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标志意义(新文化运动究竟经过了那些步骤)

第一阶段:初创《新青年》

陈独秀在创立《新青年》之初,所写的文章多是意见的表达,而非学理的阐述,更加没有新文化的概念。这个时候,杂志所刊登的是对国外先进思潮的译介,和对于时事的点评。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标志意义(新文化运动究竟经过了那些步骤)(1)

第二阶段:《新青年》杂志社迁移至北京,以北大为根据地聚拢多位知名人士。

1916年底,陈独秀被蔡元培聘请为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也跟着迁到了北京。当时在蔡元培的鼓励下,各式各样的先进分子云集北京大学。其中一大批资深人士成为了《新青年》编辑和作者,比如:鲁迅、章士钊、钱玄同、傅斯年、顾颉刚等。

总体上,《新青年》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思想;反对专制,提倡民主;反对传统伦理;改用白话文等。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标志意义(新文化运动究竟经过了那些步骤)(2)

第三阶段:激烈的论争,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

1918年过后,陈独秀的思想越发激进,他创办《每周评论》用来发表自己激进的文章。

与此同时,一批热衷于新思想的优秀学生,以胡适为顾问,创办了《新潮》杂志。《新潮》杂志坚持“批判的精神”、“科学的主义”、“革新的文词”使得其一下子便获得了全国文学青年的热烈拥护。

《新青年》、《每周评论》和《新潮杂志》三者相互声援,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逐渐让《新青年》和文学革命在整个舆论圈里迅速窜红起来。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标志意义(新文化运动究竟经过了那些步骤)(3)

第四阶段、五四运动让新文化运动升级

随着北洋政府与日本内阁的关系越亲密,知识分子和学生在共同的反日情绪下愈发团结。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虽然学生是这场运动的主体,但知识分子提出各种主张,给了学生有力的支持。陈独秀本人还因为当街发海报而被逮捕。

五四运动过后半年内,全国白话文刊物达到了四百多种,全国的各行各业都出现了学习新思想的团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