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君说日语对话(神剧里太君说的台词)

那些听惯了的鬼子台词竟不是日本话

欢迎关注公众号【老萨有发现】(sashuchang2015)

因为写文章,用了二战中日军侵华航空兵部队的战史《虎部队奋战记》作为参考,用到中间看到一处描述忍俊不禁——在日本工作多年,一直没有澄清的一件事终于有了答案。

该书中有一段描写,记述了在武汉日军一名司机威胁一名中国孩子的事情,其中那位司机用了“スーラスーラ”这个词。

太君说日语对话(神剧里太君说的台词)(1)

在从小到大的抗战剧中,日本军官在逼问什么的时候,如果恼羞成怒了,常常说这个词——“死啦死啦地”

不过,和日本人接触不少,从来没听他们说过这句话。好吧,也许一般日本人生活中这句话不常用这个词?于是直接去问,所问到的日本人也是一头雾水,表示不知所云。日语中的“死”,要么发音类似于“信”,要么类似于“洗”,说成“死啦死啦”重音完全不对,所以很长时间以为这是我们哪位导演臆造出来的。这次,终于确认,当年的日本兵的确这么说话,意思也没有问题——スーラスーラ的发音正是“死啦死啦”。这说明老一代电影工作者的功夫还是下得到位了。

日军内部互相打的时候一定不会这么说

这里面,前后两端的“三”和“地给”都是中文,只有“宾”是日语,是“ビンタ”,即耳光的意思,串在一起就是连打三个耳光的意思。日军内部惩戒的时候肯定不会说这样的句子。

“太君”也是如此,虽然我国抗战剧中的汉奸把这个词叫响了,但日本的辞典里也找不到这个词。

太君说日语对话(神剧里太君说的台词)(2)

报告太君……

这个词,应该是从日语“大人(たいじん)”的发音衍化来的,这个词是在日占区对日本军官的称呼,其发音类似“太金”,以讹传讹变成“太君”是有可能的,只是不会这样写。

类似的还有一个词——“开路”,甚至出现了“开路一马斯”的说法。

太君说日语对话(神剧里太君说的台词)(3)

搞不懂八路的地道,黑田队长只好“开路”了

一般来说,在电影中出现鬼子说“开路”,总会让观众松口气。这通常是在鬼子被糊弄了,没发现八路,或者对地道、地雷无可奈何之下,选择撤退时的说法。

有意思的是日语中也没有“开路”这个词,它真正的源头应该是日语“帰ろう(返回)”一词,发音为“卡埃洛”,连读起来,是不是有一点“开路”的感觉?至于“开路一马斯”,那就属于中式日语了,完全不合那边儿的语法。

当然,并不是所有日本兵的台词都属于这种“大兵中国话”,有些则是正宗的日语。“哈依”,“摩西摩西”就不用说了,电影里日军冲锋的时候,经常会喊“撒子给给”,这个词也曾让很多人表示困扰,说日语中没有这个词。

其实,这应该是由一个短句组成的,全句是“先、とつげき”,如果完整发音,是这样的——“撒凯,兔子该凯”,意思是“向前,突击!”

太君说日语对话(神剧里太君说的台词)(4)

怎么?发音有点儿不像?推测是在作战中听到日军的喊声,所以记忆下来有点儿走样吧,战场环境,可以原谅。

不过,这限于短句,现在的抗战剧中,有时也会出现大段大段的日文对话,那往往是没法儿听的,真正属于“把中国人唬得一愣一愣的,把日本人气得一蹦一蹦的”。推测应该是用网上的翻译软件把中文直接翻过来的(还能再省事点儿吗?),而后演员强行背诵。制片人要的大概只是个气氛,他拍电影也不是为了进行语言教学,所以这样做也没什么不对。

有意思的是早期的电影中,特别是黑白片时代,在这方面还是比较谨慎的,形成套路的一些日语也大多有据可查。甚至,有些土八路还能够创造性地发明一些绝妙的词句,估计也会让幸存下来的日本兵印象深刻。

太君说日语对话(神剧里太君说的台词)(5)

比如,《平原游击队》里的郭振清扮演的李向阳,当日本兵喝问:“什么地干活?”便回答了这么一句出彩的台词——“卫生丸新交地干活”

“新交”这个词,日语也是没有的,但日本兵听得懂,因为“大兵中国话”里面有一个词——“進上(しんじょ)”,意思是奉上什么东西,发音正是“新交”。

所以,“卫生丸新交的干活”,意思便是送你一颗卫生丸——至于卫生丸是什么,当然是谁吃到谁明白了。

还好,老郭是动作加偶像派明星,在电影中这类语言上的发明表现得不多,否则,我估计又会多一门“游击队日本语”了。

【完】

欢迎关注公众号【老萨有发现】(sashuchang201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