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望三维软件用法(中望软件三维CADCAM一体化软件)

【内容摘要: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和市场推广,中望软件自主研发的三维CAD/CAM一体化软件——中望3D在原田锻造、朗科科技、伟时电子等众多制造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效帮助企业增强设计创新能力、提高制造加工效率。】

无论是美国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德国的“工业4.0”,还是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都需要先进的工业软件作为支撑。其中以CAD软件为代表的设计类软件在企业的综合应用,是企业提升创新实力,推动业务发展的重要手段。

中望3D是中望软件自主研发的集“实体建模、曲面造型、装配设计、工程图、钣金、模具设计、车削、2-5轴加工”等功能模块于一体,覆盖产品设计开发全流程的三维CAD/CAM一体化软件,在原田锻造、朗科科技、伟时电子等众多制造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效加快企业的设计与加工效率。

原田锻造:中望3D有助提高汽车零件模具设计与加工效率

原田锻造模具有限公司创立于1979年,致力于设计和制造汽车零件的锻造模具,以及与之相关的夹具工具和撞针。为提高产品的交付效率和质量,原田锻造公司选择了中望软件旗下三维CAD软件产品——中望3D,以加快从设计到制造的过程。

中望三维软件用法(中望软件三维CADCAM一体化软件)(1)

总经理原田先生使用中望软件3D CAD处理模型数据

“中望3D同时具备了CAD/Mold/CAM功能模块,可为我们的模具业务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撑。”原田锻造公司总经理原田先生介绍说,一方面,中望软件开发的中望3D提供了易于使用的曲面造型功能和三维标注/注释功能,能够帮助快速修复模型并输出工程图。另一方面,软件还拥有CNC加工功能,提供了多种常用的数控系统,实现了从设计到制造的无缝对接。

中望三维软件用法(中望软件三维CADCAM一体化软件)(2)

从实际模型中创建三维数据

借助中望软件提供的中望3D软件及服务,原田设计师能够根据客户提供的二维图纸快速创建三维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修复处理,最终创建加工路径输出到机床进行加工生产。“我们从软件安装到交付模具产品只用了短短3个月时间。”原田先生满意地说道。

朗进科技:提升轨道交通变频空调研发设计效率

山东朗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节能空调控制技术领域的领军企业,致力于轨道交通车辆变频空调和变频控制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获得中国中车等行业头部企业的青睐。

中望三维软件用法(中望软件三维CADCAM一体化软件)(3)

朗进科技办公大楼

朗进科技副总经理李敬恩表示:“中望软件开发的中望3D很好地匹配了我们在产品研发设计和加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应用需求。”据介绍,朗进科技工程技术部在设计过程中常用到钣金、实体装配、工程图等功能,而中望3D很好地满足了他们的这些需求,且软件易学易用,工程师经过简单培训就能熟练使用软件进行绘图工作。

中望三维软件用法(中望软件三维CADCAM一体化软件)(4)

朗进科技利用中望3D生产的轨道空调产品

工程技术部负责人赵先生对中望3D的应用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一是可兼容所有其他三维软件的图纸数据,公司原有的历史数据可被重用;二是在装配中可快速捕获干涉位置并作出标识,提前发现生产中可能遇到的干涉问题并规避;三是软件生成的模型占用内存小,有利于实现文件轻量化管理。

伟时电子:满足背光模组设计全流程需求

伟时电子是全球领先的背光和液晶显示模组制造商,主要生产的产品包括背光源模组、液晶模组、触摸屏等,广泛应用于中高端汽车、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等领域。

中望三维软件用法(中望软件三维CADCAM一体化软件)(5)

伟时电子生产的车载背光模组

伟时电子背光灯设计负责人东本先生表示:“车载零部件对质量稳定性要求极高。同时,因为我们的产品并不是很复杂,所以软件的顺畅度以及功能的简易性是很重要的。”

中望三维软件用法(中望软件三维CADCAM一体化软件)(6)

伟时电子设计师利用中望3D进行背光模组模具设计

因此,伟时电子决定选用中望软件提供的“中望二三维CAD整体解决方案”来完成产品设计,模具设计,设备设计等,覆盖背光和液晶显示模组的模具和产品设计全流程。东本先生称赞道:“和其他软件比较起来,中望软件开发的中望CAD和中望3D二款产品操作很流畅,保存下来的文件也很轻量。同时,我们的设计师能够运用中望3D进行直接编辑,操作快速简单,设计师可以无压力地设计出好作品,我们非常满意。”未来,伟时电子也表示将继续使用中望软件产品,成为世界第一的背照灯制造商。

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和市场推广,中望软件自主研发的三维CAD/CAM一体化软件——中望3D在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帮助企业增强设计创新能力、提高制造加工效率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随着中望软件基于新一代3D CAD几何建模内核的研发、中望3D在技术层面的不断升级迭代,中望3D将更加贴近企业的日常产品设计、验证、加工生产全流程的应用需求,更好地服务于用户创新设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