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的十大罪状(都活在此人的阴影里)

董卓的十大罪状(都活在此人的阴影里)(1)

01

逆袭

公元191年,董卓掌权,自封太师,下令强行迁都长安。

董卓到长安时,公卿百官在道边迎接。

临下车前,董卓突然问随从:"皇甫嵩现居何职?"

"御史中丞。"有人回答。

不一会,负责组织迎接的官员,收到来自太师董卓的指示,御史中丞及以下的官员,都要下跪,御史中丞以上的,可以站着。

大家纷纷感到奇怪,为何以御史中丞为分界?

奇怪归奇怪,该跪却还要跪。

由于御史中丞相当于副部级官员,副部和以下的官员人数不少,所以迎接的队伍瞬时跪倒了一大片。

董卓下车,越过站着的大臣,径直走到跪倒的官员面前。

他搜寻半天,最后在一个人面前停住,跪着的人听到动静,抬起头望了望,董卓看到他的脸,激动的开始搓手,语气里带着得意,也带着莫名的杀气。

"义真,你服吗?"董卓问。

跪在地上的人仰脸笑了,笑的有些无可奈何,他向老冤家董卓道歉,表示对董卓五体投地。

【《后汉书》:卓风令御史中丞以下皆拜以屈嵩,既而抵手言曰:“义真怖未乎?”嵩笑而谢之。】

这位叫义真的御史中丞,全名叫皇甫嵩,董卓的前半生,都活在此人的阴影里。

董卓的十大罪状(都活在此人的阴影里)(2)

02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遇到皇甫嵩之前,董卓是个骄狂的人,自从在陇西做了武官后,凭借自己军事天资,打匈奴,平羌叛,身经百战,屡立战功,官运一路亨通。

本以为纵然不能压倒天下,但在年轻一辈中,总该是顶尖人物了。

但是很快,骄傲的董卓就会遇到他一生的对手,让他深深的体会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句话的意义。

公元184年,已是高级军官的董卓(中郎将)奉命负责冀州战区,进攻黄巾军,战无不胜的董卓这次却碰了钉子。

董卓这次带来的是冀州战区全部的正规军,北上攻打张宝据守的下曲阳县。

而曲阳县守城的部队大都是起义的农民。

围攻持续了两个月。

但让董卓无法接受的现实是:人员伤亡惨重,粮草耗费巨大,穷尽一切战术,竟不能前进一步。

朝廷很快就表达了不满,派来一个人接替他,这个人,就是皇甫嵩。

左中郎将皇甫嵩走马上任,董卓被罢免押到廷尉受审,判了"减死罪一等"。

身在监牢的董卓十分的不服气——黄巾军已成气候,哪有这么容易对付,冀州是黄巾军的大本营,继任的这位仁兄应该很快就会尝到苦头,到时,朝廷还要起用自己。

果然,董卓很快就打听到消息,皇甫嵩首次攻城失败,已经闭营休士,不敢在战。

董卓很高兴,在牢里没事做的他,日夜期盼自己的新狱友,皇甫嵩。

不过他的新狱友最终也没有来,来的是黄巾军首领张角的人头。

董卓的十大罪状(都活在此人的阴影里)(3)

原来皇甫嵩发现正面攻击实在是难以破城,就故意闭门休战,麻痹敌军。等敌军放松城防,皇甫嵩再发动夜袭。

鸡鸣时分突然全线进攻,大破敌阵,一举击溃敌军全部主力,不仅斩杀主帅张梁,还将张角"剖棺戮尸,传首京师"。

在狱中得知消息的董卓陷入了绝望,完了,这次可能要把牢底坐穿了。

不过,董卓的运气还是极好的。

四个月后,朝廷大赦,董卓得以豁免,光荣出狱。

出狱的董卓已经深深的记住了皇甫嵩这个名字,他对此人耿耿于怀。

不久后,他将和此人同台竞技,一较高下。

董卓的十大罪状(都活在此人的阴影里)(4)

03

连续打脸

公元188年,凉州叛军首领王国包围陈仓,董卓被重新启用,任前将军,作为左将军皇甫嵩的副手,各率两万人前往征讨。

董卓终于见到了皇甫嵩,这个曾接手自己的烂摊子,然后把黄巾军全部灭掉的人。

现在,这个人是自己的长官,很快董卓发现,皇甫嵩比自己优秀,不止体现在官职上,还体现在各个方面。

有人说,有时你在生活中会遇到这样一种人,学习比你好,体育比你强,家里比你富,长得比你帅,总之一句话,怎么比就怎么气死你。

和董卓比起来,皇甫嵩大致就属于这种类型,小伙子出身豪门,老爸是雁门太守(相当于市委书记),叔叔是度辽将军。

而董卓的老爹是县尉,只是个县级公务员。

董卓还在家种田的时候(后归耕于野),皇甫嵩就已经学业有成,年少成名。

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相继征召他,皇甫嵩都拒绝。

从后来看,这位翩翩公子真正的志向,在于征战疆场。

对董卓来说,没钱没势,长相差点,学历低点,这都无所谓,可是打仗都不如皇甫嵩,那就太伤自尊了,因为董卓就是靠打仗起家的。

所以平叛一开始,董卓就迫不及待的提出了自己的战略——速救陈仓。

董卓的十大罪状(都活在此人的阴影里)(5)

董卓严肃的向皇甫嵩指出,陈仓坚持不了多久,不速救就会陷入战略被动。

陈述完战略后,董卓摆出一副老师傅的姿态,得意洋洋的说:“聪明人不失时机,勇敢的人不会迟疑。”

【智者不后时,勇者不留决。】

皇甫嵩想了想,拒绝了董卓的提议,并给出了自己的判断:“你多虑了,陈仓虽小,但绝不会被攻破。”

【史载:今陈仓虽小,城守固备,非九地之陷也。】

皇甫嵩下令按兵不动,陈仓也果然如其所料,被叛军围攻八十多天,仍旧岿然不动,叛军疲劳不堪,只好解围撤退。

董卓被无情的打脸,事实已证明,真理站在皇甫嵩这边。

事实也将证明,被打脸的董卓并不服,他将继续怼这位领导。

皇甫嵩听闻敌军撤退,立即下令全军拔营起兵,全线追击。

董卓接到命令后,立刻又来找皇甫嵩,这次董卓不再得意洋洋,却换上了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

他劝阻皇甫嵩说:“不能追击,你难道没读过兵法,不知道穷寇莫追吗?敌人虽然撤退,但人数众多,逼急了会变成困兽犹斗,我们必败。”

【史载:卓曰:“不可。兵法,穷寇勿追,归众勿迫。】

皇甫嵩望着董卓,笑了,他当然读过兵法,而且从教育经历来看,他读的应该远比董卓要好。

他又一次拒绝了董卓,并给出了自己的判断:“追则必胜!”

接着他向董卓解释,之前是避其锐气,现在是击其疲敝,所以必胜。

心高气傲的董卓又一次被拒绝,脸上自然挂不住。

皇甫嵩见他负气,就命他殿后,自己独自率军追击。

结果,皇甫嵩连战连捷,大破王国的部众,斩杀一万多人。

董卓再一次被无情打脸。

【史载:遂独进击之,使卓为后拒。连战大破之,斩首万余级,国走而死。】

在和皇甫嵩的疆场竞技中,董卓完美的完败。

这种对手太可怕,简直就是天生的赢家,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成功。

如果董卓是一个心胸宽阔的人,大概会佩服得五体投地,但他不是。

被打脸的董卓非常惭愧。

很快,这种惭愧,就变成了嫉妒和愤恨——早晚我要一雪前耻,让你皇甫嵩跪地求饶。

比文比武比出身比威望都比不过的董卓,到底如何击败皇甫嵩呢?

还好,董卓有一个皇甫嵩绝对没有的能力,凭借这个能力,他将彻底逆袭皇甫嵩。

董卓的十大罪状(都活在此人的阴影里)(6)

04

高贵的对手

董卓的这个能力,用孙权的话说,叫做“穷凶极恶、以覆四海。”

用王允的话说,叫做“国之大贼、杀主残臣。”

用今天的话说,叫做“这个人没有任何底线。”

公元189年,抗旨拒绝交出兵权的董卓,突然受诏进京。

董卓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进京挟持了皇帝和文武百官,官至太师,成了政治暴发户。

土鸡变凤凰,董卓权倾朝野后,立马就做了一件事情——招皇甫嵩进京当城门校尉。

此时皇甫嵩手握重兵,镇守一方。

接到诏令后,京兆尹盖勋和长史梁衍先后登门拜访,来劝皇甫嵩,此次征招凶险异常,去必死,不如起兵诛杀董卓。

但是黄甫嵩拒绝了,他的理由很简单:董卓不听命虽然有罪,但我专诛也是有责的。不如光明磊落地上奏朝廷,让朝廷处理。

皇甫嵩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也可以说是一个老实人,老实人有一个特点,从不做出格的事。

以前朝廷下令董卓将兵权交给皇甫嵩,董卓抗旨,有人劝皇甫嵩攻杀董卓,兼并他的军队。

皇甫嵩的回答也是老实的:不如光明磊落的上奏朝廷,交由朝廷处理。

这一次,老实人皇甫嵩,接受了董卓的征招,把自己交给了朝廷。

只是此时的朝廷,已经由董卓把持。

古龙曾说:高贵的对手,比高贵的朋友更难求。

董卓一生没有什么朋友,还好,他有皇甫嵩这么一个高贵的对手。

但是皇甫嵩的对手董卓,却和高贵没有半点关系。

皇甫嵩进京后,董卓很快就指示手下诬告皇甫嵩,并将其投入监狱,准备杀掉他。

当初力劝皇甫嵩的人,听说了此事都扼腕叹息,身处乱世,正不胜邪。

当老实人是要吃亏的呀。

确实,不管是在乱世,还是在盛世,老实人是常常吃亏的。

但是历史告诉我们,吃亏就是占便宜。

董卓不信,劝阻皇甫嵩的人不信,但是老实人皇甫嵩却坚信不疑。

正是这份坚信,最终救了皇甫嵩的命,并让他笑到了最后。

董卓的十大罪状(都活在此人的阴影里)(7)

05

吃亏就是占便宜

就在皇甫嵩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皇甫嵩的儿子皇坚寿紧急赶往洛阳。

历史上记载,皇坚寿仗着和董卓有些交情,拼死为父亲求情,最终感动了董卓,皇甫嵩不仅被赦免出狱,还被升为御史中丞。

历史上的这段记载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这是一个违背常识的结论。

要知道,董卓进京后,为了站稳脚跟,清除威胁,不仅大开杀戒,而且连皇帝都敢废。

这样一个疑神疑鬼,天天精神紧绷像坐在火药上的人,会因为一场求情而感动,继而放出自己的心腹大患?

更奇怪的是,就算他当时感动的一时脑热,放出了皇甫嵩,但是接着又升他为副部级干部,这就太不合情理了。

但是根据多部史料记载,皇甫嵩确实是被放出来了。

究其原因,结论只能是一个——在董卓眼中,皇甫嵩的确不算是一个威胁。

董卓虽然嫉妒怨恨皇甫嵩,但是他也深知他是一个老实人,这位老实人是严格忠于朝廷的,只要朝廷一直握在自己的手中,这位老实人是不会做出出格的事情的,所以升他为副部级官员也就解释的通了。

董卓确实猜的没错,皇甫嵩至死也没有背叛过朝廷,但是董卓忽略了一点,最终导致自己被这位老实人灭了族。

06

灭族

公元192年,王允设美人计,离间吕布,斩杀了董卓,皇甫嵩立马被任为征西将军,奉命前去诛灭董卓全族。

董卓当初忽略了一个事实,这位昔日劲敌之所以跪在自己马车前拜服,并不是拜服他董卓,而是拜服朝廷。

董卓被杀后,朝廷下令诛灭董卓全族。

接到命令的正是皇甫嵩......

可怜董卓好不容易逆袭了一次,却最终还是被皇甫嵩灭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