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苦涩的结果(为了爱她扎根山村成了留守知青)

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的马家圪旦村是一座美丽的小山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里叫马家圪旦大队,当年曾经有上百名天津知青在那里插队落户,至今还有一名叫王丽荣的天津知青留守在马家圪旦,她在那里已经生活了半个世纪。

知青往事苦涩的结果(为了爱她扎根山村成了留守知青)(1)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王丽荣是六九届初中毕业生,初中毕业后,刚满十六周岁的王丽荣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跟随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大军,来到了巴彦淖尔地区的马家圪旦大队,他们十一名天津知青被分派在马家圪旦第八生产小队,马棚后院的那三间土坯房子成了十一名天津知青的临时住所。

据王丽荣老师回忆,她是1970年2月下旬来到马家圪旦大队插队落户的,当时刚过完元宵节,天气还挺冷,他们都穿了厚厚的棉衣。八队的赵队长非常热情,他对待天津来的知青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知青们来到前,他就安排人把土炕烧热了。

天津来的这十一名知青六名男生五名女生,王丽荣和李渊明是最要好的同学,初中二年级的时候,他俩曾经同桌一年,因为两个人表现得过于亲近,一度被老师和同学们误认为他俩早恋。就是因为老师和同学们的误会,初中毕业的时候,李渊明给王丽荣写了一张纸条:王丽荣,我爱你。说句实话,那时李渊明对“爱”还懵懵懂懂。

李渊明比王丽荣大半岁,离开天津到内蒙来插队时,王丽荣的母亲一再嘱托李渊明,希望他能够多照顾一下王丽荣,毕竟王丽荣是个女孩子。李渊明也一再表示,说一定会好好照顾王丽荣的。

知青们居住的那三间土坯房子虽然很破旧,但屋里的土炕很宽敞,也很暖和,六名男知青住在东边的房间里,五名女知青住在西边的房间里,中间那间房子做厨房。

帮知青们做饭的是马队长的婆娘,知青们都喊她马婶。马婶很和善,不到四十岁,面容却略显沧桑,皮肤很粗糙,给人一种饱经风霜的感觉。马婶第二天来帮知青们做饭的时候,身后跟着一个小伙子,那小子十五六岁的年纪,穿着一件粗布棉袄,皮肤黑里透红,长得很结实,也很精神,就是个头不算高。

那个小伙子不是别人,他就是马队长家的大小子,当年还不满十六周岁,叫马春来,读过几年书,还帮村里人写过信呢。来到知青们居住的地方,马春来冲大家笑了笑,挑起水桶就到村头的水井挑水去了。

没几天的时间,知青们就和马春来熟悉起来,大家都喊他春来弟弟,就连比马春来小半岁的女知青张庆梅都管马春来叫弟弟,因为马春来的个头偏矮,张庆梅怕马春来心里有负担,所以没管他叫哥。马春来不光帮知青们挑水,还帮知青们推磨,帮知青们到队里的场院挑烧柴。虽然马春来不善言辞,可知青们都很喜欢他。

半个月后,知青们慢慢熟悉了马家圪旦大队周边的地理环境,也慢慢学会了烧炕挑水,王丽荣还跟着马婶学会了和面贴饼子,也学会了蒸窝头熬菜汤。有了半个月的知青生活经历,知青们才知道了马家圪旦大队的贫穷和农村老乡们生活地有多艰难。

到了3月中旬,一年一度的春耕备耕生产拉开了序幕,闲了半个冬天的乡亲们都要出来干农活了。春耕生产开始前,往地里送粪是少不了的工序。开始劳动的第一天,知青们就听老社员们念叨: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由此可见,粪肥对农业生产是至关重要的。

往山上挑粪的第一天,五名女知青就累哭了三人,王丽荣虽然没哭鼻子,可她的肩膀也压肿了,脚底板上还磨出了水泡。李渊明很想替王丽荣分担一些,可他挑了一天的粪,肩膀也火辣辣地疼,收工回到住处,趴在炕上就睡着了,他连安慰一下王丽荣的力气都没有了。

第二天出工劳动的时候,马队长看知青们个个都蔫头耷脑的,他就安排女知青在场院给社员们往土筐里装粪或往地排车(架子车)上装粪,让男知青帮着拉车,这样知青们就能轻松一些。

王丽荣看在场院装粪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的老社员,她觉得自己不应该和老社员一起干活,就主动提出也和男知青们一起去拉粪(帮着拉架子车)。当时马家圪旦八队就有两匹马和三头牛,那两匹马和三头牛正好拉两副犁杖,往地里拉粪也只能靠人力了。

李渊明看王丽荣也要拉粪,就叫她和他拉一辆车,他们拉的那辆车驾辕的是一位有经验的社员,拉车的有四个人,有马春来、李渊明、王丽荣,还有一名女社员。往山上拉粪确实费力气,一路都是上坡,坡度还挺大,把一车土杂肥拉到地里,大家都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下山的时候,一路都是下坡,驾辕的那位社员就招呼大家都坐在车上,让马春来一个人拉车。马春来也不计较,拉着地排车一路小跑,一点都不费力气。可就在下午收工回家的路上,地排车侧翻了。

下午收工时已到了傍晚,马春来拉着地排车一路小跑,拐弯时速度有点快,地排车的一个车轮轧在了一块石头上,导致地排车侧翻,车上坐着的四个人都被甩到了路边。李渊明和那名男社员赶忙从地上爬了起来,啥事都没有。那位女社员磕到了膝盖,挽起裤腿看了一下,没破皮,稍微感觉有点疼。只有王丽荣一人受伤了,她的额头擦破了一块皮,流血了,但没啥大事。

马队长得知马春来把地排车拉翻了,他很生气,逮着马春来就踹了两脚,多亏大家把马队长拉住了,要不然,马春来还得挨揍。

那天回家放下工具,马队长急忙来到知青们居住的地方,看望了王丽荣和李渊明,确定他俩都没啥大碍,马队长才算放心了,他还叫来大队的赤脚医生,给王丽荣受伤的地方涂抹了药水。

第二天出工劳动的时候,马春来看到王丽荣额头上红肿的伤痕,他心里挺难受的,用手挠着后脑勺,不知该对王丽荣说什么好。王丽荣明白马春来的意思,她笑着说:“春来弟弟,我没啥事,就擦破了一点皮,过两天就好了。”

从那之后,王丽荣明显感觉到了马春来对她的关心和照顾,那次往山坡上挑粪(地排车无法到达的山坡地),马春来都是一路小跑,目的就是能回头接应一下王丽荣,帮王丽荣把两筐土杂肥挑上那段陡坡,他还把自己肩膀上的那个棉垫肩给了王丽荣。

看马春来对王丽荣这么好,李渊明还有些吃醋了,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王丽荣说:“王丽荣,马队长的儿子对你这么好,他是不是喜欢上了你?”“去你的吧,人家这叫将功补过,人家这叫助人为乐……”王丽荣嘴上虽然这么说,她的脸还是红了,因为她不光感受到了李渊明对她的关爱,她也感受到了马春来对她的关爱。但王丽荣自己心里有数,她对李渊明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她对马春来只是当弟弟看待。

1975年秋天,马家圪旦大队又得到了两个招工名额,是去黄河水利排灌站工作,远离村庄和城区,生活条件也很艰苦,招工要求是男性。王丽荣看李渊明很想去当工人,就对他说:“渊明哥,你要是想去当工人你就去吧,不用考虑我,你要是为了我耽误了自己的前程,我心里也会内疚的。”

那次,李渊明又没去当工人,他说要留下来陪王丽荣。为此,王丽荣非常感动。当时不只是为了报答李渊明对自己的关照还是一时冲动,王丽荣和李渊明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情。

知青往事苦涩的结果(为了爱她扎根山村成了留守知青)(2)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图文无关

没多久,马家圪旦大队又得到了一个招工名额,是去县里的新华书店工作。听说在新华书店工作很轻松也很体面,李渊明非常想去县里工作。为了能得到这个招工名额,李渊明给大队干部送了礼物。

那年秋后,李渊明如愿以偿到县里的新华书店工作了。李渊明走了以后,王丽荣才听说,大队干部原本打算让王丽荣去新华书店工作的,可后来李渊明送了礼,王丽荣也就失去了那次招工进城的机会。

半个月后,马家圪旦大队得到了一个征兵名额,据说是文艺兵,全县就有两个女兵名额。当时在马家圪旦插队落户的天津女知青中,就王丽荣一人符合征兵的条件,大队干部就让王丽荣去参加了征兵体检。结果,王丽荣没能通过体检,她除了一项体检不合格,还怀孕了。

县知青办和公社知青办的领导知道这事后,对这件事高度重视,非要严查这件事不可。王丽荣赶忙找到了在县里工作的李渊明,说出了自己怀孕的事情。李渊明一脸不屑,他说就那一两次,不可能的事。再说了,他刚参加了工作,这事也不好办,弄不好就会身败名裂还要丢掉工作。

言外之意,李渊明是不想承担责任,甚至是在赖账。王丽荣想让李渊明陪她去县医院打胎,他不去,他说要是带她去打胎,自己的工作也就保不住了。

从县城回到马家圪旦大队,王丽荣把自己关在屋里,一天都没吃饭。马婶(马队长的婆娘)听说后,就来劝王丽荣,说:“就算再大的事,也得吃饭呀,世上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只要天塌不下来,啥事都有解决的办法。”

那天,王丽荣趴在马婶怀里哭了半天。马婶听说李渊明回头不认账了,她气得够呛,一个劲骂李渊明不算个男人,敢做不敢当。

后来公社知青办还是抓住这事不放,马队长就让他儿子马春来站了出来。很快,公社就来人把马春来押走了,罪名是破坏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据说弄不好就要判刑。

马春来前脚刚到公社驻地,王丽荣就和马婶一起来到了公社知青办,她说她是自愿的,这事不怪马春来。再加上公社革委会副主任是马春来的姨夫,公社知青办张主任批评教育了马春来和王丽荣一顿,就让他们回来了。

第二天,马婶领着王丽荣到公社卫生院打了胎,马春来是以男友的身份签的字。从公社回到马家圪旦,马婶就让王丽荣住到了她家,像伺候坐月子的女人一样照顾了王丽荣整整一个月。马婶说流产也要当坐月子养身体,身体要是落下毛病,那可是一辈子的事情。

从那以后,李渊明再也没回过马家圪旦,王丽荣也和他断了联系。后来听说李渊明和书店里的一名女同事恋爱了,那名女子比李渊明大三岁。

那年春节,王丽荣没有回天津过春节,她写信跟父母撒谎说她要留下来值守(看家),明年再回家过年。

1976年秋天,马家圪旦大队又得到了招工名额,王丽荣因为档案里有不良记录,她的招工审批表没能通过审批。看看在马家圪旦插队落户的知青们大多数都招工进城了,王丽荣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当年马春来也二十二岁了,他也到了订婚的年龄,可因为他的个子矮,再加上他替李渊明背黑锅的事情,他的婚事还真成了难题,相看了好几个对象,一个也没成。

后来有人给马队长出主意说,实在不行,就让春来的妹妹给春来换亲。马队长说:“就算让春来打光棍,也不会让闺女换亲的。”

看看马队长两口子一直在为儿子的婚事犯愁,王丽荣心里也很难受。说句心里话,马春来除了个头矮一点,其他方面都挺好的,他淳朴善良,最大的优点是勤劳能干,也有一把子力气。

1977年2月初,王丽荣回天津探亲过春节,她父母也听说了她在马家圪旦的丢脸事,就问她到底咋回事,王丽荣把李渊明敢做不敢当的事情如实告诉了她父母,她父亲当时就急眼了,非要去李渊明家问个究竟。王丽荣的母亲拉住他说:“这也不是什么光彩,咱就打了牙往肚子里咽吧,别再折腾了。”

那年春节过后,王丽荣的父亲在大街上还真就碰到了回天津过春节的李渊明,他不由分说,上去就是两个耳光,一边打一边说:“你个臭流氓,老天爷早晚会惩罚你的……”

过了正月十五,王丽荣要回内蒙了,她就跟父母说出了想跟马队长家的儿子成婚的打算,王丽荣的父母都没反对,她父亲眼含泪水说:“你觉得那小伙子人品好,就跟他结婚吧,我和你妈没意见。”

那年秋后,王丽荣和马春来领取了结婚证,一个城里的漂亮女知青,嫁给了贫困山区的一个矮个子农民,一起下乡插队的知青们都替王丽荣惋惜。王丽荣却笑着说:“我看重的是马春来的善良和勤劳,我相信我俩会好好生活一辈子的。”

马家圪旦的生活条件虽然苦,可王丽荣和马春来两个人婚后的生活很甜蜜很快乐。一年后他们就有了爱的结晶,王丽荣生下了一个白胖的男孩。

孩子满月后,大队书记来到了马队长家,他对马队长说:“看这样王丽荣以后也不能离开马家圪旦了,干脆让她去学校教书吧,虽然是民办小学老师,怎么也比下地干农活要好一些。”

就这样,王丽荣成了马家圪旦小学的民办老师,后来享受了插队知青的待遇,转成了公办教师。马春来也享受到了知青家属的待遇,他被招工到公路养护段,在道班做了一名养路工人。工作虽然艰苦,可好赖是正式工人,吃的是国库粮。

1999年夏季,王丽荣的儿子马德良考上了天津大学,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天津,在一家科研院所搞研发工作。

当前,王丽荣和马春来还生活在马家圪旦,生活得很快乐,退休后她夫妻俩养了十几头牛和一群羊,一年也有个五六万元的收入,他们一直不想离开马家圪旦的原因是因为那里空气好,住房宽敞,最主要的是王丽荣已经习惯了那里的生活。

无意中说到了李渊明,王丽荣说李渊明也够惨的,两次婚姻都失败了,他到了该退休的时候,又因为贪污腐败被判了刑,这辈子恐怕要在监狱里度过了。

讲述完自己的插队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王丽荣说她虽然嫁给了一个矮个子的丈夫,可她生活得很幸福很快乐,两口子从来没有红过脸,更没有吵过架,她很知足,从来没有后悔过。她打算过两年就和老伴回天津,他们早就在天津买了房子,和儿子儿媳在一个小区内的同一栋楼内,儿子儿媳住七楼,她和老伴住五楼。

知青往事苦涩的结果(为了爱她扎根山村成了留守知青)(3)

图片来源网络

说到回天津生活,王丽荣一脸的幸福和期待,她说虽然对第二故乡有了很深的感情,可每个人都有故土情结,关键是儿子孙子都在天津生活,她姐姐一家也在天津生活,她唯一的选择也只能回天津了,落叶归根嘛。

看看王丽荣老师的快乐和满足,我真替她高兴,经历了坎坷和苦难,收获幸福和快乐,这也应该是每个人最好的生活吧。在这里也衷心祝愿王丽荣老师的晚年生活更加美好,祝福普天下知青老哥老姐们都健康快乐,生活幸福。

作者:草根作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