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考古诗文精炼夺重点: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

这节课,咱们来学习“却”在文言文中不同的意思。

这是“却”的篆文字形,左边的部分是“去”表示“离开”的意思。右边是“人”,合起来表示“在某人面前后退”。

所以“却”的本义就是“向后撤,退步”。这个本义现在还是很常见的。比如说成语“望而却步”,这个“却”用的就是它的本义,意思是说“远远望见了,就吓得直后退,不敢前行”。

再来看这一句“相如因持璧却立”,这个情节,我们也非常熟悉。你秦王不是喜欢和氏璧吗?哼,我老蔺偏要摔碎了他。

这句话里的“却”,就是本义“退步”的意思。句子是说“蔺相如于是捧着和氏璧后退几步站着”。

现在你知道了“却”的本义,而“却”的本义使动以后就变成了“使……退,击退”的意思。

比如这一句“李牧连却之”,这个“却”就是“击退”的意思。句子可以解释为“李牧连续击退了他们”。

“却”还有“回头,回头看”的意思。例如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却看妻子愁何在”一句,讲的就是“回头看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这里的“却”就是“回头看”的意思。

由本义继续引申,那如果是遇到事情往后退,“却”就是“拒绝”的意思了,所以“却”还有“拒绝,推却,排斥”的意思。

咱们现在常用的“却之不恭”、“盛情难却”都使用的是“却”的这个引申义,“却之不恭”是说“对于别人的邀请或赠与,如果拒绝就显得不恭敬”,是一个敬辞。而“盛情难却”是说“浓厚的情谊难以推却”。

那以上就是“却”的所有实词用法。下面咱们来说说“却”的虚词义。“却”可以作连词,表转折,比如李清照《一剪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中的“却”,就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句子的意思是“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却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到此“却”的意思就学完了,让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却”的本义是“向后撤,退步”;

使动之后就变“使……退,击退”的意思;

“却”还有“回头,回头看”的意思;

如果是遇到事情往后退,那就是“拒绝,推却,排斥”的意思;

最后“却”还可以作副词,表转折。

怎么样,你都掌握了吗,下节课再见。

中考必考古诗文精炼夺重点: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

往期精彩回顾: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1)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2)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3)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4)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5)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6)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文言实词/虚词超详尽讲解(7)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8)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9)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0)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1)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2)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3)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4)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5)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6)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7)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8)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9)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0)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1)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