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恩皇帝怎么死的(有明一代唯一一位以世曾孙身份袭封的亲王)

弘治十五年(1502年)正月十四,位于山西太原的晋王府突然陷入一片素白之中,府内的各色人等都面露哀色。此情此景皆是因为这座府邸的主人,大明晋藩第五任亲王朱钟铉薨了。朱钟铉去世后,充当丧主,主持其治丧事宜的,既不是其儿子,而不是其孙子,而是年仅15岁的曾孙——朱知烊,这在明代藩王中是绝无仅有的

熬死了儿子、孙子的晋王朱钟铉

晋藩始封君为明太祖嫡三子朱棡。作为塞王,晋藩实力在明初各藩中数一数二,又与燕王一系关系不睦。因此靖难之后,晋藩惨遭朱棣祖孙三代的打压,直属于王府的军事力量太原三护卫被裁撤,晋王之位也绝封长达八年。直到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三,明宣宗驾崩,皇太子朱祁镇继位,晋藩才迎来了曙光。已经恢复冠带的前晋王朱济熺,与明宣宗差不多前后脚相继去世,享年61岁。随即朱济熺的嫡长子、原晋藩世子,现任平阳王朱美圭被批准袭封晋王,晋藩才得以复封。具体见《晋王朱棡诸子的内斗:兄弟阋墙,四叔渔利》。

王继恩皇帝怎么死的(有明一代唯一一位以世曾孙身份袭封的亲王)(1)

朱棣剧照

朱钟铉,晋宪王朱美圭的庶长子,生于宣德三年(1428年),生母为朱美圭的妾侍崔氏。正统六年(1441年)五月初五,按《皇明祖训》定下的原则,被赐予象征着郡王身份的镀金银印,与当年六月二十六正式册封为榆社王。次日,朱美圭薨逝,享年43岁,赐谥曰宪。

晋宪王没有嫡子,因此朝廷在一番磋商后,命刚被封为榆社王的庶长子朱钟铉主持丧仪,相当于确立他晋藩继承人的身份。正统七年(1442年)四月十九,朱钟铉正式晋封为晋王

自明成祖之后,明朝诸帝普遍寿数不长,别说是万岁,连越过半百这条线的也仅有嘉靖和万历祖孙俩,多数驾崩时仅30多岁。相对于本家大宗,处于小宗地位的藩王、郡王们,可能因被圈养了,整天无所事事,心旷体胖之下长寿众,活到一甲子的很是普遍,上七八十岁的也不少,最长寿的当属代府活到了92岁的襄垣王朱成鍨。

寿数绵长之下,超长待机的藩王也为数不少。吉藩的始封君吉简王朱见浚,2岁封王,72岁去世,在位时间长达71年,成为有明一代在位时间最长的藩王。朱钟铉的在位时间虽然比不上朱见浚这位族侄,可61年的待机时间,在明代也算是有数的了

王继恩皇帝怎么死的(有明一代唯一一位以世曾孙身份袭封的亲王)(2)

太原拱极门旧貌

长寿是人人所期待的,但有时候长寿并不是一件好事,就比如朱钟铉吧,由于待机时间过于强大,结果熬死了所有儿子,熬死了嫡长孙,可以说他人生的后半程是在不断地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中渡过的

朱钟铉共有4子,分别是:嫡长子朱奇源,及朱奇渶、朱奇溶和朱奇瀴三个庶子。天顺三年(1459年)七月,十周岁的朱奇源被册封为晋王世子,符合《皇明祖训》中“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朝廷授以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的规定。朱奇渶、朱奇溶和朱奇瀴先后被册封为义宁王、河中王和襄阴王。

生于成化三年(1467年)的晋世子朱奇源嫡长子朱表荣,于成化十四年(1478年)被册封为晋世孙。朱钟铉对这个大孙子是相当的喜爱,特地为他向朝廷求取宗室中原本只有亲王、世子和郡王才可以戴的翼善冠,获得明宪宗的特许。

王继恩皇帝怎么死的(有明一代唯一一位以世曾孙身份袭封的亲王)(3)

翼善冠

然而天不遂人愿。成化二十年(1484年)正月,河中王朱奇溶薨逝,享年31岁,这是朱钟铉送走的第一个儿子,时年57岁。随即晋世孙朱表荣又于弘治六年(1493年)十二月薨逝,享年27岁,朱钟铉时年66岁。而后,47岁的义宁王朱奇渶及38岁的襄阴王朱奇瀴,相继于弘治九年(1496年)三月和五月去世,朱钟铉时年69岁。硕果仅存的朱奇源,又在一年之后的弘治十年(1497年)四月离他而去,享年48岁。

至此,已是70岁高龄的朱钟铉,终于送走了自己所有的儿子,及最宠爱的大孙子,此事对他的打击可想而知。

​独一无二的世曾孙朱知烊

世孙朱表荣、世子朱奇源相继去世,垂垂老矣的晋王朱钟铉在伤心之余,还面临着一个择取继承人问题。儿子都去世的前提下,只能从孙辈或曾孙辈中选取。除老四朱奇瀴外,其余三子都留有子嗣,其中世子朱奇源共有6子,除去世的嫡长子世孙朱表荣外,还有嫡次子朱表槏以及朱表椈、朱表柣、朱表栺和朱表檈4个庶子,这五人当时皆在世。

王继恩皇帝怎么死的(有明一代唯一一位以世曾孙身份袭封的亲王)(4)

晋王府大概范围

​本来朱奇源去世后,朱表槏是世孙的最佳人选。只可惜前世孙朱表荣育有2子,长子早夭,而庶次子朱知烊依然在世。按照明代“长幼伦序”的支系继承制度,在朱表荣一系有后嗣的情况下,轮不到朱表槏这个次子来出任继承人,即便他也是嫡子

朱知烊,生于弘治二年(1489年),为晋府世孙朱表荣的庶次子,生母为朱表荣妾侍彭氏。父亲去世时年仅5岁,可谓是幼年失怙,祖父去世时也才9岁。但他是朱奇源一脉嫡系的唯一在世之人,即便还是黄口幼童,也依然是晋王之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在此之前,藩王继承人有世子、世孙的封号,可从未册封过曾孙为继承人的实例。

不过这难不倒懂得变通的大明君臣们。比如明太祖亲自制定的皇室家训——《皇明祖训》中,只对皇帝的诸子及孙辈进行了安排:嫡长子为皇太子,其余诸子为亲王,皇太子的嫡长子为皇太孙,亲王的嫡长子为世子,其余诸孙为郡王。对于各支系的嫡脉曾孙辈的封号,并未做出详细说明。明宣宗时期,朝廷根据实际情况,变通的创设了亲王世孙这一封号。

事情与代藩始封君代简王朱桂有关。朱桂正妃代王妃徐氏,是大明开国第一武臣魏国公徐达的次女,也就是说他与明成祖朱棣既是兄弟,也是连襟,因此在建文年间受四哥牵累遭了罪。复爵之后,朱桂性情大变,虽然限于王妃的背景,没做出“宠妾灭妻”这种大逆不道之事,却将王妃和嫡长子世子朱逊煓赶出了王府,别居他处。此后“狠傲”的朱逊煓因为母亲出头,与父亲闹得势如水火,性格暴躁的朱桂甚至一度打算直接杀子。

王继恩皇帝怎么死的(有明一代唯一一位以世曾孙身份袭封的亲王)(5)

代简王朱桂

永乐十六年(1418年),时年26岁的朱逊煓去世,留下两个庶子朱仕壥和朱仕墰,与祖母一起生活。朱桂对他们不闻不问,祖孙三人靠着内使种地才勉强过活,封爵之事更是无从说起。

宣德二年(1427年)四月,已经重病缠身自知时日无多的代王妃徐氏上书朝廷,为两个嫡孙讨要名分。明宣宗得知实情为之恻然,打破常规册封朱仕壥为代王世孙,穿戴郡王冠服。此后亲王世子的嫡长子大都会被册封为世孙

己巳,代王妃徐氏奏:‘长孙仕壥年十五,次孙仕墰年十二,乞行冠礼,赐封爵,为之择配。’上以命行在礼部。既而,尚书胡濙奏曰:‘代王世子已薨,庶长孙合称代世孙,典郡王冠服。庶次孙合授镇国将军,与一品冠服候。世孙袭爵,通行册命之礼。婚事,宜于本处官员军民之家选择,候年长成礼。’从之。时代王有心疾,妃及子孙皆不淂近,被斥异居,故妃独奏云。”(《明宣宗实录》)

王继恩皇帝怎么死的(有明一代唯一一位以世曾孙身份袭封的亲王)(6)

代简王朱桂

既然可以打破常规册立亲王世孙,自然也可以更进一步册立世曾孙。于是晋世子朱奇源去世后,朝廷册封朱知烊为晋府世曾孙,以作为晋王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时间当在弘治十一年(1498年)二月或稍前,因为此年二月二十二日,朝廷批复同意了晋王朱钟铉请求由世曾孙朱知烊代晋王行礼的申请。

丙午……命晋府世曾孙知烊,凡遇时节进表笺及祭祀之类,代晋王行礼,以世子冠服给之。从王奏也。”(《明孝宗实录》)

对国家来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对于明代的藩王来说,最大之事无非是上贺表与主持祭祀。此时朱知烊年虚龄10岁,即便是放在那个年代,他这种不足舞象之年,没有成长为成童的少年,还处于学习阶段,需要人辅佐,没到亲政的阶段,年少即位的明英宗就是一例。

在位的晋王朱钟铉,主动将两大事务交给朱知烊这个年幼的世曾孙主持,并为他求取世子冠服,一方面是为培养朱知烊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借此树立世曾孙的权威,为权力的平稳过渡做准备。以防哪天自己突然去了,晋府陷入动乱。

弘治十五年(1502年)正月十四,朱钟铉薨逝,享年75岁,赐谥曰庄。次年,15岁的晋藩世曾孙朱知烊袭封晋王,成为有明一代唯一一个由世曾孙晋封的藩王。随即在他的奏请下,祖父朱奇源、生父朱表荣父凭子贵,分别被朝廷追封为晋靖王、晋怀王。

王继恩皇帝怎么死的(有明一代唯一一位以世曾孙身份袭封的亲王)(7)

亲王、世子,郡王冠服

朱知烊最大的特点是“至孝”,无论是对嫡母郝王妃,还是对生母彭氏,都极其恭敬孝顺。母妃去世之时,这位晋王殿下哭得死去活来,以至于“号痛几绝”,出现了“素芝产于寝室,白鹤盘旋祭所”这等祥瑞。晋藩宗室河中王朱表椁深受感动,山西抚按也特地上奏其事。明世宗为之感动,特地赐敕奖谕。

晋王知烊性至孝,事嫡母郝妃及生母彭甚谨。母妃薨,号痛几绝,丧尽礼。有素芝产于寝室,白鹤盘旋祭所。人以为孝,感河中王表椁等,及山西抚按上其事。上嘉王孝行,命遣官赐敕奖谕。”(《明世宗实录》)

​与明武宗的邂逅

朱知烊袭封晋王后没几年,明孝宗驾崩,大明朝堂的当家人换成了同样年轻,并且崇尚武力,心心念念要从文官集团手上夺权,恢复太宗、宣宗时期荣光的明武宗朱厚照。这样一个皇帝,在文官当权的时代,自然会与之爆发冲突。这种种形势下,本然在一旁安安静静当孝子的晋王朱知烊,竟然意外地卷入了朝堂的冲突之中,并再次创造了一个在藩国与当朝皇帝邂逅的记录

王继恩皇帝怎么死的(有明一代唯一一位以世曾孙身份袭封的亲王)(8)

明武宗剧照

追封晋靖王朱奇源的六子中,除朱表荣以外的五子俱被册封为次郡王一等的镇国将军。追封藩王诸子晋封郡王有先例在。宁王朱权的嫡长子,宁世子朱盘烒先父亲一步而去,没能继承王位。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盘烒的嫡长子宁世孙朱奠培袭封宁王,朱盘烒被追封为宁惠王。随即他的其余诸子朱奠墠、朱奠垒、朱奠堵、朱奠壏,分别被册封为瑞昌王、乐安王、石城王和弋阳王。

有这个先例在,朱表槏等自然也想混个郡王当当。正德二年(1507年)九月,朱知烊上书朝廷,为五个叔叔求取郡王之位。明武宗令礼部商议此事,意思很明白,那就是走个过场同意此事。结果礼部尚书李杰轻飘飘地来了句:“追封王爵者之子,视实封者不同,宜仍旧。”意即追封亲王本身就属于加恩,其儿子自然如同正式藩王之子那般进封郡王,将明武宗的潜意思拒之门外。

于是,明武宗下旨,命礼部会同廷臣共同检阅《皇明祖训》,查阅相关档案,再据此甚重商议加封追封藩王之子为郡王是否可行?

这一查就查出了问题来,《皇明祖训》并没有这方面的规定,但是当年周世子朱安潢未袭封而去世,其子朱睦柛袭封周王后,追封其父为周悼王,其兄弟朱睦梀等请求进封郡王,遭先帝(明孝宗)驳回。又以“然父既追封,其子亦亲王之子,似于加封亦宜”,将球踢回了明武宗这边,让他乾纲独断,引为定例。

王继恩皇帝怎么死的(有明一代唯一一位以世曾孙身份袭封的亲王)(9)

明武宗画像

明武宗据此加封朱表槏为新化王、朱表柣为靖安王、朱表栺为旌德王、朱表檈为荥泽王,并追封已经去世的朱表椈为安溪王。周悼王朱安潢的诸子也因此得福,全部进封为郡王。

同时明武宗严厉质问礼部,既然祖训上没有规定世子之子不可封郡王,那么当年是谁蛊惑先帝这样做的?于是,下旨彻查是何人何时所为。最终当年的礼部尚书张昇(已致仕)被褫夺致仕官员享有的一应待遇;礼部左侍郎李杰(现任礼部尚书)、右侍郎王华(现任南京吏部尚书)被勒令致仕;仪制司郎中(现任陕西参议)张琮、员外郎(现任韶州知府)董忱、主事(现任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刘台,因连署覆奏责任,分别被贬为知州、广信府同知和泰州同知。现任礼部左右侍郎张滐、白钺,及新任郎中许淳等二人,罚俸三月。

有明一代,自开国起,从没有皇帝到过藩王的封国,更不要说在封国与藩王相见。及至宪宗朝,连此前为定例的藩王进京面圣也被取消。自此开始,除非事涉谋逆,否则在外藩王再无与皇帝见面的机会,《皇明祖训》中规定的朝觐礼仪成为了摆设。然而意外卷入朝堂之争的朱知烊却在不经意间成了例外。

王继恩皇帝怎么死的(有明一代唯一一位以世曾孙身份袭封的亲王)(10)

明武宗剧照

明武宗这个庙号没有取错,生于宫中,长于妇人之手的他,有着一颗骚动的心,不愿想父祖一般被困在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中,渴望着如同高祖明宣宗、烈祖明太宗那般在广阔的天地间驰骋,策马疆场。为此他光明正大地给自己制造了另一套身份——威武大将军、镇国公朱寿。当今天子朱厚照自然不可出宫,可大将军、镇国公朱寿是军中将领,必须尚武为要,谁人能把他限制在宫中。

这不正德十三年(1518年)七月初九,取得应州大捷不足一年的朱大将军静极思动,趁着黎明前的黑暗,再次从皇宫东安门出溜出来,巡视三边去也

恰好正德八年(1513年),晋王朱知烊就曾经上奏朝廷,称蒙古人从偏头关(位于山西偏关县黄河边)入境,深入山西腹地五百余里劫掠。数年过去,当地防御水平如何朝廷并不是很清楚,所以朱大将军打算前去巡视一番。

出居庸关后,朱大将军经怀来、保安诸堡寨,抵达九边重镇之一的宣府。而后沿边关一路向西,于八月下旬由宣府抵达大同,在此改大同总兵叶椿府第为大将军总督府。短暂休整后,于九月初巡幸到偏头关,最后渡过黄河巡视了位于榆林的延绥镇。

王继恩皇帝怎么死的(有明一代唯一一位以世曾孙身份袭封的亲王)(11)

明代九边重镇分布图

十二月份,朱大将军突然驾临晋藩封国之地太原。皇帝陛下御驾亲临,可把晋王朱知烊给折腾坏了。朱大将军之所以行踪会这么飘忽,说到底还是朱知烊自己把他给招来的。

明武宗巡视到偏头关时,派人赴太原向晋藩索要女乐。王府乐户刘良的女儿、乐工杨腾的老婆刘氏,混在女乐被献了上去。哪成想,继承了祖父明宪宗钟爱熟女心理的明武宗,见了刘氏之后顿时惊为天人,将她收入了账内。由于还需要巡边,带着刘氏多有不便,因此暂时将她退回了晋府。这才有了返程时直奔太原的举动。

戊子,上驻跸太原。初上在偏头关,索女乐于太原。有刘良女者,晋府乐工杨腾妻也,以讴进,遂当上意。及自榆林还,复召之载以归。自是大见宠幸,饮食起居必与偕。左右或触上怒,阴求之,輙一笑而解。江彬诸近幸皆母呼之,曰刘娘云。”(《明武宗实录》)

本来皇帝巡边是一大政绩,结果因为一个“刘娘娘”,却成了明武宗众多黑点之一。对朱知烊来说,皇帝陛下驾临封国并不是什么好事,若是能选择这种面圣机会他肯定是绝对不要的。好在明武宗只在太原待了十天就起驾回京了,否则估计朱知烊会因那小心脏承受不住压力,而英年早逝了。

王继恩皇帝怎么死的(有明一代唯一一位以世曾孙身份袭封的亲王)(12)

游龙戏凤剧照

嘉靖十二年(1533年)三月二十五,朱知烊薨逝,享年45岁,赐谥曰端,史称晋端王。因其无嗣,围绕晋王爵位应该由谁承袭,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波。当然这个话题与已经去世的朱知烊无关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