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前50名(按行业划分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明细)

按行业划分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明细

几十年来,由于全球增长和资源消耗,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GHG)(主要以二氧化碳排放的形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

为了揭示这些排放的主要来源,这张来自 Our World in Data 的图表提取了 2016 年由气候观察和世界资源研究所(Climate Watch and the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提供的数据,当时总排放量达到了 494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CO2e)。

温室气体排放源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大致可以追溯到四大类:能源(Energy)、农业(Agriculture)、工业(Industry)和废物(Waste)。绝大多数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几乎有四分之三来自我们的能源消耗。

在每个类别中,还有更细粒度的细分需要考虑。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前50名(按行业划分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明细)(1)

1、能源(电力、热力和运输):73.2%

1)工业能源(Industry energy):24.2%

● 钢铁(Iron & Steel):7.2%,钢铁制造中与能源相关的排放。

● 化工和石化(Chemical & Petrochemical):3.6%,化肥、药品、制冷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等制造过程中与能源相关的排放。

● 食品和烟草(Food and Tobacco):1%,烟草制品制造和食品加工(将未加工的农产品转化为最终产品,例如将小麦转化为面包)与能源相关的排放。

● 有色金属(Non-ferrous Metals):0.7%,有色金属是指铁含量极少的金属:包括铝、铜、铅、镍、锡、钛和锌,以及黄铜等合金。这些金属的制造需要能源,这会导致排放。

● 纸和纸浆(Paper, Pulp & Printing):0.6%,将木材转化为纸和纸浆的能源相关排放。

● 机械(Machinery):0.5%,机械生产中与能源相关的排放。

● 其他行业(Other Industry):10.6%,其他行业包括采矿和采石业、建筑、纺织、木制品和运输设备(如汽车制造)的能源相关排放。

2)交通(Transport):16.2%

这包括少量电力(间接排放)以及燃烧化石燃料为运输活动提供动力的所有直接排放。这些数字不包括机动车辆或其他运输设备制造的排放 - 这包括在前一点“工业能源使用”中。

● 公路运输(Road):11.9%,所有形式的公路运输(包括汽车、卡车、卡车、摩托车和公共汽车)燃烧汽油和柴油产生的排放。

- 60% 的道路交通排放来自乘客出行(汽车、摩托车和公共汽车)。

- 其余 40% 来自公路货运(卡车和卡车)。

- 这意味着,如果我们能够使整个道路运输部门实现电气化,并过渡到完全脱碳的电力组合,我们就可以将全球排放量减少 11.9%。

● 航空(Aviation):1.9%,来自旅客旅行和货运以及国内和国际航空的排放。

- 81% 的航空排放来自旅客旅行。客运航空的排放量 60% 来自国际旅行,40% 来自国内。

- 19% 来自货运。

● 船运(Ship):1.7%,在船上燃烧汽油或柴油所产生的排放。这包括客运和货运海上旅行。

● 铁路(Rail):0.4%,客运和货运铁路旅行的排放。

● 管道(Pipeline):0.3%,燃料和商品(例如石油、天然气、水或蒸汽)通常需要通过管道运输(在国家内部或国家之间)。这需要能源投入,这会导致排放。建造不良的管道也可能泄漏,导致甲烷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 然而,这方面的内容被归入“能源生产的逃逸排放”类别。

3)建筑能耗(Buildings):17.5%

● 住宅建筑(Residential):10.9%):用于照明、电器、烹饪等和家庭取暖的能源相关排放。

● 商业建筑(Commercial):6.6%,办公室、餐厅和商店等商业建筑中用于照明、电器等的发电和供暖所产生的与能源相关的排放。

4)未分配燃料燃烧(Unallocated fuel combustion):7.8%

由其他燃料(包括来自生物质的电力和热能)生产能源而产生的与能源相关的排放、现场热源、热电联产(CHP)、核工业和抽水蓄能。

5)能源生产的无组织排放(Fugitive emissions from energy production):5.8%

● 石油和天然气的无组织排放(Fugitive emissions from oil and gas):3.9%,无组织排放是指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和运输过程中,由于管道损坏或维护不善,甲烷经常意外泄漏到大气中。这还包括燃烧 - 在石油设施中故意燃烧天然气。油井在开采过程中会释放气体,包括甲烷 - 生产商通常没有现有的管道网络来运输它,或者提供有效捕获和运输它所需的基础设施没有经济意义。但根据环境法规,他们需要以某种方式处理它:故意燃烧它通常是一种廉价的方式。

● 煤炭无组织排放(Fugitive emissions from coal):1.9%,无组织排放是煤炭开采过程中甲烷的意外泄漏。

6)农业和渔业中的能源使用(Agriculture & Fishing energy):1.7%

在农业和渔业中使用机械产生的与能源相关的排放,例如农业机械和渔船的燃料。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前50名(按行业划分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明细)(2)

2、农业、林业和土地利用:18.4%

整个食品系统 - 包括冷藏、食品加工、包装和运输 - 约占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四分之一。

1)牲畜和粪便(Livestock & manure):5.8%

动物(主要是反刍动物,如牛和羊)通过一种称为“肠道发酵”的过程产生温室气体 - 当消化系统中的微生物分解食物时,它们会产生副产品甲烷。这意味着牛肉和羊肉往往具有较高的碳足迹,少吃是减少饮食排放的有效方法。

动物粪便在低氧条件下分解会产生一氧化二氮和甲烷。这通常发生在在狭窄区域(如奶牛场、牛肉饲养场、养猪场和家禽场)管理大量动物时,这些地方的粪便通常大堆储存。或在泻湖和其他类型的粪便管理系统中处理这些“牲畜”排放。这里仅包括牲畜的直接排放 - 它们不考虑牧场或动物饲料的土地用途变化的影响。

2)农业土壤(Agricultural Soils):4.1%

在土壤中施用合成氮肥时会产生一氧化二氮 - 一种强温室气体。这包括所有农产品的农业土壤排放 - 包括供人类直接消费的食品、动物饲料、生物燃料和其他非粮食作物(如烟草和棉花)。

3)作物燃烧(Crop burning):3.5%

农业残留物的燃烧 - 水稻、小麦、甘蔗和其他作物等作物的剩余植被 - 会释放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和甲烷。农民经常在收获后焚烧作物残茬,为重新播种作物准备土地。

4)森林砍伐(Forest Land):2.2%

森林覆盖变化造成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这意味着重新造林被计为“负排放”,砍伐森林被计为“正排放”。因此,净林业变化是林业损失和收益之间的差额。排放量基于森林中碳储存的损失和森林土壤中碳储存的变化。

5)农田(Cropland):1.4%

根据农田的管理做法,碳可能会流失或固存到土壤和生物量中。这会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平衡:当农田退化时会排放二氧化碳;或在恢复时被隔离。碳储量的净变化体现在二氧化碳排放量中。这不包括牲畜放牧地。

6)水稻种植(Rice Cultivation):1.3%

水淹稻田通过一种称为“厌氧消化”的过程产生甲烷。由于淹水稻田的低氧环境,土壤中的有机物会转化为甲烷。1.3% 似乎很可观,但重要的是要把它放在上下文中:大米约占世界卡路里供应量的五分之一,是全球数十亿人的主要作物。

7)草地(Grassland):0.1%

当草地退化时,这些土壤会失去碳,在此过程中转化为二氧化碳。相反,当草地恢复时(例如,从农田恢复),碳可以被封存。因此,此处的排放是指草地生物量和土壤中这些碳损失和收益的净平衡。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前50名(按行业划分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明细)(3)

3、直接工业过程(Direct Industrial Processes):5.2%

1)水泥(Cement):3%

二氧化碳是在生产熟料(水泥的一种成分)中使用的化学转化过程的副产品。在该反应中,石灰石(CaCO3)转化为石灰(CaO),并产生 CO2 作为副产品。水泥生产还会产生能源投入的排放 - 这些相关的排放包含在“工业能源使用”中。

2)化学品和石化产品(Chemicals & Petrochemicals):2.2%

温室气体可以作为化学过程的副产品产生 - 例如,在氨的生产过程中会排放二氧化碳,氨用于净化水源、清洁产品和作为制冷剂,以及用于生产许多材料,包括塑料、化肥、杀虫剂和纺织品。化工和石化制造也会产生能源输入的排放 - 这些相关的排放包含在“工业能源使用”中。

4、浪费(Waste):3.2%

1)废水(Wastewater):1.3%

来自动物、植物、人类及其废物的有机物质和残留物可以在废水系统中收集。当这种有机物分解时,它会产生甲烷和一氧化二氮。

2)垃圾填埋场(Landfills),1.9%

垃圾填埋场通常是低氧环境。在这些环境中,有机物在分解时会转化为甲烷。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前50名(按行业划分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明细)(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