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太焦虑你不可能什么都用(比没有一技之长更焦虑的是)

现在很多人已经不相信怀才不遇这种说法了,但新的人才被埋没,已经悄悄开始。

昨天,老王在南京宴请一位从外地来南京出差的老朋友时,讨论了这个话题,引起了老王的思考。

别太焦虑你不可能什么都用(比没有一技之长更焦虑的是)(1)

该好友认为,现在社会发展,能进入大公司、独角兽公司的人才、专才寥寥无几,而很多人才却在小企业,他们也是非常有能力的,只是缺少被发现的机会。他还提到,说现在猎头的确促进了人才的快速流动,也使人才价值得到了提升,但猎头只是寻找现成的人才,然后进行撮合交易,给人才一个更高薪的机会。而这种机会只集中在一家公司,没有真正的让人才得到更大的才华展示,让人才价值更好的放大,让更多雇主了解和认可。

老王也比较认可该朋友的观点。的确是这样的,猎头只是帮助人才寻找和展示其机会的一个通道,只是一个被动展示,而真实的人才却想通过一个很好的媒介来主动自我展示,让更多的人员或雇主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这才是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说一个真实的案例!某公司电商总经理在职时,很多大型会议都请他去演讲、搞分享,但这位电商公司总经理离职后,很多大型会议和活动都不请他了,而是请接替他的新人。当老王和这位总经理聊天时,他也说,很多会议和活动请的不是他,而是他背后的资源。

这些是大公司人才具有的天然资源,他们的能力很好,但很多人看到的未必是他们本身的能力,而是看中他背后的资源。而对小公司的人才来说,没有这种资源,该如何展示自己呢?

如果想通过大公司的做法,被很多大型会议或活动邀请去进行自己展示,几乎没有机会。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不行,而是因为他们背后没有强大的资源做支撑。

而这些人才,能力、经验也不输给其他人,到底该如何展示呢?

你可能会说,通过猎头挖到大公司工作一段时间,不是解决问题了吗?难!现在大公司招聘,基本上都是校招进入或对等社会招聘。

校招,也基本上都是名校进行校园招聘,而非名校的学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他只有进入其他中小企业,一旦你进入了中小企业,特别是你有了第一份工作后,以后再想进入大公司,机会就会变得非常渺茫了。

别太焦虑你不可能什么都用(比没有一技之长更焦虑的是)(2)

为什么老王这么说呢?因为你的求职通道决定你职场能走多远。不管你是通过招聘或通过猎头或其他渠道,他们招聘时都是关注人才对等。所谓对等原则就是他们给大公司招聘,基本上都从相对应的大公司挖人,因为思维和认知相差无几,便于融入和工作的开展。

假设某独角兽公司招聘一位总监,该独角兽公司肯定要求人员来源比自己公司牛或相差不大的公司。如果猎头帮助他们挖一位小公司出来的人才,不但通过不了简历筛选,反而会影响猎头的自身品牌。所以,这些不是猎头的原因和责任,也不是猎头们所能把控的。

正是这种对等招聘原则,致使很多中小企业人才被埋没。老王这里说的人才被埋没不是说人才找不到好的工作,而是人才不能更好的让自己的价值展现给更多人,让更多的伯乐发现,进而让人才价值得到更大的提升。所以,很多人,没有给人才展示和展现人才的机会,这个做法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从人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是完全站在自己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这是老王经常说的用户思维。很多人,提前把框框都搞好了,然后去找人才,无非就是从A挖到B,然后月薪提升20%-50%。真正的用户思维是让人才发自内心,通过一种媒介让自己最擅长的绝活(能帮助公司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展现出来,而不是提供规划好内容,来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填埋方式。如果能做到这些,不管什么人才,都不会被埋没。

别太焦虑你不可能什么都用(比没有一技之长更焦虑的是)(3)

老王做猎头十年来,发现人才被埋没的很多案例,有些通过老王的能力得到解决,但这种太少太少,凤毛麟角,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真正解决人才埋没的问题,还需要更多人才参与。下一步老王计划就做这件事情,从人才(用户)需求出发,根据人才(用户)的需求,来提供解决人才(用户)解决方案,让人才不再被埋没,也是老王的使命所在。

写在最后

人才被埋没,是因为没有给人才更多自我展示机会。

想解决人才被埋没,唯一的方法就是调动人才自我驱动,让人才发自内心的参与,给人才好的展示机会的渠道,以达到人才被更多伯乐发现。

版权声明:本文属“猎头老王”原创内容,如您想转载本文或联系老王,请私信即可。

1、跳槽季已经来临,高管们要不要跳槽,看完这篇文章再做决定

2、从蔡崇信、王小川,到陈春花、干嘉伟们的成功,他们做对了什么?

3、如何挖猎百万年薪职业经理人,这3点算是讲透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