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炽盛之哥白尼(科学的炽盛之哥白尼)

按思想见解讲,近代从十七世纪开始。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没有一个会让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感觉不解;路德会吓坏托马斯•阿奎那,但是阿奎那要理解路德总不是难事。论十七世纪,那就不同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阿奎那和奥卡姆,对牛顿会根本摸不着头脑。

在创立科学方面,有四个不同凡响的伟人,即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和牛顿。

其中哥白尼(1473——1543)是属于十六世纪的人,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哥白尼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改革者,他的目标并不是挑战他那个时代的宇宙哲学,他只是想修正古希腊天文学:让他烦恼的是,为了使地球中心模型解释得通,人们不得不引入大量复杂的、专门的几何结构。

而另一方面,他的模型则更精致更简单,甚至带有艺术美感。本着文艺复兴的时代精神,他欣赏的不只是它与科学的关系,还有它的美学形式。“相较于假设出大量必须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从而将问题复杂化来说,”他写道,“我认为人们更容易相信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这位视觉假象迄今最伟大、最成功的对手是一位波兰教士,抱着真纯无暇的正统信仰。他在年轻的时候旅居意大利,接受了一些文艺复兴气氛的熏陶。他很早就已经相信太阳处在宇宙中央,而地球则作双重运动,即每日间的自转和一年一度的绕日回转。尽管他也让大家知道他个人的意见,但害怕教会的谴责,他迟迟没有公开发表。因为几乎对一切有助于增进人世间幸福和知识的革新,教会只要能反对总要反对。

他的主要著作《天体回转论》(De Revolution bus Erbium Celestial)是在他逝世那年(1543)出版的。那时他已经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了——有人说他直到死的那一 天才看到自己著作的印刷品。讽刺的是,即使他的书出版了,也没有即刻产生影响,直到后来被像伽利略这样的科学家采用并开始传播他的观点。

哥白尼请他的读者想象自己处于中心之外,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来观察宇宙。他的理论要求有能力从一个完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世界、看待人类:人,作为主体,必须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观点出发看待宇宙、看待自己。这种反思性的视角疏离和视角逆转被人称作哥白尼式的革命。

康德用这个革命来以新的方式诠释人类认知。对其他一些人来说,这被看作是针对那种对人类理性的过分乐观信念和人在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实事求是的批判。

从前人类是从一个位格角度来看待世界的;现在他必须放弃这种虚假的自我拔高,而把自己看作只是宇宙中的一颗尘埃。

在哥白尼时代,并没有既知的事实足以令人非采纳他的体系不可,倒有若干个对此不利的事实。如果当代的经验主义者假使生在十六世纪,会头一个嘲笑这新宇宙哲学不值一谈。实际上,显示科学家本色的,并不在他所信的事,而在乎他抱什么态度信它、为什么理由信它。

科学家的信念不是武断信念,是尝试性的信念;它不依据权威、不依据直观,而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用他自己的话说:“勇于探索真理是人的天职。”哥白尼把自己的理论叫作假说是对的;他的敌派认为新的假说要不得,这是一个错误。任何假说不论是多么荒谬,都可以是有用的,假如它能使发现家以一种新的方式去思想事物的话;但是当它幸运地已经尽了这种责任之后,它就很容易成为继续前进的一种障碍了,这是一条普遍的准则。

创立近代科学的那些人有两种不一定并存的长处:作观察时万分耐心,设假说时有大无畏精神。其中第二种长处最早期的希腊哲学家先前曾有过,第一种长处在古代晚期的天文学家身上也有相当程度的表现。哥白尼像他的一些伟大的后继者,两种兼有。新天文学除了对人们关于宇宙的想象产生革命性影响以外,有两点伟大价值:第一,承认自古以来便相信的东西也可能是错的;第二,承认考察科学真理就是耐心搜集事实,再结合大胆猜度支配这些事实的法则。这两点价值无论哪一点,就哥白尼来讲都还不及他的后继者们发挥得充分,但是在他的事业中,这两点都已经有了高度表现。(阅读文献《西方哲学史》罗素著)

科学的炽盛之哥白尼(科学的炽盛之哥白尼)(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