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趣事 古城虽小古事很多

古城趣事 古城虽小古事很多(1)

古城镇唯一的老当铺。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 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 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 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 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这首曾经风靡上世纪90年 代的歌曲大家一定耳熟能 详。沾化县古城镇何曾没 有如此美妙意境。对于古城镇居民来说,那就是坐 在高高的风水台上,听父 辈们讲故事说神话。老人 们都说,“古城虽小,古事 很多。里面的故事三年都 讲不完呢。”

古城趣事 古城虽小古事很多(2)

古城镇文化站站长丁卫从牛棚里发现的200年木匾。

牛棚里发现200年前的木匾

7 月13 日上午,记者走进了 沾化县古城镇,或许只是置身其 中一隅的缘故,古城镇并没有传 达给记者一丝“古意”。不少沿街 建筑屋檐部位刻意镶嵌了红砖 绿瓦,看上去却很牵强。

但接下来一个不经意的发现,彻底打消了记者起初对古城 镇的“偏见”。在古城镇人民政府 信息室,角落里一块木匾引起了 记者的好奇, “你们办公室怎么 还会有这种东西?”

这块匾长1 米多,宽半米多, 正中是“耆年硕德”四个大字,两 边刻有“敕授文林郎,知邑事,加 五级,记录十次高占魁为耆年硕 德,禄午范先生百龄”的小字,字 为阴刻,涂有彩漆。有三方印,其 一为“高占魁”。

木匾看上去已经很粗糙,可 以说“伤痕累累”,不看上面镌刻 的字,这块匾跟普通木头无异。 说起这块匾,古城镇人民政府信息室文化站站长丁卫立刻来了 兴 致 ,因 为 这 块 匾 就 是 他 发 现 的。

2008 年,丁卫到西范村村民 范本芳家闲逛,无意中发现范本 芳家牛棚里竖着一块木匾,走近 一看,竟然还刻着字和印。 “放在 牛棚里实在有些可惜了!”丁卫 与范本芳商量,古城镇政府将木 匾收藏保护了起来。据考证,此 匾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木匾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 故事?

1796 年(清嘉庆元年),仁宗皇帝初登宝位便传令天下,召开 千叟宴,以示他与民同乐之意。 范本芳的十五世祖,既无官职, 也无功名,以德望闻名乡里的范 禄午先生,有幸成了皇上的座上 宾。据说范禄午言谈举止谦恭得 体,深得仁宗皇帝喜爱,赐龙头 拐杖一柄,黄袍马褂一件。

范禄午衣锦还乡之时,当时的沾化县令高占魁奉匾相迎,为 他接风洗尘,赞扬他道德高尚。 这 件 事 世 代 相 传 。如今龙头拐杖、黄袍马褂早已同它的主人作了古,只有这方木匾成了“千叟 宴”的见证。

风水台的传说家喻户晓

古城趣事 古城虽小古事很多(3)

充满神秘传说的风水台。

在古城镇东街村南、东辛村 北,有一个一百多亩大的湖,名 叫齐云湖,湖中央有一个土台 子,这就是著名的文峰台,俗称 风水台。

丁卫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和 伙伴们经常在风水台上玩耍,晚 上听父辈讲故事,所有故事都是 关于古城镇的。“关于风水台的 传说,古城镇男女老幼都知道。”

“那时候就觉得,古城镇人 杰地灵,绝非浪得虚名。在这里, 遍地都有故事,家家有故事,代 代有故事。”丁卫说。

东三里村67岁老人李吉顺 回忆说,他儿时风水台四周就是 一片芦苇地,野生动物众多,很 多人来此逃荒,养活了一批又一 批人。

风水台是古城镇标志性的 民俗传说之一。里面究竟有什么 有趣的故事呢?

据说沾化县一带曾是一片 汪洋,随着地壳变动,大海逐渐 退去,陆地逐渐升高,成了邻近 渤海的一片沼泽。在古城镇,逐 渐形成了一个方圆十里的湖,后 称“齐云湖”。此湖深不见底,古 城人围湖而居。

一年夏天,古城镇连降三十 天大雨,齐云湖水位暴涨。多亏 有一条勾盘河连通入海,齐云湖 水位才得到有效控制。但就在这 时,渤海湾里一条蛟龙顺着勾盘 河古道逆流而上,潜入齐云湖 中,不断侵袭人畜,许多人因此 背井离乡。

一天,一头大海龟从东面慢 慢爬来了,人们认为又来了一 害。但海龟并没有危害百姓,而 是一头潜入齐云湖中,同蛟龙展 开恶斗,蛟龙顺着勾盘河灰溜溜 地逃回了大海。

据说这头神龟年纪已大, 没有力气返回渤海,便留在了 湖中。由于神龟太大,湖水都没 不了它的背。远远望去,齐云湖 就像有一座“小岛”在移动。许 多年过后,“小岛”再也不动了。 人们用小船载来泥沙,将神龟 埋葬在了湖中央,便出现了“风 水台”。

据说由于神龟的到来,古城 一直风调雨顺,风水大为好转, 于是人们便把这个土台子叫作 “风水台”。求神、祈雨等仪式也 常在这里举行。

神奇“妈妈井” 养育八村村民

古城趣事 古城虽小古事很多(4)

已被保护起来的“姑子庵井”。

在古城镇东街村北部,即沾 化县老县城北城墙下,有一块面 积约2 亩,地下残井密布的洼地。 由于该井群西侧曾有一座尼姑庵,人们把这里的井统称为“姑子庵井”。姑子庵井井水甜似奶 水,哺育着一方人,因而当地人 也尊称其为“妈妈井”。

该井群由来已久,历代都有 人在此建井。该地现存一北一南 两口较为完整的老井,两井相距 8 米,井口均直径3 米,上架十字 井架,深约8 米。北井较为古老, 名为“幸福泉”,寓意为此水可保 一方百姓幸福安康,始建何年已 不 可 考 ,至 今 历 经 数 次 维 修 加 固。南井较晚,建于1966年,取名 “鏖天泉”,含有古城人民众志成 城鏖战天灾之意。

沾化为退海之地,地下水大 多苦咸难咽,但该地井水却甘甜 清冽。据老人们回忆,旧时周边 东街、东关、官庄、南关、北关等 八村村民都饮用这里的井水,方 圆百里内的大户人家,有的专门 派人用水车到此处拉水吃,他乡 商贩也都到此停车歇息,美美喝 个饱,临走时还要捎上点儿,回 家让家人尝尝。

挖掘古城旅游资源 打造鲁北魅力品牌

受时间限制,记者并没有在 古城镇逗留太久,所听神话传 说,所见历史遗迹,也只是冰山 之一角。13日,记者先后探访了 古城镇地标性建筑魁星楼、老当 铺、老县衙、老槐树等。

面对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 源,如何充分利用起来是古城镇 面临的新的课题。13日记者在 探访中得知,目前这些资源尚未 充分利用起来,不少仍在修葺及 扩建中。古城镇旅游资源仍处于 开发阶段。

据了解,古城镇将按照“一 条轴线、四大主题、八大板块” 的总体布局,即以古城历史文化 开发为轴线,以诗书文化、县治 文化、海防文化、原生态民俗文 化开发为主题,以文峰台、文 庙、县衙、姑子庵井、名人故居、 古城墙与海防工程、商业服务以 及北入口等八大板块为主要载 体,系统展示“古城旅游”的独 特内涵,按照循序渐进、分步实 施、边保护边开发的原则,争取 用8—10年时间,分三个阶段, 打造鲁北魅力品牌。

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其中, 对老县衙、姑子庵井等古遗迹 进行了修复及合理保护,将风 水台、老槐树、古城墙等6处文 化遗存申请了县级文物保护, 为“文化古城”建设奠定了基 础。另外,筹资1200万元,历时 3年,2010年以魁星楼、文轩 坊、文德桥等为重点的一期工 程现已完工。

采访人:赵树行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