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灭亡最可惜的帝国(唯一同时拥有5个都城的帝国)

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我们会发现许多许多的文明已经掩埋在岁月的年轮中,随着时间的流沙消逝无影踪,独留下现在的我们在空自长叹,为那曾经的波澜壮阔扼腕,为那曾经的辉煌而伤感!

这些消逝的文明,不乏有一些体量巨大、行走在人类文明前列的存在。比如精绝古国,比如楼兰古国,又比如那被称为翱翔长空的鹰之族!

契丹的族群是一个传承久远的民族,史书考证源起于东胡鲜卑的一支。属于以游牧生存的民族,起源于中国的东北地区,生活状态为半农耕半游牧。契丹的名号最早出现在北齐554年时的《魏书》。在汉人的相关记载又以《资治通鉴》的年代为最先。

世界上灭亡最可惜的帝国(唯一同时拥有5个都城的帝国)(1)

契丹人民风彪悍,善于奔袭。在五代十国时契丹族的迭剌部就出现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耶律阿保机。古阿保机在907年得到可汗之位,他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决定将可汗制度由开始的家庭改选变为终身制。此举遭到部族的反对,阿保机凭自己过人的才能,成功的稳定了政权。后又成功平掉了其它的七部,至此统一了八个部族。于916年学中原皇朝称帝,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辽太祖。

从916年阿保机开始称帝到1125年大败于女真族为止。契丹王国共统治了200余年的占中国一半的疆域。期间经历9次政权的更替,在夺得宋朝疆域后,其统治地域达到了宋朝的2倍。契丹曾和大宋签订议和条约,成友好之邦达100多年。在这些年间,中原通向西方国家的商道成封锁断裂的状态,所以导致了亚洲和欧洲大陆部分地区的国家在当时以为契丹就是中国,中国就是契丹。从而引起的症结是,西方的一些史料记载中,描述中国时,则为东方的契丹国。到了现在,在某些国家中,仍保留着中国为契丹的称呼。

上文中有呈现如此兴盛的契丹,统治了历史中都可以排在前列的疆域。那么这些疆域是怎么统治的呢?

世界上灭亡最可惜的帝国(唯一同时拥有5个都城的帝国)(2)

契丹辽国的行政地域划分方法最大为道,辽国有五个道,下辖为府,再往下为州或者叫军或者叫城(属同一级别),再下面为县。其中辽国的五道各有一个行政中心,又名为京,所以也可以以京的名字命名道。其中的中心设了五个都城,分别为属上京道的上京临潢府,属中京道的中京大定府,属东京道的东京辽阳府,属南京道的南京析津府,属西京道的西京大同府。五京中,其中上京地位最高,是首都,其它四都名义上都为陪都,其中又属中京政治地位稍微高于其它三都。

辽国为何会不同于以往建如此多的都城呢?当然是有原因的。因为辽国本来就有游牧的性质,所以不会在一个地方长久的不动。车马就是他们的家,而古时候的出行的条件又不是很方便,所以要解决种种不便,便生出一种新的政治中心。跟随着政权首领移动的“宫殿”。那么多建几处都城的需求也便相应而生了。

世界上灭亡最可惜的帝国(唯一同时拥有5个都城的帝国)(3)

只是受制度的制约,几乎没有长盛的王朝。从1031年开始,辽国渐显颓势。连年征战,攻打西夏,威逼宋朝,生活败坏,极度奢侈。终使得女真不再服从辽国的管理,集结人马反抗辽国。在与女真交战的同时,辽国内部也发后了叛乱。内乱虽然被平定,但已不敌女真。于1125年,最后的辽帝成为女真建立的金朝的俘虏并于三年后因病去世,至此,辽国正式灭国。

此后,有辽国贵族在西北部号召残余的辽国人,占领了蒙古和新疆的东部部分地区,经过努力挣扎,后成立了西辽国。不要小看这个西辽国,也许是骨子里就是个善战的民族,这个帝国也曾经发展的很是强大。但后来终还是被比他们更强大的蒙军所灭亡。在西辽灭亡之前,有分支族人在东北方位建立了东辽,于1270年还是被元朝所灭。

世界上灭亡最可惜的帝国(唯一同时拥有5个都城的帝国)(4)

到了今天,我们已经无从发现曾经辉煌的辽国后人的身影。但史料记载,最后的东辽灭亡之时尚还有百万之多的契丹族人,却成为谜一般的消失了。

有些谜底终会有解开的一天。没想到在近代,技术先进到一定的程度,还能帮我们解开历史之谜,那就是考古界的DNA鉴定技术。考古学家在分别在四川和内蒙等地发掘出了墓葬,又从云南保山、施甸等的民众那里收集了大量血液样本。再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旗和其他几个旗、县提取到了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族等人群的血样,在细心取得古人骨骼中的DNA检测后同众多的血液样本的DNA时行比对,终于得出了完全的结果,契丹同达斡尔族人有着确定的遗传关系。

结合史料,学者们总算找到了该族的踪迹,据推测,元朝时候,频繁征战,然后契丹族人在战争中分散到各地,或后来集中成为更大些的族群,或投入其它族的圈子之中被同化了。到这里,也算是好不容易找出了契丹人失踪的的谜底。不得不感叹,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所有的进步都能让我们更好和更透彻的认知这个世界!

文|江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