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校校园文化(这所中学融合多元文化)

阿尔巴尼亚籍女孩陆海燕毕业于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如今在上海交通大学读大一,她的汉语相当流利,除了母语阿尔巴尼亚语,她还会英语和韩语,之所以能掌握这么多种语言,陆海燕很感谢她的中学母校——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

“我选择就读甘泉外国语中学就是因为她的多语特色教学。”陆海燕说。

外国语学校校园文化(这所中学融合多元文化)(1)

陆海燕担任志愿者给居民测体温。本文图片均为 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 供图

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常务副校长杨云介绍,1972年,学校抓住“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契机,以敢为人先的胆识在全国首开日语课程,至今已有50年。目前开设有英、日、德、法、西语的第一外语课程和韩、泰、俄语的第二外语课程。全校学生100%学习双外语、100%参与国际交流、100%参加跨文化专题学习。

青春抗“疫”,外籍学生拥有助人为乐的心

吸引陆海燕的不仅仅是学习语言,还有学校丰富的资源和给中方及外籍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平台。

陆海燕被大家称为“百变女孩”,在甘泉外国语中学校内,她在各种身份中切换自如:校电视台导播、活动摄影师、节目主持人、表演者、篮球比赛参赛者等。

外国语学校校园文化(这所中学融合多元文化)(2)

陆海燕参加2021年“外教社杯”上海市大中小学生讲好党史故事演讲比赛,获得高中组二等奖及最佳传播奖。

在校外,陆海燕是红十字协会的一员,课余时间常参加红十字组织的志愿者活动。

2020年疫情期间,她主动报名成为志愿者,在花桥道口站岗支援防控疫情,还在小区门口担任社区志愿者,大家都对这位外国姑娘印象特别深刻,她身穿志愿者红马甲,手持额温枪一丝不苟给居民测体温,每天要给一两百名居民测体温,没有居民进门时,她还帮着接收、整理快递。

流利的中文和不惧困难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多方赞赏,陆海燕获得了上海市普陀区新冠肺炎防控优秀青年志愿者的荣誉称号。

让中国舞在国际舞台上熠熠生辉

在创建特色普通高中的过程中,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关注如何培养学生成长为兼具“民族情怀、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

常务副校长杨云介绍,学校从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三个维度设计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跨文化素养的培育目标,谱绘“包容平等的对话者、知行合一的实践者、多元世界的服务者、中国故事的传播者”的中学生画像。

外国语学校校园文化(这所中学融合多元文化)(3)

张紫璇(右一)向外国友人展示汉服。

上海姑娘张紫璇是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的在读学生,她的心愿是让民族舞蹈在国际舞台熠熠生辉,在学校搭建的平台上,她已顺利实现了这个愿望。

张紫璇2019年到日本山口县交流学习,她回忆说:“其实出国前我就想好了‘文化输出’这事儿,所以我的行李特别重,一个大箱子的表演服装。”

她说,自己是带着使命感去交流的。走进外国人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服饰更多是满族旗装,对于汉服,大多是惊叹华美却不知是来自何处。于是,在日本的幼儿园、敬老院、社区图书馆的表演中,她用汉服和舞姿征服了在场的观众。让张紫璇感到欣慰的是:“我耐心的讲解,让每一个有误会的人听了都赞叹不已,让中国文化与汉服之美一同留在他们的心中。”

陆海燕和张紫璇都表示,作为学生,她们很喜欢多元文化融合的甘泉校园,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百花齐放的多语学习环境滋养下,外籍学生与中国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学习成为了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杨云介绍,通过对跨文化学习场域要素的解构,学校重构“外语 外语”“外语 主题”“外语 非外语学科”“外语 活动/项目”的学习与综合实践模式,实现学生在连接真实生活、面向世界议题的深度学习中体验跨文化互动,有效提升洞察、批判、反思、建构等高阶思维品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