2)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认知颠覆:为什么说经济“寒冬”才是普通个体逆天改命的好机会?

奠定了以上对经济周期本质的认知基础,可以得出两个重要的结论:

第一个:经济每一次在繁荣和低潮之间起伏波动,都是一次社会财富重新再分配的时候。

第二个:经济的低潮阶段,是全生产要素和资产的价值最真实阶段。而经济越繁荣,价格泡沫越充盈,往往都是高度失真,蕴藏风险。

为什么说对于真正的普通群体和经济个体而言,所谓的“寒冬”为什么能够实现改变命运,发家致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样的特殊阶段,同等量的资金可以用来占据更多更优质的社会存量资源,甚至能够染指自己原有资金规模不足以染指的资产。

这个结论绝对值得回大家在前面奠定认知基础所花费的时间和思考成本,甚至绰绰有余。

一个残酷的现实就是,当前中国这个社会和经济环境中的绝大多数人为什么终其一生都摆脱不了当韭菜被割的命运,就是他们一辈子都意识不到:

钱从来就只是一个数字,一个工具,如果不知道该在什么时候把它们合理地花出去并带来更多收益,那么就只能一辈子当它的奴隶。

有一种观点是这样的:假如某天自己有了多少多少钱,光是放银行吃利息,都能一辈子不用发愁了。

这不是幼稚,更谈不上什么错误,这是完完全全的对于经济社会的认知愚昧和不开化。

一个高度追求稳定和和谐的社会的关键之处就在于,有这些想法的人终其一生可能都获取不了这样级别的财富。

王思聪出生就是亿万富翁,江西南昌的周衙内不学无术,就能轻松在家庭的庇护下端上金饭碗,各路富豪在繁荣时期合理合法高效率收割了大量财富……看不惯怎么的?还能去抢不成?

规则社会,法律是一视同仁的,贫富分化一旦形成,绝大多数人的财富上限其实就已经固化了。

国家的共同富裕大计可从来没有“均等富裕,同等富裕”的意思。

市场经济最根本的一个原则都和玩法:

在一个资本流动的社会中,如果无法让钱去生出更多的钱,那么就不配拥有这么多钱。

这也是为什么暴发富富不过二代,一夜暴富容易穷困潦倒的原因。

不掌握真正的生产资料,生产要素,有效资产,不能将货币转化为具有持续增量能力的载体,那么钱怎么来,就会怎么走。

用钱赚钱没有错,但是赚钱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更多的钱?

错,是为了有能力去掌握更多的社会稀缺资源。也就是上面说的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有效资产。

如果经济正常稳定的情况下,那么这些稀缺资源是被垄断的;

如果经济繁荣高温的情况下,这些稀缺资源是充斥泡沫,高不可及的。

所谓的经济“寒冬”,下行周期,其实最大的意义在于给更多原本没有机会,条件不及的普通群体和经济个体,提供了一个去掌控那些正常时期不能凭自身实力去掌控的资产的机会和窗口期,从而实现向下一个数量级的跃迁。

当然,已经是富人阶层和吃过红利,完成跃迁的群体非常恐惧这样的阶段,所以必然会动用手头的资源和金钱力量,去大肆造势,释放消极情绪,唱衰预期,打压信心。

最好的投资,往往是在经济最差的时候做出的;

最差的投资,基本都是在人声鼎沸,市场喧嚣的情况下做出的。

是不是有点哲学中的“辩证和统一”的美妙共鸣感觉?

经济的本质是怎么产生的(真正的普通群体和经济个体)(3)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道不同,不相为谋:金融和实体,经济特殊阶段不同选择的必然不同结果

回到现实经济环境中,其实所有的经济行为和行业,最终都可以归类成两个大的类别,一个是金融,也就是不事生产,只做钱生钱的生意;

另一个就是实体经济,剩余价值就是利润。

这两个大类,泾渭分明,没有什么融合或者复合的说法。

金融就是金融,实体就是实体。

经济上行期,繁荣阶段,金融最赚钱,实体反而很苦闷,中国房价过去一路上行,实际上是金融属性在发挥作用。

但是一旦到了经济下行期,所谓经济寒冬阶段,那么真正的实体,就翻身了,但是金融就要倒大霉了。

特别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经贸复杂关系,全球经济复杂交织的博弈环境中,一旦有全面经济衰退的征兆,就必然会迎来货币贬值,通胀飙升的表现。

关键时刻,能源,资源,实实在在商品,比纸印出来的钱,更有价值,如此表现,才是正常合理的。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选择的逻辑:经济繁荣搞金融,经济萧条搞实体。

经济的本质是怎么产生的(真正的普通群体和经济个体)(4)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送给普通群体,经济个体,在所谓的经济“寒冬”阶段的几点良心建议。

当然,以上的分析比较专业,也需要一定的认知和逻辑性,更多的可能是给已经有一定财富积累,已经具备一定资产和经济认知的群体一些理解提升。

那么对于那些还没有足够的财富积累的更多人来讲,面对经济的萎靡,能够做得最好是什么?

文章最后,基于现实,不吹不黑,分享几点个人的良心建议,非广告,不恰饭,纯分享,独家观点,不保证一定适合所有人,权当抛砖引玉,供各位读者朋友们,讨论和参考就好:

1、放弃在金融属性的市场里面能够一夜暴富的幻想,楼市,股市,各种衍生品市场,都是一样,一切的消费动作,都是出于真正需求,才是正途。

比如买房,是为了结婚,孩子上学,父母养老,改善生活,以及安居乐业,而不是有一丝什么房价上升,资产升值,甚至是价差套利,炒作赚钱的念头,那,可以买。

完全没有金融考量,一切以需求出发。

股市也是一样,2022年不仅仅是中国股市,全球都差不多,在这样的市场里面想赚钱,难度比找份靠谱的工作大了不知道多少倍。

2、没有财富积累,不具备社会稀缺资源持有的条件的普通群体,最重要的投资,是投资自己,而不是拿着原本就为数不多的货币储蓄,去经济环境中冒险。

对于很多尚没有完成积累的人来说,繁荣期是把自己卖出一个好价钱的时机,而衰退期则是为下一波繁荣卖出一个好价格的准备时期。

自己不值钱,没有产生经济效应能力的群体,整天幻想一夜暴富有多大意义?

直接说结果,就是真的运气爆棚获得高于社会平均收益的财富和收入,很快就会失去。

德不配财,要招灾的。

3、对于普通群体和经济个体而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最大的财富。

有些东西,不要失去了才后悔。

4、虚荣心和攀比不是坏事,但是要比到点子上。

对于普通人和经济基础个体而言,追求什么,特别是在经济寒冬阶段,是一个很好的课题。

多去想办法获得那些“拥有才有资格说不在乎”的东西,比如学历,比如技术,比如职称。

而不是在购买力达不到的情况下,去攀比外在看得见的消费主义陷阱。

最懂车的买不起真的好车,最懂表的,是修表的。

5、试图去看懂活得好的群体,是如何赚钱的,而不是盯着别人赚多少。

这个观点很有意思,收入和能力这个东西,同级别一眼门清,高级别直接降维透视,低级别云里雾里。

张嘴就问:你做这个能赚多少钱?你财富自由了吗?这样的生意有没有钱赚?诸如此类问题的群体,尽量不予为伍,因为这样的群体,注定活得不好。而且戾气很重,尽量远离,挺晦气的。

想抄近路的人永远都有,基本上都是被时代抄家,一生郁郁寡欢。

对什么行当有兴趣,对什么赚钱的事感兴趣,就不要想着通过别人的嘴能得到结论。

6、学会在增量环境中,去挤压成本。

手上没钱,难办大事?有这种想法的,有一个算一个,这辈子也就这样了,难成大器,更别说逆天改命了。

给大家分享一个现实商业案例,这是我8月份在西南地区工作调研的时候的真实案例。

开一个奶茶店,大概需要多少钱?加盟品牌,店面装修,员工招聘,租金铺货……

20㎡一个店,30万不过分吧?

如果只需要3万就能开起来,别说盈利,就是遇到疫情遭遇冲击和损失,也比30万要轻松吧。

不能说颠覆认知,但也是大开眼界。结果就是,30万成本的大量阵亡,3万成本的活的坚强。

至于如何把30万成本压到3万?回到上面那条,自己不动脑子,直接要答案?哈哈……

思路就是这么一个思路,适用于所有经济个体所处行业,奶茶店只是一个例子,不多展开。

广义的经济整体温度只能拿来当做参考的指标,如果把它拿来指导自己具体投资和人生决策等,是不妥的,是盲目的,是愚昧的。

每个人都值得为自己的人生准备和考虑,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更多的人,一些参考和启发。

这就是我长期行文的初心:心存善念,广结善缘。

如有共鸣,明人不说暗话,还请各位有缘看到的朋友们留言交流,点赞分享支持一下。

经济的本质是怎么产生的(真正的普通群体和经济个体)(5)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