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

这部以谍战为题材的《信仰》电视剧是越来越好玩了,剧情更像是对整个解放战争时期潜伏在敌人阵营的集体礼赞,因此需要大量的话外音作为解释。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1)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2)

这是一部“大杂烩”式的谍战玄幻剧,既有虚构的赵云飞、陈玉婷、王震川等我党卧底,又有熊向晖、张克侠、吴石等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我方潜伏者。

该剧试图全方位展现当年地下工作者的对党无限忠诚,既有对潜伏者的讴歌,也有正面战场的时间线,更有大量的敌人为何失败、我方为何胜利的政治宣传。

这部剧,总是想面面俱到,于是就采取了撒网式的方法,使得剧情主线东一耙子西一榔头,根本无法沿着一条主线叙事,导致有无数条辅助叙事线出现。

该剧必将载入“谍战剧史”,它除了在剧名《信仰》这两个字上,能和谍战剧巅峰之作《潜伏》《悬崖》《风筝》《借枪》的剧名字数一样外,再也没有了任何可比性。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3)

它的失败,不是男女主角的不入戏,也不是配角群演的不出彩,更不是道具场景的敷衍,而是所有剧情都像筛子一样的漏洞百出,你完全可以当做喜剧来看。

不信吗?

那么,就请你看看这些搞笑剧情好了。

传递情报,像闹着玩

在最新的第33第34集中,继续沿着雷剧的道路渐行渐远。只有更雷人,没有哪怕一个剧情能经得起深度推敲,先来看看这个在大街上传递情报的镜头。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4)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5)

是的,就是报务员小雅给卧底在敌人高层的陈炎送报纸,因为报纸上有一个我方故意制造的假消息:“陈炎在解放区的母亲被解放军抓住了,而且还受了刑。”

原因就是陈炎不被老蒋信任,我方决定用这种方式让老蒋重新重用陈炎。

于是,小雅手拿报纸走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当陈炎经过她的身边,她眼疾手快地将报纸塞进了陈炎手中,然后俩人都装作谁也不认识谁,彼此继续前行。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6)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7)

是的,小雅没有回头,她一定认为,只要我自己不回头,大街上就没有任何一个人看见我塞给陈炎报纸,这种掩耳盗铃的小把戏竟然用在了谍战剧中。

首先,这份报纸是哪里印刷的?为何陈炎买不到这种报纸?还需要冒险去送?

其次,陈炎是个将军,他没有老婆,老家只有一个老娘也不跟他住在一起?

再次,这种小伎俩就能让老蒋信任他?

有鸡蛋吃,还受委屈

真正的好剧,一定是细节上的成功,尤其是带有历史背景的谍战剧,你要对当年的大时代有总体的了解才行,比如那个年代的普通老百姓吃什么,穿什么。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8)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9)

屋里的桌子上,摆着一碗鸡蛋,还有水果和汤,这是什么生活水平呢?

对于当年战乱中的平民老百姓来说,能填饱肚子就很不错了,能吃上鸡蛋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哪怕是到了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我想吃鸡蛋都穷到吃不起。

可是,杨秀英的台词是,“你喜欢吃什么呀?跟我说。来,先吃口鸡蛋。”

有鸡蛋和水果吃还不满足吗?看来当年我们解放军的“小米加步枪”是假的。

敌人,都没有人性

马五没有人性,活活把真正的自己人董管家给勒死了,结果自己也被自己人给沉了江;庄媚娇也没有人性,对手下张嘴就骂;马五的小舅子更不是东西,姐夫死了还跟姐姐抢抚恤金……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10)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11)

你要不服气,就在该剧中找出一个有良知、有人性的敌人来,如果找出来我就倒立学狗叫,你根本一个也找不出来。

当然,男女主赵云飞、陈玉婷是,可是他俩都加入我党阵营了。

只要有人性的,通通加入我们;只要没人性、连人都不是的,全是敌人。

唉,说啥好吧,就这种奇葩剧情。

剧中,胡队长又被庄媚娇拿枪指着头,这个庄媚娇有个特点,只要不高兴就拿枪指着下属的头,我党的卧底没见到她有本事抓住几个,波浪卷烫头却很厉害。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12)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13)

当庄媚娇看到胡队长的老婆孩子时,竟然又变成了一个文艺女青年:“小孩子真是幸福,沉浸在自己的玩具世界里。

我靠!你刚才还拿枪指着孩子他爹胡队长的头,吓得孩子差点尿了裤子,现在又说孩子“有玩具”很幸福,这种台词真的让人啼笑皆非。

王震川,又懂中医

可能是我观剧不仔细,王震川啥时候又懂中医了?跟谁学的?剧中说是祖传的,可是该剧开播也没有交待啊。

关键问题是,如果王震川懂中医,为啥在重庆不开中药店,非要开个恒益百货店呢?看来是重庆不让开中药店。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14)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15)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16)

如果说,王震川会算账、很精明、会做生意没问题,这些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可是会中医可不是一日之功。

再说了,电视剧演了一大半,突然又说王震川懂中医,不感觉突兀吗?

女卧底,无所不能

敌人,毫无人性;我们,无所不能。

对敌人的羞辱,就是自取其辱。

看看小雅的本事,从小就经受了严格的训练,能过目不忘。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17)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18)

小雅自称,她十岁时,周爸爸就教她画作战图,十二岁时,李老伯就教她“熟记法”,能过目不忘。

不知道这个“熟记法”失传了没有,我儿子笨的连我手机号码都记不住。

其实,像小雅这样的天才女孩,还应该会开飞机、发射导弹、操作潜水艇、驾驶航天飞船去拯救全人类。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19)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20)

我方有小雅一个天才卧底还不够,结果吴嫂比她还厉害。

吴嫂的人设更牛:将军独女,曾在法国留学,我方的政治委员……

最让人不解的是,一个将军之独女可以为了革命,甘愿将自己卖给高大福家当佣人,而且还有一手的好厨艺。

你看看陈炎将军是怎么认识吴嫂的。

他说,“那天的饭菜很明显比以前好吃,当她端着饭菜上来的时候,我才认出了她。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21)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22)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23)

很想问问陈将军,那天的饭菜还能有多么好吃?

一个将军之女,卖自己为佣人就够雷人了,却又在“政治委员、法国留学生”的巨大光环之下,竟然还让她会做一桌子拿手的好菜。

这俩女卧底,真是无所不能啊。

看看她们俩,国共双方,输赢已定。

坐着飞机,送情报

在以往的抗战雷剧中,曾创造了手撕鬼子、裤裆藏雷、步枪打飞机、包子雷、向天上扔手榴弹炸飞机等雷人桥段,我还从来没见过坐着敌人飞机送情报的。

在这部剧中,我见到了。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24)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25)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26)

这是敌人开往北平的军用飞机,小雅换上敌人的服装之后,就冒充敌人的医护人员去了北平。

看来,对坐飞机的这几个人,根本不用审查是哪个部队的。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高层对军用飞机的管控都极其严格,每个能登上飞机的人都要接受彻底的调查,防止飞机内部被敌对势力安装爆炸物。

再看剧中的卧底,换身衣服就上去了,就像是坐公交车一样省事。

坐着轿车,去西柏坡

小雅一路平安,顺利到达同仁堂药铺内接头,结果接头人于先生被抓了。

正当小雅不知所措的时候,蹲在同仁堂门口的老大爷说话了: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27)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28)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29)

“你是姓崔吗?是找于先生吗?”

按说,老爷子又不认识小雅,他怎么会知道小雅是来接头的?

再说了,同仁堂药铺人来人往,这个老爷子总不能见人就问吧。

不过,无巧不成书,老爷子一问小雅,就问对啦。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30)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31)

我本以为,于先生被捕了,老爷子会套上马车送小雅去西柏坡,可是查了查地图才知道,北京到西柏坡有300多公里,估计小雅步行到西柏坡时,全国都解放了。

因此,剧中还是有点常识的,所以安排老爷子的小儿子开车去送。

大儿子被捕了,又派小儿子上阵,有这样的老百姓,我们何愁不会胜利呢?

可是,小雅坐飞机去北平,坐轿车去西柏坡都是一路绿灯的桥段,真是太让人质疑当年传递情报的便捷性了。

我们的孩子,都无所不能

还真应了那句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32)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33)

敌人是笨蛋,儿子也是;我们都是有如神助,无所不能,那么下一代的人也会继承优良的父辈基因。

对,哪怕是孩子,也会无所不能。

上图是小雅回忆的画面,正当别的孩子坐在教室学文化的时候,她就喜欢坐在电台前听“嘀嗒,滴滴答”的收发报声。

当年的延安,不单单是小姑娘喜欢学收发报文,小男孩也喜欢,这才能充分体现男女是多么的平等。

大人问孩子,“你着急忙慌的干什么去啊?”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34)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35)

我曾替孩子想过很多可能的回答,比如孩子会说,“出去玩,捉鸟蛋,找小朋友抓泥鳅,撒尿拉屎……”

但我万万没有想到,这个一脸稚嫩、甚至说话还奶声奶气的小男孩,却回答出了一句让我笑出猪叫声的话:

“电台值机,我收发报都及格了,明天还是大夜班呢。”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36)

谍战剧信仰北京台(无所不能女卧底)(37)

我滴个乖乖啊,一个孩子学会收发报文就够雷人了吧,还要让祖国的花朵去值大夜班,难道不怕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吗?

看来,这一年的延安,都把成年人抽调到淮海战役的前线去打仗了,只留下一群孩子们在守护着革命圣地——延安。

请问读友们,这八个剧情,搞笑吗?

#影视图文连载计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