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学会对孩子的表达(父母不同的表达态度)

1

父母要学会对孩子的表达(父母不同的表达态度)(1)

很多家庭的矛盾纷争,都是在表达上栽了跟头。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当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反对他。

有一次朋友曾来家里吃饭,席间朋友羡慕地对我说:“真羡慕您一家,说话是温柔的。”

我被他逗笑了:“不然呢?一家人说话要靠吼吗?”

朋友低着头苦涩地说:

“我家就不是这样,我妈平时说话很冲,只要我说的话,稍稍不顺着她,她就会说:‘是是是,就你懂得多!’

明明是一句无关痛痒的话,我妈都能小题大做。所以我越大越不愿意与她交流。我爸妈也常常因为小事争得面红耳赤。”

表达是一门艺术,而在家庭中,我们却往往忽略了它。在沟通中,说话不注意语气,总是用咄咄逼人的态度,说很多偏激的话语,惹来很多不必要的家庭矛盾。

良好的家庭,常常就毁于一句话上。

2

父母要学会对孩子的表达(父母不同的表达态度)(2)

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语气态度是非常关键的。

朋友的母亲与家人之间的交流语气,经常充斥着非常的不耐烦,甚至动不动就。

比如,朋友说某样东西很好,可以有怎么样的功效,他的母亲立刻会反驳:那东西是骗人的,你也信?

就算朋友称赞某样东西好吃,他的母亲也会很大声很不以为然地反驳:" 这种东西,也就你一个人喜欢吃!"

原生家庭对于一个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在长年累月粗暴语气的熏陶下,朋友的情绪也特别的容易激动,对父母出言不逊,对朋友口无遮拦,对旁人冷嘲热讽,一不注意就冲着最亲近的人放肆。

出来工作后,脾气也大得很,有时还会跟上司顶得青筋直冒,总以为上司会无限地包容自己,其实就是一种情商极低的表现;和同事虽然没有直接开吵,但关系也没有多么的融洽,总是觉得跟他们无话可说。

这些年,因为不会好好说话,不知道得罪了多人,失去了多少的机会。

比如,有时自己明明是一片好意,但因为说话的语气不够温和,就变成了抱怨;明明只是正常的讨论,但不知道怎么的就变成了争吵。

中国式家庭,缺的从来不是爱,而是沟通技巧。

3

父母要学会对孩子的表达(父母不同的表达态度)(3)

“刀子嘴豆腐心”从来都不是心地善良的代名词,对于家庭交流来说,“刀子嘴”无疑是割开情感连结的利刃。

明明是关心,张口却夹枪带棒,身边的人感受不到关心,相反,时间久了,越来越经不起所谓好心的打击。

“刀子嘴,豆腐心”这句话,实在是不敢苟同,也有很多人将自己的尖酸刻薄标榜为“刀子嘴,豆腐心”。言为心声,无论你的初衷再好,刀子就是刀子,它划开的伤口实实在在。

好的人际关系,说什么话,用什么样的语气是很重要的,再好的感情,也受不住每天的尖酸刻薄。

刀子嘴真的没有什么好炫耀的。

4

父母要学会对孩子的表达(父母不同的表达态度)(4)

能注意控制自己的语气,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不同的语气所表达出的效果是很不一样的。

很多父母的目的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是却经常由于焦虑的心情,难以把握好和孩子说话的语气,即便说的再有道理,孩子也很难听进去。结果教育的目的没有达到,有时还让孩子心里不舒服。

生活中,这样的对话并不陌生:

“你怎么总是乱扔垃圾?”

“跟你说多少遍了,上完厕所记得冲!”

“又把杯子摔了,你怎么这么没用!”

身为父母,如果懂得控制语气,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同样的意思,如果家长这样说:

“垃圾要扔到垃圾桶哦。”

“你刚上的厕所还没冲。”

“下次注意,以后这样拿杯子不容易摔。”

换一种表达方式,孩子听后的感受和接受程度截然不同。

一个人说话的态度和语气,比内容要重要得多。说话语气好了,家庭才能好。

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谁不想屈服于温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