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某反杀案真相吴某犯过什么事(更多作案细节曝光)

北大吴谢宇,弑母,死刑。

从2015年7月,吴谢宇亲手杀害母亲并且逃亡,到如今的庭审宣判,前后一共经历了整整六年时间。

央视公布了庭审过程,其中2个细节,让所有人既愤怒又唏嘘。

1、从未问过母亲银行卡密码的吴谢宇,不用猜就知道母亲的密码就是自己的生日。

2、他选择杀死母亲的那天是7月10日,正好和自己生日10月7日倒过来,像是完成某种带有宿命意味的仪式。

00:11

母亲对吴谢宇的爱,是他犯下罪行后不用猜就知道的笃定。

母亲给了吴谢宇生命,吴谢宇却选择将日期倒过来,在这一天结束母亲的生命。

常言道:杀人偿命。

不管吴谢宇如何粉饰自己的弑母行为,都无法抹去他杀人的事实。

死刑的判决,对于吴谢宇来说是罪有应得。

但他对这一判决结果并不满意,就在前天(8月30日)上午,吴谢宇辩护律师冯敏向媒体表示,吴谢宇称对一审判决不服,将提起上诉,并正在书写上诉状。

而吴谢宇的姑父,也表示:如果他上诉,我一定全力支持。

吴某反杀案真相吴某犯过什么事(更多作案细节曝光)(1)

你发现了没?

虽然吴谢宇在庭审时一直在说:

自己当初杀母亲,是想和母亲一起死。

但实际上,在真正面临生与死的抉择时,他每一次都选择了“逃”。

杀死母亲后,他没有如自己所说的一样去“自杀”,而是带着骗来的巨款在夜店挥霍;

被抓获后,自知犯下弥天大错的他,仍抱着强烈的“求生欲”,提起上诉,想在最后关头为自己再搏一把。

或许,从2015年到现在,他这一路想逃离的,不是别的,正是深爱着他的母亲。

吴某反杀案真相吴某犯过什么事(更多作案细节曝光)(2)

从“天才学神”到“弑母凶犯”

被完美面具吞噬的别人家孩子

提起吴谢宇,人们多次用“完美”来形容他。

他是完美的超级学霸:

中考全校第一,以高分通过北大的自主招生,大一大二获得北大奖学金,被同校同学称为“学神”。

他是完美的暖心校友:

他非常热心,同学有不会的题目,只要找他,他都愿意一一解答;他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会因为自己参与的体育项目没有得到第一,而自责到流泪。

吴某反杀案真相吴某犯过什么事(更多作案细节曝光)(3)

他是完美的邻家小孩:

在亲戚朋友的印象中,他从小到大都非常懂事,从没有让父母操过心。

在网上也留下了爱妈妈的痕迹:

吴某反杀案真相吴某犯过什么事(更多作案细节曝光)(4)

可完美的另一面,却是弑母的恶魔!

提前购买作案工具,趁着母亲换鞋时多次用杠铃击打母亲头部;母亲死后还试图割下头颅,并用活性炭层层包裹尸体,防止腐臭。

紧接着,他伪造母亲的辞职信,案发后谎称出国留学,骗取亲戚144万巨额钱财用于挥霍嫖娼,购买大量情趣玩具,最多的时候一次性叫两个性工作者来陪。

逃亡期间,他白天是别人眼中文雅博学的辅导老师,晚上是取悦店里富婆的夜店男模。还与性工作者交往,俩人甚至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吴某反杀案真相吴某犯过什么事(更多作案细节曝光)(5)

这个大家眼中性格开朗,乖巧懂事,智力卓越的天之骄子,怎么会变成这样一个纵情声色的弑母恶魔呢?

经过对多篇媒体报道的细致查阅,以及整个案件从发生到庭审的多次复盘,我们推测人们口中一个又的“完美”,正是推动吴谢宇走向深渊的重要原因。

此前媒体曝光的几个细节,或许可以帮我们拼凑出吴谢宇此前真实的生活状态:

1、母亲对孩子有较高的要求,讲话非常直接。

吴谢宇在一次评比中偶然落选,谢天琴直接给儿子的班主任郑晶打电话,郑晶回忆:

谢天琴可能有些不满:

“从她的语气,我个人感觉他母亲是比较直,有什么就想说什么的人。

一般来讲家长给老师打电话都会比较客气,但她好像不是。叫一声‘郑老师’,接下来就直接开始讲事情了。”

2、母亲个性较为孤僻,没有可以交心的朋友。

同事张明回忆:

“谢天琴是我的同事,她性格挺怪的,不像媒体之前报道的那样。她不爱讲话,性格有点孤僻,和很多人不太合得来。”

张明甚至认为,以谢天琴这样的性格带小孩,孩子的性格有些偏激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觉得谢天琴应该没有一个可以交心的朋友。”

3、母亲经常泼人冷水,把最不堪的一面给孩子。

吴谢宇前女友接受采访时表示——

吴某反杀案真相吴某犯过什么事(更多作案细节曝光)(6)

吴某反杀案真相吴某犯过什么事(更多作案细节曝光)(7)

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母亲谢天琴已经习惯孩子旗开得胜,很难接受计划外的失败,哪怕只是一次小小的评比;

与人交流时,面对关切的问题,她说话直接,不屑于掩饰自己的情绪,间接印证了“她性格挺怪”的说法。

而结合吴谢宇前女友的说法“善于泼冷水”“把最不堪的一面留给儿子”,也证实了吴谢宇确实是在一个压抑的环境中长大的。

在母亲全方位的注视下,吴谢宇的“完美”绝非天然的,自主的,而是一点一点被雕琢,一点点被驯化出来的。

即使是小动物,生长在昏暗的灯光下抑或在明朗的阳光下,也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品性。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眼神正是最常笼罩他们的一种光线,他们往往是借之感受世界的明暗和自己生命的强弱的,最后根据这种光线调整自己的行为。

吴某反杀案真相吴某犯过什么事(更多作案细节曝光)(8)

自体心理学认为:一个人拥有两种自体,一个是假自体,一个是真自体。

幸运的人,真自体和假自体逐渐趋近,达成一致。不幸的人,被完全割裂的假自体蒙蔽了多年,压抑不住的时候,终于得到了最极致的爆发。

当杀死母亲的那一瞬间,吴谢宇杀死的是自己存活了22年的假自体。

那个假自体完美无缺,却是从小被训练得如此。

他为了不让母亲失望,必须展示出这样完美的一面,随着母亲的倒下,他被压抑22年的真自体诞生了。并从假自体的完美极端,走向真自体的堕落极端。

那个真自体放荡下流,但那是真的,也是母亲无法接受的。

吴某反杀案真相吴某犯过什么事(更多作案细节曝光)(9)

“你死了我也不活了”

是世间最毒的诅咒

除此之外,我们还注意到,吴谢宇曾对母亲说过想要自杀。

而母亲是怎么做的呢?

他妈妈回了一句:

“你想自杀?那我也活不了了,我也想死。如果你要自杀,那不如我先死。”

吴谢宇说自杀,其实是一种求助,母亲不仅没有提供帮助,反而说出要死一起死的话,把儿子的生命和自己的生命捆绑起来。

在心理学里,这种亲子关系叫“恶性共生”。

具体表现为,父母不能相爱,也不能爱自己,所以用亲子关系替代其他关系,试图用亲子关系满足自己的需要。

而孩子呢,他们没有机会发展自己,只好把别人的需要当成自己的需要,内心空虚,没有存在感。

即使痛苦甚至怨恨,但仍无法离开彼此,畸形地纠缠在一起。

但两个人灵魂是注定无法装进一个躯壳的,强行挤进去,最后只能收获同时碎裂的两个人。

吴某反杀案真相吴某犯过什么事(更多作案细节曝光)(10)

还记得去年年初15岁女孩弑母案吗?

残忍勒死自己母亲的15岁女孩瑶瑶,在勒死妈妈后写了一封信:

“妈妈,难道您不爱我吗?你何尝不是天天往我脖子上套绳子?唯一不同的是:我用的绳子是物质的,你用的绳子是精神的。

你被窒息的是心跳,我被窒息的是心而已!”

案发当天,她骗妈妈说你太累了,我给你按摩按摩。

在趁母亲不备之下,用事先准备好的绳索从其背后下手,用绳索套住了母亲的脖颈活活将她勒死,然后装在行李箱里。

做完这一切后,张女士的女儿反锁了家门,一个人和行李箱中母亲的遗体一起待了两天一夜,直到东窗事发。

吴某反杀案真相吴某犯过什么事(更多作案细节曝光)(11)

张女士一定是爱孩子的,她单身带孩子,赚钱让孩子上一年学费4万的私立高中,让孩子在课余期间学习画画、钢琴,从小学到高中一起坚持接送,风雨无阻。

吴某反杀案真相吴某犯过什么事(更多作案细节曝光)(12)

但这种爱的方式却是不恰当的:

张女士的朋友在采访中提到,张女士平时对瑶瑶的要求极为严格。

成绩一定要前五名,将来必须考上清北、复旦这样的学校,一定要比自己强,一定要出人头地;

女儿中午不想午睡也不行,一定要午睡……

她很少在乎女儿的想法,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实际上只是在剥夺女儿的自由意志和对自己人生的决定权。

孩子是带着自身对生命的渴望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当脐带剪断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而是一个精神上自立的人。

当作为一个人的自由被剥夺了,被控制了,任谁都会想要摆脱,但她和吴谢宇都以一种最极端、最错误的方式结束了这种精神控制。

吴某反杀案真相吴某犯过什么事(更多作案细节曝光)(13)

吴某反杀案真相吴某犯过什么事(更多作案细节曝光)(14)

当你全身心去爱自己

荒芜的心上才会开出玫瑰

当然,不管原生家庭如何影响了吴谢宇和瑶瑶,弑母之罪永远都是无法洗白、无法原谅的恶行。

死刑,是吴谢宇应有的惩罚。

而这场悲剧,给了我们2个启示:

1、真正的爱与教育,从你发自内心地爱自己开始。

很多人一生学不会的,就是爱自己。

谢天琴和张女士一样,尽到了一个好妈妈的责任,但唯独不知道如何爱自己,如何让自己快乐一点。

父亲去世后,吴谢宇尝试了很多办法,他曾带母亲四处旅游,向母亲发愿:我将来一定赚很多钱,在物质上满足您。

但无论怎么做母亲都不快乐。

父母的情绪决定了一个家庭的温度,当你自己都不知道如何爱自己,自己都不能让自己开心的话,如何能培养出一个快乐的孩子呢?

去爱自己,当你爱自己,你就有力量;当你有力量,你就不会被生活中的那些挫折打倒;

当你有自信有不被打倒的力量后,你就能把这份力量和充沛的勇气,传递给你身边的人。

就像书中说的那样:

“不要等待别人来斟满自己的杯子,也不要一味地无私奉献。

如果我们能先将自己面前的杯子斟满,心满意足地快乐了,自然就能将满溢的福杯分享给周围的人,也能快乐的接受别人的给予。”

吴某反杀案真相吴某犯过什么事(更多作案细节曝光)(15)

2、真正的爱与教育,一定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完整。

尊重孩子的完整人格,当然并不是让孩子随心所欲,而是在给孩子正确引领和教育下,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我们每个人都愿意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爱,但这种无微不至的爱中必须留有缝隙,留有独立空间,才能让爱在你们之间良性流动下去。

有时我们忘记了,孩子只是刚刚来到这个世界。

他们就像外星人一样,拥有无穷的能量和潜力,他们带着考察的任务,试着学习如何成为真正的人类。

作为父母,我们在教会孩子一切前,最重要的是教会他——“活着就有希望”。

作为孩子,我们多希望听到父母温柔的话语——“你不必成功便是我们骄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