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有啥区别(南方和北方的小年)

小年,古人也叫“交年”,是农历新年之前,比较重要的一个日子。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就要为过年忙碌了,屋里屋外大扫除,准备丰富的年货,而且这一天还有一个特别的节目,就是祭灶。

只是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南方和北方的小年,并不在同一天。北方的小年,是在腊月二十三,而南方大部分地区,小年却是在腊月二十四。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按理说都是小年,南北为什么方会相差一天?

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有啥区别(南方和北方的小年)(1)

实际上,按照我国民间的传统,小年这一天,一直是腊月二十四。

三国两晋年间,有一个人叫周处,少年时为害乡里,后来改过自新,成为文武双全的名士。他曾经写过一本书,叫《风土记》,其中就记录说:

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

另据北宋的孟元老,在他的著作《东京梦华录》中记载:

二十四日交年,帖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司命”。

而南宋诗人范成大,更是专门写了一首《祭灶词》: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

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有啥区别(南方和北方的小年)(2)

既然小年这一天,一直是腊月二十四。为什么后来在北方,却成了腊月二十三呢?

这是因为清朝建立之后,皇宫里沿袭满族人有一个习俗,就是在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称之为“堂子祭天”。

这也就是《清史稿》中记载的:

堂子祭天,清初起自辽沈,有设杆祭天礼。

只不过腊月二十三祭完天之后,腊月二十四又要祭灶,即麻烦又劳累,还花费不少钱。于是没多久,皇帝在祭完天之后,捎带着就把灶神也给祭了。

皇帝这一祭拜不要紧,预示着小年就成了腊月二十三。

据《清史稿》记载,在顺治之前,清廷一年有“五祭”,是合在一起祭祀的。到了顺治八年,又分开来祭祀,后来嫌麻烦,又合在了一起。

到了康熙年间,干脆把“五祭”中的四个祭祀都停了,只留下了腊月二十三祭灶。

惟十二月二十三日,宫中祀灶以为常。

由此可见,在清朝宫廷里面,把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三,应该在康熙之前就已经是惯例了。

有道是“上有所好,下必甚之”,皇帝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王公大臣们怎么可能落下?王公大臣们不落下,下面的各级官吏还不表示一下?于是到了清朝中后期,皇宫里的这个惯例,便逐渐在北方民间流传开来,于是北方地区过小年,就改为腊月二十三。

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有啥区别(南方和北方的小年)(3)

实际上,有关小年,从大体上来说,只是南北方相差一天。如果分开来说的话,各个地方的小年,也有一些不同。

比如说江浙地区的一些地方,把腊月二十四和除夕前一天,都称为小年。而南京地区和安徽北部,把元宵节称为小年,据说是为了纪念建文帝朱允炆。还有过去的水上人家,小年则是在腊月二十五。

有一句老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实际上,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同的风俗,才有了我们绚烂多姿的中华文化。

大家说是不是这样?

本文为“索彦聊诗词”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