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标准化包括哪几个标准化(标准化作业的定义和概念)

“标准化作业和其他作业标准是持续改善的基准线”,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作业标准化包括哪几个标准化?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作业标准化包括哪几个标准化(标准化作业的定义和概念)

作业标准化包括哪几个标准化

“标准化作业和其他作业标准是持续改善的基准线。”

——杰弗瑞·莱克

所谓标准化作业 (或标准化作业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简称 SOP)就是将某一操作或业务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

说的更具体一点,就是将不断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方法用目前可以实现的、最优化的操作程序设计成为细化和量化的标准文件和数据。在著名的精益屋中,屋顶是高质量、低成本、短交货期,二个支柱分别是Jidoka (带人字旁的自动化)和Just-in-time (准时化生产)。

基础是均衡生产,标准化作业,持续改进和现场。从这个精益屋中,我们清晰地看到标准化作业是实现精益目标(质量、成本、交货期、现金流、安全等)的重要基础之一。

标准化作业的定义:标准化作业是目前已知的、实现工作的最佳方法。定义中的“目前”表示该工作方式在未来还可以不断改进。这种理解也非常符合精益屋中另外一个原则:持续寻找流程中存在的浪费、找出浪费的原因、减少(甚至)消除浪费。

在精益实践中,我们不主张等待大规模的改革,不主张同时开展各种改进,而鼓励每日寻找并实施“小”的改善。

已知的最佳:定义中“已知的最佳”表示社会上、行业中甚至企业里还存在着更好的工作方法。精益改善周中确定的最新的标准化作业只是已知最佳方法的总结。企业管理者、流程拥有者和作业人员还要时刻抱着改善的心态寻找更好的方法。

方法:定义中“方法”表示以同样的步骤和要求重复完成同样的工作,从而再现一致的成本、质量、交货期和安全性。标准化作业不仅使得作业人员以标准的“方法”完成目前的工作,而且为以后的改善活动提供统一的基准。

标准化作业使得现有的流程更为稳定。稳定的流程为持续改善减少了风险和不确定性。

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市场的发展,客户需求呈现多样化,产品也逐渐复杂化,生产过程中分工越来越细。手工作坊时代“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已经跟不上形势的需要。

而且由于工序管理的日益困难,口头传授的操作方式由于缺乏标准化,造成不同的加工者生产的产品质量有着很大的波动,不能适应规模化生产的要求。这时候就产生了以作业标准书的形式来统一工序操作的标准化作业。

标准化作业的目的是通过必要的、最小数量的作业人员进行生产。简单的说,标准化作业是这样一种工具:

1. 建立一种完成工作的标准路径。

2. 使生产调度变得简单。

3. 建立一种人机关系。

4. 可以作为改善的基础,使问题变得明显。

5. 防止操作技能的退步。

6. 帮助消除浪费。

但是标准化作业和作业标准书是有区别的。标准化作业是指将操作者的操作顺序和时间等进行标准化以消除浪费、提高效率的方法。它包括三个基本要素:节拍时间、作业顺序、标准在制品。作业标准书是操作者作业时必须遵守的操作准则和作业方法,从而能够准确、迅速、安全地完成作业。例如,机床操作要领书、搬运作业指导书等。

标准化作业是为一个作业编制一套标准的实践,一项可执行的例行公事,一条可区分正常与不正常的基准线。基准线是PDCA(计划-执行-检查-行动)的基础,使得改进成为可能。

程式化就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人以相同的方式、相同的顺序完成相同的工作。许多企业在推行的最佳实践就是“程式化”的一种表现。

我们希望并推崇实现标准化作业,建立作业的基准线,便于持续改进。尽管时常有推行最佳实践和程式化的“冲动”。对于实施精益或精益六西格玛的组织而言,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更多的员工遵循自己的标准化作业。并在工作的同时,不断探索改进的可能性。

在导入精益六西格玛的初期,企业管理者可能对部分员工只遵循自己的标准化作业感到不满。实际上,一旦大部分的员工能专注于持续改进自己的标准化作业,管理者的不满将烟消云散。触发了员工的创造性、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后,管理者将无需担忧在济南工厂的张先生与无锡工厂的李女士是否完全执行相同的作业方法。

在推行标准化作业前,必须制定和提供完整的改善流程,导入并实施持续改善,建立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制度。

标准化作业不仅仅是一套技术性范本,它更重要的涵盖了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标准化作业是对常规的或者重复的管理、技术活动形成标准化操作范本,从而促进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因此完善的标准化作业是确保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必要条件。另外在有人事变动时,标准化作业也可以作为训练新手的文档,让他们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从而标准化作业又可以作为培训计划的一部分。

在十八世纪后作坊手工业时代,制作一件成品往往工序很少,分工很粗,甚至从头至尾由一个人完成的。其人员的培训是以学徒形式通过长时间学习与实践来实现的。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日益复杂,分工日益明细,品质成本急剧增高,各工序的管理日益困难。

如果只是依靠口头传授操作方法,已无法控制工艺流程的品质。采用学徒形式培训已不能适应规模化的生产要求。因此,必须以标准作业指导书形式统一各工序的操作步骤及方法。

市场需求的变化总是越来越快,一线员工流动率越来越高。随着人工成本的升高,一人多机的用工方式已成为必然。在目前的市场竞争和社会环境中,尤其是现阶段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想要保持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和快速应变的竞争优势,标准化作业管理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是《赢在精益六西格玛》系列文章的第四篇。下周,我们将通过标杆精益这个平台为大家介绍系列文章的第五篇:标准化作业的广泛应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