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川藏线39天(生活就像旅途中的骑行)

电影《转山》改编自同名小说,于2011年11月2日在拉萨首映,整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台湾男孩为了完成死去哥哥的骑行梦,在没有任何骑行经验的情况下在滇藏线上发生的故事。

徒步川藏线39天(生活就像旅途中的骑行)(1)

《不负如来不负卿》中,姚敏曾说:"每一个还没有去过西藏的人,都深信有一天会踏上那片土地;每一个离开西藏的人,都深信自己还会回去。"

徒步川藏线39天(生活就像旅途中的骑行)(2)

西藏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又是多少人拼尽全力想要到达的地方。每个人心里或许都有一个西藏梦,他们自驾、他们骑行、他们甚至徒步,只为翻过眼前的大山、心中的大山,到达西藏。

徒步川藏线39天(生活就像旅途中的骑行)(3)

这就是生活

张书豪骑行滇藏线,不仅是一场旅行,更像是生活的缩影。在他出发前,他的女朋友告诉他:"你平常根本就不骑车,干嘛非要去找死呢。"他的朋友说:"滇藏线不好骑,你好好考虑一下。"接他下飞机的人找他要3500元的证件费。他在出行前就面临着朋友的不支持,金钱上的困难,但是这些都无法阻挡他继续前行,因为他哥哥就是支撑他走下去的动力。这像极了在生活中叛逆的我们,不愿听家长的唠叨,心中有着执念,自己闷头向前。

徒步川藏线39天(生活就像旅途中的骑行)(4)

电影中有一个骑行的朋友说:"不要哪天我们在对方的葬礼上说当时有去就好了啊。"影片的最后李晓川也在明信片上说:"我热爱生命,所以必须走出去。"当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这两句话并没有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但在今天,在我走过大半个中国以后,再看这部电影,好像更能置身其中了。有的人生活在路上,有的人生活在原地,我们都在为生活拼搏奋斗着,每个人都是第一次,没有经验,却必须排除万难勇往直前。

徒步川藏线39天(生活就像旅途中的骑行)(5)

走过、活过、信仰过

在张书豪骑行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各色各样的人,或当地居民或同他一起的李晓川,感受着每个人不同的生活境遇。

徒步川藏线39天(生活就像旅途中的骑行)(6)

李晓川

李晓川的出现,像是张书豪哥哥的一个化身,哥哥带着少不经事的弟弟开始了艰难的滇藏骑行之旅。李晓川对于张书豪来说,是很重要的存在,刚开始骑行时,李晓川教他用脚尖骑会轻松些;告诉他他的骑行姿势不对,裤子穿的不对,所以大腿被磨得血肉模糊,给他卫生巾保护伤口,防止再次摩擦。每到要休息的时候,他们都会尽量找到一个村子,李晓川负责跟淳朴的当地人民交流,张书豪只是安静的跟在李晓川身后,享受着晓川哥对他的照顾和帮助。

徒步川藏线39天(生活就像旅途中的骑行)(7)

在李晓川的帮助和带领下,张书豪初次的骑行之旅并没有那么困难重重,反而是比较有趣的。能和藏族老奶奶一起吃完饭,和藏族小朋友一起玩耍。但在成长的路上,不会有人一直陪在我们身边,剩下的路、剩下的挑战终究需要我们一人完成。

徒步川藏线39天(生活就像旅途中的骑行)(8)

在骑到曲孜卡的时候,山路崎岖,李晓川不幸掉落山崖,受伤严重。剩下的路需要张书豪自己去完成。这是整部影片的一个转折点,主人公从短发变成了寸头,更加的清爽利索。梅里雪山也终于露出真容,像是以此来慰藉受伤的李晓川,张书豪说:"川哥,我看到雪山冰淇淋了。"

徒步川藏线39天(生活就像旅途中的骑行)(9)


徒步川藏线39天(生活就像旅途中的骑行)(10)

李晓川对于张书豪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他除了是朋友,更像是张书豪的一个启蒙老师,教会张书豪如何骑行,如何走过这艰难险阻、困难重重的214国道。

徒步川藏线39天(生活就像旅途中的骑行)(11)

盐井的藏民一家

盐井是出了云南到达西藏的第一个乡,在他们踏上西藏的第一时间便遇到了这家热情淳朴的藏民。

张书豪正半躺在台阶上和太阳"玩耍",突然被镜子的反光吸引,一次两次,张书豪起身追出去,同他开玩笑的小孩子不停的用镜子反射着太阳光,吸引张书豪一路追上去。就这样他们与藏民一家相遇了。

徒步川藏线39天(生活就像旅途中的骑行)(12)

藏民家里有四口人,爷爷、奶奶、妈妈还有吸引张书豪的小孩子。孩子的爸爸去世了,一直是孩子的妈妈照顾着孩子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小孩子格外喜欢张书豪,就连睡觉也偷偷的跑到张书豪的床上。张书豪把孩子送到妈妈房间时,妈妈说:"不好意思啊,孩子好久没跟大男孩一起玩了。"生活在盐井乡的一个小村子,交通本就不便,几乎就是与世隔绝的,每有外人到来,对于这里的居民来说都是新鲜的。小孩子看到这样的大哥哥,自然是欣喜万分。

徒步川藏线39天(生活就像旅途中的骑行)(13)

相遇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即使只有一晚上的时间,但孩子和张书豪的感情却好像是相识已久的朋友,在把孩子送到学校门口的时候,张书豪与孩子头碰头,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美好。张书豪和李晓川的离开,不仅带走了祝福,更是带走了思念。

徒步川藏线39天(生活就像旅途中的骑行)(14)

李晓川学会了做糌粑的手艺,张书豪拥有了淳朴无暇的感情。在他们离开后,镜头回到孩子的课堂,简陋的教室里,孩子们认真朗读着。在这样偏僻的地方,人们的生活是原始的,感情是纯洁的,同样在这里生活是辛苦的。

徒步川藏线39天(生活就像旅途中的骑行)(15)

张书豪在这里不仅收获了感情,也学到了一些生活的真谛,生活本就困难重重,每个人都在克服眼前的艰难,奋力向前。在这里活过,也算不虚此行。

徒步川藏线39天(生活就像旅途中的骑行)(16)

路上的朝拜者

在来古冰川的时候,张书豪遇见了朝拜者,在泥泞的土地上,他们三步一跪五步一拜,画面中除了阳光和朝拜者,最吸引人的是朝拜者手中的板相互敲击的声音,在空荡荡的大山中,一切声音都消失了,只剩下清脆的"叭""叭"声,空旷、神圣。

徒步川藏线39天(生活就像旅途中的骑行)(17)

晚上大家围坐在火堆旁,阿姨打着糌粑,张书豪问身边的姑娘:"你们要去哪里啊?"姑娘只是笑笑并没有回话,一旁的阿姨说:"孩子,她在修行,不能说话。"半夜张书豪被帐篷外的"叭""叭"声吵醒,他走出去看到那个姑娘依然在朝拜,被这虔诚打动的张书豪与姑娘一起开始朝拜,虽然动作并不娴熟,但在此时此刻,他的心里是有信仰的。

徒步川藏线39天(生活就像旅途中的骑行)(18)

第二天他们分别的时候,姑娘给了张书豪一沓五色风马纸,在藏民心中,风马纸可以祈祷全家一年平安和外出顺利,藏族姑娘把祝福留给了张书豪,希望他可以一切顺利。他们带着各自不同的信仰,再次上路。

徒步川藏线39天(生活就像旅途中的骑行)(19)

在张书豪快要到达川藏线最高点时,把所有的包袱全部扔下,轻装骑上最后的高点。到达最高点后,他扬起了那些五彩风马纸,经幡随风飘扬,风马纸飘洒在空中,而此时的场景就是藏族向神灵祈福的场景,带着信仰的张书豪站在其中,不禁让人鼻头一酸,他终于完成了。

徒步川藏线39天(生活就像旅途中的骑行)(20)

从孩子到大人的蜕变

在张书豪独自上路后,我们发现,他再也没有去谁家借宿过,一直是自己一人在野外露营。没有了李晓川的陪伴,很多时候张书豪都是无助的,在面对一群藏獒的时候,在面对自行车散架的时候,在面对疾病的时候,这些都只能他自己去承受。

徒步川藏线39天(生活就像旅途中的骑行)(21)

在经历了各种困苦后,他能做的只有在邮局给家人打个电话,起初我以为他是打给父母,但没想要他却给死去的哥哥去了电话:"书纬,我是书豪,我在西藏,我见到你了,我会帮你把路走完,你放心去吧。""哥,我很想你。"放下电话,张书豪立刻推上车子头也不回的走了,好像是害怕没有回应的电话那头,又像是怕自己会留恋,舍不得离开。

徒步川藏线39天(生活就像旅途中的骑行)(22)

一个人的成长是很快的,有时一夜之间就能长大。整部影片结束,我们可以看到张书豪的变化,从一个稚嫩的大学生蜕变成一个坚韧不拔的大人。品尝了一路的艰难困苦,得到的自然是不同常人的成长。在滇藏线上,他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感受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在到拉萨之后,他小心翼翼的擦拭着眼前的自行车,在拉萨的大街小巷里穿梭,车速飞快,脸上洋溢着开心幸福的笑容。跨过障碍,到达终点时,那种成就感溢于言表。

徒步川藏线39天(生活就像旅途中的骑行)(23)

回到台湾,他收到了李晓川的明信片,并将它与哥哥的笔记本放在一起,这对于张书豪而言,是最珍贵的财富,是这一生不可多得的经历,感受生活,才会更加热爱生活。

徒步川藏线39天(生活就像旅途中的骑行)(24)

看尽生活百态,却依然热爱!

每当遇到困难时,我都会想到《转山》的坚持。生活就是充满艰难险阻的滇藏线,我们的目标就是坚持不懈,克服障碍,到达心中的西藏。其实旅途带给我们最宝贵的就是成长,而这一份成长将会伴随一生。

徒步川藏线39天(生活就像旅途中的骑行)(25)


图文原创。(部分来自电影剧照)

欢迎关注、交流、探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