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的本质(虚伪的性别平等)

宝洁的本质(虚伪的性别平等)(1)

夸张的标题党,恶俗的性别对比,谁也意想不到,这是国际快消巨头宝洁会做出的宣传,然而事实就是如此。

3月13日,宝洁会员中心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名为《女人脚臭是男人的5倍,不信闻一下!》的推文。3月24日,该篇文章被骂上热搜。

宝洁的本质(虚伪的性别平等)(2)

在文中,宝洁写道:“女人脚臭是男人的5倍?不信现在闻一下”、“女人头发比男人脏一倍”、“再爱干净的女人,内裤都比男人脏”等不仅没有客观真实的科学依据,而且极度具有性别歧视、性别对立的内容,最后宝洁自家的五件套产品是以拯救“女性体臭”的面貌出现

宝洁的本质(虚伪的性别平等)(3)

这已经是借着伪科学的名义,对女性进行PUA了。

更为可笑的是,宝洁在其官网上更是将性别平等放在十分瞩目的位置

宝洁的本质(虚伪的性别平等)(4)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宝洁,在遭受舆论压力之后,将相关文章删除,并于3月24日在“宝洁中国”官微发布声明,为文章的不当内容对女性的不尊重,郑重道歉。“宝洁公司一直提倡平等,包容和尊重的价值观。我们已经删除这篇文章,并严肃整顿该账号的运营。我们一定会深刻反思,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宝洁的本质(虚伪的性别平等)(5)

不痛不痒的甩锅道歉,更让网友愤怒。而这也并不是宝洁第一次营销翻车,虚伪的性别平等早已翻车多次,而宝洁依然不曾悔改,或许,在宝洁的心目中,仅占据其全球市场份额10%的中国女性已经变得不足轻重。

2021年3月,宝洁邀请杨笠在京东商城的一场直播活动中担任主持人、推广旗下品牌产品,引发反对和支持杨笠的网友的对骂。随后,宝洁撤下了京东平台有关杨笠的所有宣传产品,进一步引发网友质疑。

几乎同一时间,宝洁旗下潘婷品牌在一则“三八妇女节”宣传文案中称,“潘婷去‘女’字旁变潘亭”

引发网友不满:

“我就是女的,为什么要遮遮掩掩去掉女字旁?再也不会用这个牌子。”

到了8月份,宝洁又因旗下舒肤佳香皂包装上“去除99%细菌”的标语无充分科学论证却突出标注,被指欺骗、误导消费者,被平顶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20万人民币。

仅4个月后,12月17日,宝洁发布公告,由于检测出致癌物苯,正在主动召回在美国生产的潘婷、植感哲学、澳丝袋鼠和 Waterless的多款干发喷雾类洗护产品

宝洁创始于1837年,是全球日用消费品公司巨头之一,公司总部位于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1988年,广州宝洁有限公司成立,宝洁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时任宝洁中华区总裁的潘纳友曾指出:“面子”是打开中国市场的关键,中国消费者舍得为“面子”花钱,而采购权又基本掌握在女人手里,因此美发、护肤品是最好的破局之路。

宝洁以女性产品为突破口的战略核心得以确立。宝洁在中国市场获得快速发展。宝洁又顺势进入低端市场,依靠规模化、标准化,市场份额一度达到47%,洗护发产品更是超过50%。

曾经中国市场上耳熟能详的快消品牌,几乎都属于宝洁公司。

2008年、2011年和2012年是宝洁的巅峰时代,营收均突破800亿美元,曾一度拥有超过300个子品牌

高光之后,宝洁开始跌落。

因为产品线众多,自相打架,营销混乱等原因,在2013年至2018年,宝洁开始陷入大幅下滑。

2013财年-2017财年,宝洁全球净销售额分别为739亿美元、744亿美元、707亿美元、653亿美元、651亿美元。其后,在多次更换CEO、整顿缩减品牌,宝洁开始逐步回升。

目前,宝洁公司在大中华区共经营9个品类共28个品牌的产品,包括女性护理品牌丹碧丝、护舒宝、舒隐,秀发护理品牌海飞丝、沙宣、潘婷、飘柔,织物护理品牌碧浪、当妮、汰渍等

宝洁的本质(虚伪的性别平等)(6)

宝洁2021财年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12个月,宝洁的净销售额达到了761.18亿美元,同比增长7.28%;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143.06亿美元,同比增长12.08%。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三个月,宝洁的销售净额为210亿美元,同比增长6%;净利润42.23亿美元,同比增长10%。

宝洁的本质(虚伪的性别平等)(7)

宝洁的本质(虚伪的性别平等)(8)

从股价上来看,宝洁除了1999年-2005年间有较大下挫,多数时间一直处在上升趋势,目前其美股报价为151.08美元/股,处在历史最高价时期。

从财报来看,大中华区在2021财年的有机销售(不计入并购交易、资产剥离交易以及汇率变动影响的销售额)同比上涨了12%,贡献了宝洁2021财年全年净销售额的10%,也就是76.1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485亿元人民币。

不过总体来看,宝洁目前在中国日化市场的风光早已不如往昔,市场占有率已从曾经最高47%降至2019年的30%。

宝洁正在更多的失去中国市场,失去中国女性的心。

目前宝洁在大中华区的增长更多的依靠价格上涨。

宝洁2022年财年第二季度(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三个月)的平均商品定价上涨了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