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

九龙城寨作为赛博朋克视觉作品中十分重要的城市建筑参考元素,从它在现实生活中消失的那一天开始就牵动着无数艺术家们的心。城寨的异形结构之美、市井之间流传的诡异传说、无法无天的犯罪者天堂、繁华市区与脏乱差的城寨的阶级对比、反叛的思想等等……是一个魔窟一样的存在。

但对城寨居民来说它只是一个拥挤、脏乱但是温暖的家。

九龙城寨被视为罪恶之城虽然并不是没有根据的,但是这种印象却反映了大多数人对城寨的认识过于片面。其实大多数香港人都未曾踏入进九龙城寨之中,从小到大就被周围灌输着关于城寨的传说,这样就更巩固了人们对城寨的刻板印象,无论关于城寨所发生的事情是真是假,他们大都信以为真。

为何传说与现实之间会差别如此之大,人们依旧会选择相信那夸张的传说呢?这也许根源就是它的“三不管”标签,三不管即当时的港英殖民政府、中国政府、英国政府都不会高调介入和管理城寨,城寨外的居民因此会十分刻板地认为城寨就是一个无法无天、什么事情都有可能会发生的黑暗地带。简单来说就是当时的现实的社会情况,给民众带来无限遐想的可能。但这终究只是刻板印象,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其实从来都没有踏足过城寨,所以传闻和现实对他们来说根本无从对照,更没人会有兴趣去了解真相。

实际上的城寨内的确会有人进行不法活动,但城寨还是有警察来巡逻和管理,所谓的“三不管”也并不是他们理解的那样,城寨还是要受香港政府和法律所管制的。而且从历史档案、以及对当地居民、警察、邮差、街坊福利会副会长、机电工程师等采访来看都可以证明香港政府绝对没有放任九龙城寨不管——警察们会定期的巡逻,部分的单位会合法供应水电,邮差有时也会穿梭于这座迷宫内。城寨内的犯罪者也不会去干扰居民们的正常生活,没人抢劫收保护费,这有可能是因为城寨内的居民们十分团结的原因。

但是如果只是这么干说,肯定还是有很多人不相信,我认为要彻底了解一个事物或职业都需要先去了解它的历史,只有历史才会展现一条较为完整、相对客观、逻辑通顺的时间线,这有助于大家去更加方便和多角度的去了解一个事物。所以接下来我将按照以下的顺序来为大家讲述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

一.九龙城寨的发展历史时间线

(1)城寨的建立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2)抗日战争时期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4)内战时期

(5)建国后

(6)第二发展阶段(包含黄金时期)

(7)历次清拆

二.艺术作品中的九龙城寨

香港与当时日本的相似性——建筑、生活方式、经济腾飞、文化的传播、宗教、人口密度

三.总结

四.文献参考

最早的起源以及混乱的发展

城寨的建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1)

宋朝时期,当时政府在尖沙咀与茶果岭之间一带设立名叫官富场的盐场,其旁设“官富寨”,并派遣盐官管理及驻军保护。公元十一世纪,朝廷就在城寨派驻军队,军队驻扎在距离海较近的地方以来对抗海盗与入侵者。并且,1810年清朝为了防范西方列强的侵犯与威胁,在九龙搭建了炮台。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2)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3)

香港岛自1842年成为英国殖民地后,清朝政府于1847年扩建九龙寨城。九龙寨城与对岸的维多利亚城遥望对峙。清政府在1846年-1847年期间加筑了石墙、六座瞭望台和四座城门,形成了一个建筑群,这里也就自然而然的变成了清朝军官的办公之地,名为衙门(该衙门的原型在二战后我们熟知的九龙城寨形成后依旧存在于城寨内)。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4)

1898年据《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九龙以北的新界成为英国向中国租借的殖民地,但在清朝外交官员据理力争下,九龙寨城仍归清廷管辖,由广州府新安县大鹏协左营驻防,成为位处英国殖民地的清朝外飞地。

寨城是清朝官员办公的地方,地位约等于现代的领事馆。在十九世纪30年代初以前,因为这些历史原因城寨是一直处于自生自灭、放任不管的状态。而且九龙城寨的地理位置远离香港岛和九龙半岛的市中心,所以政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眼不见为净,并没打算去管理它。由于政府疏于管理和过问,因此部分寮屋居民就开始选择进入城寨居住,有的开始占有原有的建筑物,有的开始自行搭建简陋的房屋,也有当地的农民开始利用这个地方开始圈养禽畜。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5)

寮屋区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6)

寮屋区

九龙城寨这个地区迎来第一个重大变化是因为九龙湾的大规模填海工程(这块填海造地工程就是启德机场,于1925年1月24日投入运行,1998年7月6日关闭),这令香港政府越来越重视这个地区。港英政府想谋求这块地区的发展,所以想把城寨内的居民全部赶走,将城寨据为己有。虽然这个举动遭到了民国政府的强烈反对,但是在1935年香港政府还是将城寨居民全部赶了出去,并计划将旧城寨改为“供人吊古寻幽的旅游胜地”。

但是计划还未实施,战火就已经烧到了香港,几年后香港就被日军所侵占。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7)

此图是1980年代的新填海工程的俯视图,1935年的过于久远找不到图片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8)

启德机场-1945年

抗日战争时期

香港的发展停滞,大量的人口为躲避战乱离港。由于九龙城邻近与启德机场,在战争中也难免遭受到波及和蹂躏——蹂躏是指日军扩建机场,波及是指战争后期日军机场遭到盟军轰炸。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9)

香港日占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香港的处境与以前相比变化很大,日本侵占时期动摇了香港政府的自信心,这令香港陷入十分恶劣的境况。此时中国的局势也因为国共内战每天都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英国的势力与实力也因为二战的原因开始大幅度缩水,在东南亚地区这个状况尤为明显。

国共内战时期

在这些新的形势下,香港的首要目标就是恢复元气,但这同时也面临着十分巨大的挑战。香港的房屋在战争时期大量减少,但战时被迫逃离香港的居民也陆续返回,这就成为了香港政府最头疼的难题之一。

香港1945年的人口对比1939年160万人口减少至50万,其中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时人口大减。但是1946年年底,香港人口就已经回升到了100万人。大量人口的陆续返回,这造成了香港房屋短缺的情形,再加上逃避内战的大陆人口如潮一般涌入香港,寮屋区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人口继续倍增,在40年代末就已经接近200万人,进入50年代之后则又有一百多万人纷纷进港。

建国后

九龙城寨受人们欢迎这其实一点也不奇怪,虽然它因为自身原因和战争原因十分破旧,但是现成的房屋供应还是能做得到。而且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邻近九龙城的华人社区又挨着启德机场,这使得它的位置相对来说比较便利。但是这点供应还远远没法满足涌入香港的居民的需求,所以当时在这附近任何能够盖屋盖楼的空地,在横向和纵向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野蛮生长着,大量房屋拔地而起。

然而这些迅速出现的“寮屋区”在香港政府的眼中是违法的,但由于香港政府面临的人口这种大难题,香港政府如果命令去清拆这些寮屋区情况只会更加糟糕。所以在这段时期香港政府决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心里计划着先留着他们,过几年后再制定严格的规定来管理。然而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70年代,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这些寮屋区也就狗皮膏药一样紧紧地扎根在了九龙城寨,难以清除,之后的多次想要清拆九龙城寨都受到了居民们的激烈的阻挠。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10)

九龙城寨开始建立高楼初期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11)

已成型的九龙城寨,与上图对比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12)

由于九龙城寨与启德机场距离十分接近,所以这样的场景是真是存在的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13)

启德机场的飞机将将擦着附近楼顶飞过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14)

飞机与寨城的距离

黑暗的渗透

50年代开始,中英两国政府对九龙城寨的管辖权产生争议,英国政府冠冕堂皇地自说自话让中国方面十分反感,双方开始处处针锋相对。

当时的警察虽然经常在城寨附近巡逻,但是由于当时中英双方的关系以至于当时被逮捕的犯罪者的处理方式十分“混乱”。根据警察的报告说“我们现在的做法是,虽然会巡逻这片区域,并会逮捕在那里犯罪的人,但是我们不会交送给法庭来审理,而是以充公毒品等行政方式来进行处置,并在适当的时候将犯罪者驱逐出境”。但是,事实上大多的被捕者在警局的牢房里关押一两晚后就会被释放,只有犯下重大罪行的人才会被驱逐出境。但是当时中英关系又十分的尴尬,被香港驱逐出境的重犯并不会被采取什么行动,以至于很多的重犯又悄悄潜回香港。警察的报告还同时记载“若发生如谋杀案等严重刑事案件,则需要按照案件情况以及当时环境加以审视”。

结果这种奇葩的规定很快被泄露了出去,导致各种非法的勾当于1950年初开始渗透城寨。前文也提到了“如果发生严重的刑事案件得需要按照案件的情况以及当时的环境加以审视”这个规定,因此对犯罪者来说,九龙城寨复杂的环境简直是罪犯的天堂,所以黑色产业活动的数据开始激增。一份报告显示,截至道1954年11月,城寨内有154间烟窟(吸食毒品鸦片的场所),20间妓院还有5家赌馆,还有16家名可以包纳约300人的戏院,每天会上演两次脱衣舞表演。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15)

烟窟

奇怪的是,这样势力的涌入却在九龙城寨形成了一个很奇怪的状态,城寨内的不法之徒从来与城寨内的普通住民以及合法团体都是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

有人采访过在1950年代还是孩童的居民,在他们的记忆中城寨是一个安全的地方,甚至都不会觉得三合会成员会对他们有威胁,这种奇怪的状态一直持续存在着。据城寨药材店老板陈沛然采访所说:“虽然很多人犯罪了躲在城寨里,但是他们并不会伤害城寨内的居民。举个例子,相信没有人会给五岁的小孩子拿着500块去街边卖餸(菜)吧?但是这种情况在城寨内就会出现,街坊邻里都互相认识,关系都十分不错,所以都会监督维护城寨内的治安。如果真有犯罪发生,那么这个贼就休想逃出城寨,城寨的居民会齐心协力捉捕他”。在60年代左右,城寨居民自发组成了义工队,轮流巡逻街巷,但是其主要目的是防火灾,但是城寨内发生案件,义工队也会起到一定的警察作用。

但是总是会有意外发生,1958年2月27日在九龙城寨内发生了一起凶杀案,香港政府因此旧账重提,将1955年发生的两起关于三合会的命案拿出来说事。

由于这个契机香港警察也加大了对九龙城寨的警力与巡查力度,并开始加大力度来打击城寨内的一些黑色产业。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16)

三合会香堂

发展的第二阶段

九龙城寨受香港整体发生的变化影响,在60年代初期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大陆人口不断越界涌入香港,香港人口短时间内增加了三倍有余,面对这样的现象香港政府也面临着财政方面的巨大压力。由于财政困难难以应付开支,政府薪资远远落后于通胀率,所以公务员和警察不得不去找兼职来维持生计。社会上从事其他职业的人过的都越来越好,更讽刺的是他们的死对头黑色产业以及犯罪团伙更是越来越富裕,这让从事公务员和警察职业的心里落差越来越大,以至于警队和公务员之后的贪污风气十分严重。

虽然有人依旧兢兢业业地完成工作,光明磊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但是借用当时一位高级警官的话来说,“贪污就像无时无刻不在高速行驶的巴士,你可以在旁边跟它一起跑,也可以跳上大巴让它载你一程,但是你如果尝试在它前面逼停它,这是万万不可的”。从这位警官的言语中能看出来,当时的贪腐风气已经达到了一个无法无天的状态,结合香港的历史以及一些以当年为题材的港片可以看得出,不少正义的警员和官员都被贪腐利益集团所害。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17)

电影:金钱帝国 王晶 2009

在这种局面下(警察、公务员贪污腐败,其他产业发展赚钱不少),香港的黑产不良分子就把目标定在了香港市区内富裕的地区。

为了隐去自己的踪迹,这些不良分子会买通腐败警察令他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不那么过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从腐败公务员那里买到某种牌照来隐瞒身份与踪迹。虽然因为局势的变化,犯罪分子正在慢慢的改变,但是九龙城寨与其他寮屋区仍是他们的天堂。因为九龙城寨的建筑结构错综复杂,走廊通道如同迷宫一般,这对抓捕罪犯造成了十分大的困难。如果要封锁城寨的所有出口得需要出动40多名警察来进行看守,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警察内此时早已有内鬼,警察一来搜查的时候,大多时候犯罪团伙早已人去楼空。久而久之,双方达成一定默契,但如果警方低调处理或悄悄放过一些违法行为,这样的话拘捕的数字就会大幅度下降引起别人的注意。所以罪犯会特意遗留几件物品让警察去充公,或留下几个瘾君子和妓女,让警察的拘捕指标数据能够保持一定的平衡。当然这些被逮捕的人通常也就关押几天就被放出来了。

到了70年代初,香港政府的贪污程度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到了1974年,政府宣布成立廉政公署,负责肃清香港社会十分严重的贪污腐败风气。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18)

廉政公署大楼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19)

廉政公署ICAC

1974年建立廉政公署后,就代表着香港进入了十分严肃的查处违法组织团体,整治严打贪污公务员、警察的时期。这也同时代表着被政府打击的贪污警察会收敛很多,无法为罪犯提供保护网,因此九龙城寨对罪犯来说也不再是天堂。

环境问题

当你站在九龙城寨数十个通往幽暗城寨内部的巷道口的时候,巷道深处的幽暗似乎形成了无数双手,在牵拽引诱着你走向正等待着吞噬下一个人的城寨。

九龙城寨的巷道由于常年受不到阳光的照射,再加上城寨违规建筑的“野蛮生长”与大量贫民的涌入,导致九龙城寨的巷道卫生环境十分恶劣。阴暗潮湿,头顶上还有无数的管道,还都在渗着水,这样的景象会给人们带来一种城寨被生物化了的感觉,巷道就如同食道或血管一样,遍布城寨。巷道内经常有污水堆积,夏天的恶臭可想而知,而且巷道还混杂着许多其他的味道,比如说有潮湿的味道、熏香味、烧炭味、食物腐败味、烧菜味、鱼腥味、塑料燃烧味、发霉味等等。由于城寨的复杂地形和黑产聚集等原因(前文提过),大量的瘾君子聚集在城寨内,他们这些人的聚集无非带来的只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环境更加的脏乱差以及可以见到经常有瘾君子死在巷子里。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20)

九龙城寨内的巷道

在成型了的“黑暗之城”里,几乎所有楼房都紧紧的贴在一起,大家也许以为越往城寨内部走,这种环境情况会越明显,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城寨的内部核心区域是老人中心和青年中心那块与周围耸立的高楼完全不同的凹陷区域,这里的地面反而能接受到阳光的沐浴。阳光虽然无法触及九龙城寨幽暗的巷子,但是与此相反的是城寨天台上顶着明媚的阳光玩耍的孩子们,这种剧烈的反差带来的震撼得亲眼看见才能体会得到。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21)

邮差们摸索出来的送信路线图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22)

自制的简要九龙城寨立体图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23)

窗明几净的老人中心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24)

天台上玩耍的孩子们

前文提到了九龙城寨内居民众多,楼房与楼房之间十分拥挤,有多拥挤呢?根据统计数据来看,九龙城寨内的居民约为3万5000多人(最高时期可能达到50000人),人均可支配的空间只有30平方英尺(约2.7平方米),这也是为什么城寨的楼房会一直向上疯狂地“生长”。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25)

楼道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26)

巷道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27)

巷道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28)

黄金时期

前文也提到,九龙城寨的发展与香港的经济文化腾飞是息息相关的,香港当时的文化影响力通过歌曲、影视作品等不断向全世界传播。

讲个题外话,现在网络上很多人的年龄都比较小,以b站的用户为例,很多人都不知道那个年代的香港对内地的影响是有多么大。80年代到90年代末,大陆很多文化与生活习惯都受到香港的影响,不是b站很多人纳闷为什么东北人就算说不好粤语还喜欢哼唱粤语歌吗?当年的东北可是中国重工业发展的中心,是共和国的长子,比起别的不少地方生活都要富裕(以钢厂职工为典型)。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29)

东三省重工业基地

当时大陆受香港音乐、电影文化影响很大,大家可以去问问自己的父母,在他们年轻的时候肯定有喜欢的香港明星或比较喜欢的港片作品,那个时代出名的演员和歌手不少到现在还依旧有名,哪怕有些人已经离开了我们。受文娱作品影响大,自然也就向往着港片港剧里面的穿着、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比较富裕的地区会开始进行比较表面的模仿,像一些酒吧夜总会、家庭的装修风格(90年代)、穿衣风格(那个年代很多人酷爱戴墨镜),当然还少不了影响不少年轻人的《古惑仔》。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30)

古惑仔

东三省因为当时较为富裕,所以模仿的风气也越浓厚。

结合上面的解释,大家也许也就能理解到老舅的《野狼disco》想表达什么样的内容吧?比如disco在80年代,自张国荣的一曲《monica》风靡香港,迪斯科舞曲开始在中国流行。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31)

收录《monica》的《Leslie》专辑封面

为什么《野狼disco》这首歌里要掺杂着粤语、英语和东北话,歌词里会提到大背头、BB机、舞厅中闪烁着的老版灯球这些充满历史感的东西?很多人听着这首歌好像是多么的欢快,但其实真正经历过和了解那段东北衰落史的人却听到的是止不住的落寞,歌词里一个人看似在舞池里欢快的跳着舞唱着歌,但是满满的自嘲和辛酸却扑面而来。听一首歌得结合其创作者和创作背景来看,在我看来《野狼disco》就是另一种音乐表达版的《杀死那个石家庄人》,我就是石家庄人,更凑巧的是我都能体会到这两首歌内想要表达的情感。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32)

万能青年旅店-《杀死那个石家庄人》

回到正题一下,香港文化的蓬勃发展不说远的,就说与它是姐妹关系的广东地区,广东地区的朋友仔细回忆回忆小时候是不是有受到香港强烈影响?喜欢特摄和亚文化的朋友一定不陌生,为什么广东地区是全国特摄粉丝最多的省?为什么众多亚文化例如滑板、街舞等最先在广东地区生根发芽?这背后的历史我也就不细说了,想要了解的可以自行去了解历史。

说了国内的,那么咱们再来聊聊海外的,近到韩国日本,远到美国欧洲,港片当时是名扬海外的,李小龙、成龙、周星驰等就是证明港片风靡世界的最好例子,无数的后来的作品都在品鉴、模仿、致敬当时港片中的优点和文化。

城寨也一样,在80年代它作为文化元素被加入到各种作品之中,例如《省港旗兵》、《城寨出来者》、《阿飞正传》、邵逸夫投资的《银翼杀手》,城寨清拆前最后在城寨内拍摄的、成龙主演的《重案组》等,这些作品都或多或少将城寨的传说还有那份诡异的美感传递到全世界。以至于最后城寨在拆除前,引起全世界各个地区的艺术家们的注意,有的前来绘制城寨图纸,有的前来用照相机来记录城寨,同时也有的艺术家向政府发出了抗议。关于艺术文化方面我们之后接着再讲。

清拆

清拆其实并不是单指1993年那次完完全全的清拆,其实在九龙城寨发展的阶段中其实有好几次要被英政府清拆的风险。英政府想要清拆九龙城寨很早就有苗头了,只不过更多的时候是各种现实问题导致效果不理想或者是直接失败。

第一次驱逐与清拆

根据《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由1898年7月1日起英国将租借九龙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方及附近逾200个离岛,为期99年。然而港英政府当时需要调查情况,并不急于接管新界,在1899年4月才开始公布接收详情。4月14日,以屏山邓氏为首的新界原居民各大氏族反抗,爆发新界六日战,政府在4月19日才正式接管新界。当新界乡民反英活动没有停止时,英军认为这是要求清军撤出九龙寨城的最佳时机。

战后由于英国政府认为战争是由新安县官员策划,违反《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的“不得与保卫香港之武备有所妨碍”,因此在5月16日派皇家威尔士火枪队和100名炮兵义勇军入侵寨城,将城内官员和官兵全数驱赶。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33)

第二次清拆

港英政府在1933年6月10日发出通告,宣布最迟在1934年底强制收回城寨的土地,这个举动宣布开启了第二次清拆的行动。在1933年,九龙城寨已经有了后来脏乱的城寨最初的样子,港英政府第一次决定彻底处理掉这个与寄生在政治上的“肿瘤”。城寨居民虽然有激烈的抗议,但是因为英国提出提供新宅这个条件,令大多数抗议者屈服了。但其实城寨和中国的抗议并未停止,直到1941年日本入侵香港,港英政府的幻想才被暂时搁置。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34)

对比一下,日占时期日军将城寨城墙拆除拿去建机场

1947年,大量的难民搬进九龙城寨,港英政府通知他们搬离,但他们并没有理会。于是港英政府再次发出警告,并在别处提供免费的住所,但居民还是没有理睬。

1948年1月5日,寮舍被拆除,但搭建寮舍是十分简单方便的,所以被清除的寮屋很快又在同一片土地上重建。7天后,香港政府准备再次清拆寮屋,但遭到了居民们的投石攻击,同一时期中国内地爆发示威,英国驻广州领事馆被纵火焚烧,香港政府随即停止了对城寨的行动。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35)

第三次清拆

1962年3月港英政府宣布准备清拆九龙城寨的计划,在此两年前港英政府十分“满意”地处理掉一桩城寨内杀人事件,这让他们越来越大胆,认为可以无视中国政府肆意妄为了。知晓这个计划后的城寨居民立马成立了反清拆委员会,委员会右派和左派成员分别草拟文件发往了台北和北京。居民们虽然没有等来国民党的回应,但是却等来了向伦敦提出严重抗议的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当局郑重提出,九龙城寨是中国的领土,管辖权属于中国,历史上一向如此。请英国政府责成港英当局立即撤销拆迁九龙城寨的决定,并停止任何有关拆迁的行动。港英政府怕引起更大的争端最后选择了让步,暂时搁置了清拆计划。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36)

1963年1月18日光明日报上刊载了相关报道

时间到了1975年,港英政府认为九龙城寨内两栋新建立的大厦过高,并且位置距离启德机场的航道,为了保证起飞的安全,这些过高的建筑物必须做出让步,来削减一部分高度。港英政府根据《香港机场障碍管制条例》很意外地遏制住了城寨继续向上“生长”。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37)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38)

70年代与80年代城寨“生长”对比图

第四次清拆

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英国和中国政府皆发现城寨越来越难以忍受——尽管统计的犯罪率有所下降,甚至低于香港的平均水平。1984年12月,中英两国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处理香港问题,1987年两国共同决定拆掉城寨,迁徙居民。1987年1月14日,英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达成拆除城寨的协议,并于原址改建公园。而公园亦尽量保留城寨一些原有的建筑物及特色。

同日,三百六十名房屋署寮屋管制和清拆组人员,与人数大致相等的警察们集合在一起。警察将83个出入口都被封锁,管制和清拆人员以6人为一小队,每组由一名便衣警察陪同,开始收集城寨内所有居民的资料,合计有33000多人。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39)

接下来就是进入到制定复杂的赔偿方案以及和城寨居民沟通与对峙的漫长过程当中了。因为城寨内情况复杂,人也十分杂,所以这个赔偿方案制定起来十分的困难,当然围绕着赔偿与清拆问题,城寨的居民与警察对抗的场面时有发生。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40)

1992年,清拆九龙城寨的时候,有老居民不愿离开城寨,故与警察发生对峙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41)

警察清场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42)

小工厂的主人抗议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43)

静坐抗议

顺带一提,九龙城寨在被清拆之前有许多日本的游客来此地观摩,同时也有很多艺术家与政府交涉,希望他们能够进入城寨来进行一些创作,这个后面再提。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44)

日本游客来九龙城寨进行观摩

在第一阶段清拆工作接近尾声的前后,双方冲突变得更加的激烈,甚至在第一阶段清拆结束后发生了更为激烈的流血袭警冲突,但九龙城寨的结局已定,就算采取任何行动也无济于事了。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45)

清拆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46)

清拆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47)

清拆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48)

人去楼空的城寨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49)

摄影师捕捉到了一个女孩将脸贴在已经被移往城寨外的床垫上的场面,明显能看得出小女孩十分依依不舍。也许她此时已经知道了这座她一出生就生活在这里的城寨即将要迎来的命运,但对她来说,这里并非是什么罪恶之城或犯罪天堂,这里也并不传奇,城寨仅仅是她的小家园而已。

在我看来九龙城寨即是拔地而起的荆棘城,也是是一座光与暗交织的地带,更是一个糜丧和温暖并存的空间。是,城寨是被清拆了,从现实中彻底的消失了,但九龙城寨真“死”了吗?

8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的模样(浅谈香港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50)

九龙城寨被清拆后改建的九龙城寨公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