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保存完好的名人墓地(方志江苏沉寂湖底三百年)

明朝保存完好的名人墓地(方志江苏沉寂湖底三百年)(1)

明代的皇家陵墓存有6处,即南京的明孝陵、北京昌平区的十三陵、北京海淀区的景泰陵、江苏盱眙的明祖陵、安徽凤阳的皇陵以及湖北钟祥的显陵。朱元璋称帝以后,于1386年(洪武19年)在现今淮安盱眙建造祖陵,以“衣冠冢”的形式重葬其高祖朱百六、曾祖朱四九、祖父朱初一三代祖先。明祖陵由于当时的建筑规模极为宏大,设有城墙3道,金水桥3座,殿、亭阁、署房、宫私宅第千间,占地927公顷,被称为“明代第一陵”。

明祖陵历时28年竣工,建成后,历经267年,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黄河夺淮,泗州沉沦,祖陵沉于淮水。又历经277年,1963年大旱,祖陵露出水面,重现天日。而陵墓永藏于淮水中,成为全国唯一的一座水下皇陵。

明朝保存完好的名人墓地(方志江苏沉寂湖底三百年)(2)

干旱露出水平的明祖陵

明祖陵是怎么被发现的?

可以说,明祖陵的发现也纯属偶然。1963年,苏北大旱,河道水位急速下降,苏北重要的水源地、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也迎来了历史上的最低水位,一度超过了警戒线。

5月20日,当地村上的一个农民因天旱无雨,甚是焦急,便出门到湖边闲逛,一边看看天,一边看看干枯的土地和奄奄一息的庄稼。突然,他发现湖中有高高低低,奇形怪状的东西露出水面,有的若隐若现,有的似柱,有的像头,非常惊讶。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村干部的耳朵里,觉得此事非同小可,便急忙上报到乡里,乡里也不敢怠慢,即刻上报县委。很快,县文物局便组织考古队下来查看。考古专家经过详细的实地勘测,多方论证,又查阅史料,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兴奋地说:“终于找到了!终于找到啦!”原来这就是消失了几百年,史书上记载的明代第一陵“明祖陵”。

这座明代第一陵,沉睡于洪泽湖水下283年后因大旱才得以重见天日,外罗城墙遗址“水落石出”,建筑构件遗存零乱地分散在全长250米的中轴线的甬道上,其中有倒在泥水中的21对石象生。大水塘下隐约露出的几座拱形门,那是墓穴。

明朝保存完好的名人墓地(方志江苏沉寂湖底三百年)(3)

1966年,省文化局组织了专门工程队伍和专家,运来了木材、钢材等修建物资,开始了明祖陵修复工程。刚刚动工,“文革”开始,这项工程被迫停止。1976年底,省文化局组织有关专家,专门召开论证会并拨款5万元,盱眙县管镇乡(当时归泗洪县)人民政府组织4000余民工,参加明祖陵修复工程。经过几十年的逐步修复,现在明祖陵已有一定规模,成为旅游开放的一大景观。

明祖陵的传奇故事

洪武元年(1368年),明皇追封祖父朱初一为熙祖裕皇帝,祖母王氏为熙祖裕皇后。裕皇帝、裕皇后何时崩,葬于何地,均无记载。《明史》记载,朱元璋自登帝位后,多次遣官寻找祖陵未果。最终朱贵献图,熙祖裕皇帝、裕皇后合葬于杨家墩,是建在盱眙境内最早的明代陵墓。

熙祖墓葬之地,明·万历《帝乡记略》记载的王文禄《龙兴寺记》中,介绍一个神奇故事。泗州基运山前杨家墩,墩有窝,熙祖常临其中。一天,有师徒二道士经过此处。道士指其处曰:“若葬此,出天子。”其徒询其故。道士曰:“此地气暖,试以枯枝插之十日,必生叶。”此时,熙祖在其卧,听此言而佯睡,其徒乃以枯枝插之而去。熙祖候之十日,果生叶,拨去,另以一枯枝插之。师徒二道士复来,其徒曰:“叶何不生。”是时,熙祖在旁睨之。道士指曰:“必此人拨去矣。”熙祖不能隐。道士谓曰:“此墩显天子之气,汝有福,殁当葬此,出天子。”熙祖以语告之仁祖后,熙祖殁,果得葬,葬后其土自壅为坟。半岁陈太后孕,生朱元璋。

朱元璋

明·万历《帝乡记略》记:洪武十七年(1384年),有署令朱贵,先充龙骧卫小旗,家泗州招贤人(明朝属盱眙),年假回家祭祖。年假后,赉捧祖陵家图,亲赴太祖高皇帝御前献画图贴说:“基运山杨家墩是熙祖裕皇帝、熙祖裕皇后之墓。识认宗室相同,愿守祖陵根本。”朱贵是朱元璋宗室之人,年假回到家乡泗州,找到熙祖陵墓,并画图献给朱元璋。朱元璋喜出望外,赐朱贵财物和祖陵署令官位,并世袭。从此,每岁正旦、清明、中元、冬至、每月朔望,署官供祭行礼,在其地望祭熙祖陵墓。

明朝保存完好的名人墓地(方志江苏沉寂湖底三百年)(4)

明祖陵规模

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遂令懿文皇太子率领文武郡臣、诸色人匠,开始修建明祖陵。并圣御,修建祖陵时,不动旧陵嘴及杨家墩之土,恐泄王气也。洪武十九年(1386年)陵墓建成;至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祖陵园竣工。

明代祖陵长方形,南北走向,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十分壮观。现从遗址来看,从石刻群往北,是棂星门遗址和正殿遗址。正殿遗址有石础28个,可见正殿规模气魄之壮丽。

明祖陵虽崇丽无比,遗憾的是它不处在高山大阜之侧,而是在有“九岗十八洼”之称的丘岗之地。明弘治七年(公元 1494年),刘大夏筑太行堤阻断黄河北支,使南支夺淮入海后,河道开始紊乱,淮河中下游连年洪水泛滥,祖陵不断遭受水患。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后,在陵东不断增修堤防。到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明祖陵和泗州城终于被滔滔洪水吞没。经过湖水长期的浸蚀和冲击,坟丘已被荡平,原先地面的砖木建筑大多毁坏,仅余下棂星门、正殿、东西两庑遗址和残存的30多个大型柱础、砖砌拱顶建筑3座,但神道两侧的21对石像大多完好。1963年,洪泽湖水位下降,明祖陵才得以重见天日,但木制建筑已荡然无存,仅剩外罗城城墙以及后来发掘修复的石像。

明朝保存完好的名人墓地(方志江苏沉寂湖底三百年)(5)

修复石象

被帝王“遗忘”的明祖陵

明祖陵最大的悲哀不是600年沉与浮,而是终明一朝276年,明王室没有一个人以帝王身份拜祭过明祖陵,甚至朱元璋生前一次都没有去过。朱元璋仅命太子朱标、朝官及地方官员去拜祭祖先,并要求于城西濒河望祭。永乐大帝在兵过泗州准备攻打南京时顺便拜祭过一次,不过这时他的身份是燕王,在此后的220多年漫长岁月里,没有一位皇帝到泗州拜祀祖上。

同时期的明皇陵呢,朱元璋得天下后曾三次回凤阳祭陵,朱棣在称帝后曾经二次拜祭明孝陵,三次拜祭明皇陵。既然作为明朝第一陵明祖陵,为什么会成为明朝帝王们集体忘却的纪念?这背后的原因不得而知。

尽管如此,明代祖陵祭典依旧非常隆重,祭典时间、祭之品、器、服、官、仪、文、告等方面均有规制,可见皇家祭典文化之深邃。

夏维新(本文原发“方志江苏”,经授权转载)

校对 徐珩

来源:紫牛新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