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核中的贵族(橄榄核上的微世界)

流油多汁的“烧麦”、 热气腾腾的“羊杂碎”、 汤鲜味美的“莜面”、外酥里嫩的“焙子”……在微雕手艺人杨磊的工作室里,人们手持放大镜,“品尝”着内蒙古草原特色“美食”。这些栩栩如生、秀色可餐的微雕作品,是杨磊用一颗颗小小的橄榄核雕刻而成,组成了一个橄榄核上的“微世界”。

橄榄核中的贵族(橄榄核上的微世界)(1)

杨磊的微雕作品《烧麦》。新华网 发

橄榄核中的贵族(橄榄核上的微世界)(2)

杨磊的微雕作品《莜面》。新华网 发

橄榄核中的贵族(橄榄核上的微世界)(3)

掌心上的内蒙古草原“美食”系列。新华网 杨腾格尔摄

49岁的杨磊,是土生土长的呼和浩特人,他的工作室在文化底蕴深厚的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在他工作室的柜子里,摆放着一排盒子,每个盒子里放着一个拇指大小的微雕作品。凝神细看,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画面渐渐浮现在眼前,既具浓郁的现代气息,又融合了草原文化精髓,刀法细腻,尽显橄榄核的材质美感。

橄榄核中的贵族(橄榄核上的微世界)(4)

杨磊正在雕刻作品。新华网 杨腾格尔摄

杨磊的微雕技艺是跟爷爷学的,爷爷在山西老家时,是一位木雕匠人。

橄榄核中的贵族(橄榄核上的微世界)(5)

橄榄核经过杨磊的雕刻,渐成作品。新华网 杨腾格尔摄

也许是名字中带着“石”的缘故,杨磊很小就喜欢用石头在地上勾画各种图案。小学一年级时,杨磊就能拿着一把修脚刀,在干树枝、杏核、橡皮、笔杆上刻画龙、凤凰等造型,经常博得老师和同学称赞。

橄榄核中的贵族(橄榄核上的微世界)(6)

杨磊的微雕作品《蒙古马》。新华网 发

橄榄核中的贵族(橄榄核上的微世界)(7)

杨磊的雕刻工具。新华网 杨腾格尔摄

经过多年刻苦雕刻实践,杨磊博采众家之长,兼蓄各体之韵,不断探索,融汇南北技法、贯以独特的民族韵味,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艺术特点。

橄榄核中的贵族(橄榄核上的微世界)(8)

杨磊微雕作品《风中的额吉》。新华网 发

杨磊的微雕作品《风中的额吉》(额吉,蒙古语,意为“母亲”)意境悠远、饱含深情。橄榄核的一面被抛光,犹如一片高低起伏的草原。草原上有蒙古包、牧羊犬、勒勒车,坐在草地上的蒙古族额吉,正在眺望远方,仿佛在盼望远行的亲人归来。借助放大镜可以看到,额吉眺望远方的眼神真情流露,面部表情栩栩如生。

橄榄核中的贵族(橄榄核上的微世界)(9)

《风中的额吉》人物与黄米粒的对比。新华网 发

橄榄核中的贵族(橄榄核上的微世界)(10)

杨磊手持心爱的作品《风中的额吉》。新华网 杨腾格尔摄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这是魏学洢《核舟记》的开篇,其所记正是微雕技艺。杨磊说,《核舟记》里的小舟是在橄榄核上雕刻的,其技艺至今无人能够超越。橄榄核质地细腻,硬度恰好,非常适合微雕,且保存期长,可把玩性较高。

橄榄核中的贵族(橄榄核上的微世界)(11)

杨磊微雕作品与火柴棒的对比。新华网 杨腾格尔摄

橄榄核中的贵族(橄榄核上的微世界)(12)

慕名而来的微雕爱好者与杨磊交流。新华网 杨腾格尔摄

在杨磊的工作室里,前来欣赏、交流的微雕爱好者很多。有人千里迢迢从区外慕名而来,或鉴赏他的微雕精品,或是送来贵重材料请他雕琢。

橄榄核中的贵族(橄榄核上的微世界)(13)

一位顾客在杨磊工作室选购微雕作品。新华网 杨腾格尔摄

橄榄核中的贵族(橄榄核上的微世界)(14)

杨磊在教授徒弟微雕技法。新华网 杨腾格尔摄

杨磊说,目前他正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希望多收几个徒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微雕这项精湛技艺代代传承下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