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俘虏后还可以领金珠吗(特赦里三种日常用品)

《特赦1959》是一部详实厚重的历史好剧,不但真实还原了战犯从鬼到人的转变过程,那里面的物品,也都铭刻着那个时代的历史印记。尤其是当年的三种很稀罕的好东西,如果拿到今天,基本没人认识,那是因为这三种东西有两种已经消失,有一种在两个特殊的地方才可以见到。

第一种东西,有人可能一辈子都没见到过,起码笔者就没见过,那就是战犯第一天走进功德林就会领到的东西:一条毛巾,一把牙刷,半块肥皂,一盒牙粉。

被俘虏后还可以领金珠吗(特赦里三种日常用品)(1)

​毛巾牙刷大家天天用,肥皂早就变成了皂粉洗衣粉,至于牙粉,起码看着篇文章的一百个人中,有九十九个没见过更没用过,因为从笔者记事起,那种东西就消失了——不知道现在外国还有没有。

中国人可能是刷牙这一行为的首创者,但古人刷牙一般都用盐。“鸡初鸣,咸盥漱。”这是《周礼》规定的君子行为规范,这种规范一直延续到清朝,清朝皇帝和达官贵人比较讲究,他们都是用青盐擦牙。

用盐刷牙漱口,不但能清洁,还能杀菌消炎,现在有些地方的老人还保持着早上用盐水漱口的习惯。

被俘虏后还可以领金珠吗(特赦里三种日常用品)(2)

​牙粉当然也是中国人发明的,宋朝就已经有了专卖牙粉的商店。宋朝的牙粉添加了很多种中药,能够使口气更清新。如果宋之问所在的唐朝有宋朝的牙粉,他追求武则天的时候,就不用每天含着鸡舌香上朝了——这个为了抢两句诗而拿土口袋压死外甥的家伙,就是嘴里有异味而被武则天嫌弃。

宋之问无福消受牙粉,但是在功德林里,那是战犯们必备的日常生活用品,连王英光贺春年用牙粉,也得自己买,只有战犯们是免费发放。

战犯们可以免费得到牙粉,但是管理人员能得到的东西,他们当年却得不到,直到特赦走出功德林之后,他们才得到了这种东西:粮票。

粮票在三十年前可是好东西,要是没有粮票,出门在外只有两种结果:一、挨饿,二、费钱。

王英光宣布给每个人发放二百块钱五十斤粮票的时候,连见多识广的王耀武杜聿明也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被俘虏后还可以领金珠吗(特赦里三种日常用品)(3)

​现在除了搞收藏的,八零后九零后可能都没见过粮票,就是七零后可能也没见过。笔者上中学的时候在中心校住宿,农场给补贴,每个月有几块钱和三十二斤粮票。一个馒头二两粮票二分钱,要是没有粮票,馒头五分钱一个。

在八十年代,粮票已经不是必备之物了,只要不在食堂吃饭,根本就用不上。但是在五六十年代,尤其是特赦的1959年,王耀武杜聿明邱行湘走出功德林,要是没有粮票,还真吃不上饭。

他们请梁东芳吃饭,要是没有粮票,就只能吃菜而不能点主食了。

被俘虏后还可以领金珠吗(特赦里三种日常用品)(4)

​王英光回家探望母亲,拿出来的礼物,不是现金,而是自己平日积攒下来的粮票。这说明当时的普通老百姓,粮票根本就不够用。

最后咱们要说的这种东西,在功德林里,杜聿明用过,很多上了年纪的家庭主妇也用过,那是四五十年前结婚时的“三转一响四大件”之一:缝纫机。

这四大件是家底雄厚的人家才会给小两口买,现在收音机可能还有人听,自行车还有人骑,手表也还有人戴。但是如果哪个新娘子说要一台缝纫机,公婆也不知道是该夸儿媳会过日子,还是怀疑这姑娘是不是从几十年前穿越过来的。

读者诸君不要取笑,笔者还真会踩缝纫机,而且在两个地方都见过。一个是朋友开的服装厂,结果被人取笑了一番:都是电动的,你踩啥?

被俘虏后还可以领金珠吗(特赦里三种日常用品)(5)

​还有一个地方,那地方跟功德林性质差不多,缝纫机也不是电动的,笔者去讲课的时候见过,但没好意思把犯人请起来自己去尝试一下——怕晦气。

今天咱们说的牙粉、粮票、缝纫机,在五六十年代,可能很流行,但不知道读者诸君对这三样东西还有没有印象。反正笔者是有个遗憾:活了这么多年,硬是没见过牙粉什么样子。

这时候就要请问读者诸君了:牙粉、粮票、缝纫机,您见过几样,用过几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